罗亚平;沈强;王勤业;管志海;冯夏莺;徐忠良;汤峰
骨折内固定术后一旦出现感染,由于内植物存在而难以彻底控制,往往转为慢性,迁延不愈,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2002年5月~2005年4月,对此类感染转为慢性的患者,采用长期口服利福喷丁结合伤口换药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钦洪;刘克;郭天明;翁琼英;庄桂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已被广泛接受.自1999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28例,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林天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Endopearl与Intrafix固定四股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取自体的双侧半腱肌腱对折成四束后对12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新鲜损伤5例,陈旧性损伤7例;Ⅱ度损伤4例,Ⅲ度损伤8例)行关节镜下重建,移植肌腱股骨侧用Endopearl加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胫骨侧用Intratix固定.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4个月(平均8.5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均超过120°,无伸膝受限,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2例,其余为阴性;Lyshlom评分从术前(85.55±2.68)分增加至术后(90.6±2.3)分.结论关节镜下应用Endopearl与Intratix固定四股半腱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方法确切,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作者:狄正林;章军辉;何志勇;张经伟;冯建翔;徐荣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磷脂酶A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腰腿痛中的可能作用.方法①术前1 d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病程、年龄、性别等,并进行患者的腰腿痛评定;②采集术中标本进行冰冻切片,应用SP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PLA2及cPLA2在髓核组织中的表达;③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实验组髓核中的sPLA2及cPLA2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患者的疼痛程度密切相关;②髓核中sPLA2及cPLA2的表达位置主要为多核大细胞.结论磷脂酶A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腰腿痛中发挥着重要的病理作用,且其表达与退变髓核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叶君健;宋继红;姜小鹰;傅冷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例四肢血管损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寻找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结果漏诊8例,漏诊率5.4%,其中彩超诊断错误1例,因肢端皮温好漏诊4例,因可触及动脉搏动漏诊2例,因锐器割伤裂口自行封闭漏诊1例.再手术(再次血管探查)23例,再手术率15.4%,其中,19例因血管栓塞再次手术,4例因所移植的大隐静脉破裂再次手术.结论彩超并非绝对可靠,肢端皮温好不能排除动脉主干断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主张早期探查血管.早期修复血管、正确熟练的镜下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大段血管缺损者建议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
作者:张云峰;孙占胜;陈振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后路椎间融合(PLIF)应用Cage及椎弓根钉技术(A组)后有无必要加用椎间自体植骨(B组)治疗腰椎滑脱.方法回顾性研究27例资料,随访时间少不短于24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失血量、住院日、疼痛度及缓解程度、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术后滑脱率及融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失血量、住院时间、疼痛度及缓解程度、融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在术后椎间隙高度、滑脱率上均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PLIF手术应用椎间植自体骨,Cage及椎弓根钉技术有助于恢复和保持腰骶椎生理曲度,防止后期的椎间隙高度丢失及滑脱率的增加,可能有利于长期手术疗效的保持.
作者:窦榆生;郝定均;温世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概述齿状突骨折是颈椎的常见骨折,占脊柱骨折的1%~2%,占颈椎骨折的10%~14%,近几年来,随着交通事业、建筑业等发展,年发生率呈增多趋势.
作者:陈昆;林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儿童股骨干骨折,多数学者认为儿童骨骼处于发育期而不宜行手术治疗,但部分病例仍具有手术适应证.自1995~2004年笔者收治儿童股骨干骨折53例,其中29例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范凌;权毅;屈波;骆助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是否在相邻退变椎间盘或相邻正常椎间盘的腰椎不稳患者中都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溯分析具有2年以上影像学分析和详细临床效果随访记录的35例患者,均采用腰椎后路融合术.根据术前MRI检查分析评估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程度,分为退变组和正常组.结果不管相邻椎间盘有无退变,腰椎不稳患者施行腰椎融合术都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在目前情况下尽管腰椎融合术将加速其相邻节段退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治疗腰椎不稳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荣;李展振;刘志安;李艳兵;戈才华;邱优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植入后,下腰椎神经根管、椎管的径线及容积改变,以其为合理的ADR植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行ADR置换,观察术后JOA与ODI评分、椎间隙活动度、椎间孔径线改变以及椎间孔、椎管的容积变化.结果ADR术后JOA与ODI评分明显改善,椎间隙与椎管径线与容积显著增加,腰椎节段的稳定性与功能恢复.结论人工椎间盘植入后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有效地恢复椎管及神经根管径线与容积.
作者:顾洪生;李振宇;刘尚礼;肖建德;阎洪印;田长庆;马若凡;周文钰;郭伟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将会引起脑脊髓膜炎,后果不堪设想,应当引起脊柱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自1992年8月~2003年12月笔者共发现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脑脊液漏21例,现将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蒋尧传;唐志宏;李宁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前动脉阻断后颈髓血流量的变化、组织能量代谢和病理学改变,研究病理机制.方法以家兔为试验模型,阻断C2段脊髓前动脉,在术后6 h、24 h和72 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定颈髓血流灌注量,检测组织能量代谢变化,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术后各时相点血流量下降明显,能量代谢进行性下降,出现急性缺血性改变.结论脊髓前动脉阻断后随着血流量和能量代谢的下降,颈髓组织发生渐进性破坏,但颈髓血供出现部分代偿.
作者:孙其志;任先军;欧阳忠;陈军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建筑事故的骤增,累及股骨干的复杂粗隆周围骨折这样高能量的创伤也日渐增多.股骨重建钉治疗累及股骨干的复杂粗隆周围骨折是近年来的新趋势.自2001年9月~2005年3月共收治23例此类创伤病人,均采用股骨重建钉治疗,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左振柏;李明;刘培来;刘洪智;李振峰;汤继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经病椎椎弓根植骨及TSRH、CD、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对照组:用TSRH、CD、AF内固定系统加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根据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度的丢失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其璋;刘永恒;梁必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手术的复位问题.方法66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36例(治疗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后外侧植骨及Cage应用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原位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前、术后和终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结果、融合率、断钉率、JOA评分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治疗组能明显增加椎间隙高度、相对椎间隙高度,提高复位率,降低滑脱率;②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术后1年、2年骨性融合率,降低断钉率;③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术后JOA评分.结论①腰椎滑脱症手术时滑脱椎体应尽可能复位;②不能过分强调解剖复位,主张部分复位比较安全;③滑脱复位后,术后常出现复位的丢失,如何减少复位的丢失,是需值得重视的问题;④在此基础上彻底的减压是基础,坚强的骨性融合是关键.
作者:李兴华;谢宜旭;翟明玉;贺长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胸椎管狭窄由于影像技术不断提高,早期发现并不困难,但由于其病理改变不同,良好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笔者总结自1987年12月~2004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65例胸椎管狭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姜长明;唐开;吕德成;张卫国;汤欣;杨群;姜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ArthroCare 2000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结果随访4~36个月,平均19个月.依据VAS评分系统评定,有效率为97%,VAS降低53%(P<0.05),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方法简单,有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林斌;佟德民;练克俭;郭林新;丁真奇;郭志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精确的数字力学人膝关节模型.方法采用中国数字人男1号数据,使用经Materialise公司授权的MIMICS8.1医学图像重建软件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其结果导入有限元系统进行处理.结果建立起形态学高度拟真的膝关节模型.结论数字力学人模型可进行有限元计算,其精度能更好地满足数字化医学对计算机模拟论证的要求.
作者:万磊;李义凯;原林;李奇;杨建成;钟世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自椎间盘镜(MED)手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以来,目前已被公认为佳方法,但对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LSS)尚有不同看法,甚至列为禁忌证.笔者自2003年3月~2005年8月应用KS-Ⅱ型腰椎间盘镜作皮肤单切口双侧椎板间隙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愈峰;汤勇;周建斌;侍德;张静;任严渗;顾铁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自1944年Thompson首创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硬以来,众多学者对该术式做了许多改进,使其日臻成熟完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1,2].
作者:黄珩;王俊文;彭永海;勘武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