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呈祥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观察组病人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中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凤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本实验主要探讨中医正骨手法在踝关节扭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8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远高于对照组的7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在踝关节扭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韩殿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腰硬组与全麻组各44例,腰硬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全麻组行全身麻醉,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腰硬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40.26±3.46)分钟、意识恢复时间(7.02±1.33)分钟、住院时间(9.19±1.12)天、患者疼痛评分(2.16±0.02)分、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27%、患者未见肺部感染发生,头晕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与全麻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腰硬联合麻醉应用到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过程中,有助于缩短麻醉起效、意识恢复及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减少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胡志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小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小关节骨折患者50例,均由解放军第二0五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采取X射线平片诊断后再进行CT三维重建(条件为电压120V,电流90mA)诊断,通过诊断,可判断患者骨折位置,骨折程度,骨碎片位置以及骨折线走向.结果:X线平片检测50例患者,终确诊40例,10例可疑患者,诊断符合率80.00%,漏诊率20.00%;CT三维重建扫描50例患者,终确诊47例,3例可疑患者,可达94.00%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6.00%.结论:CT三维扫描重建技术在小关节骨折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风险,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马哲;翁立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皮椎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式,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综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低于对照组,VA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临床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高,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70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7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在切开复位下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钢板固定治疗.对比2组存活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持续时间及切口长度.结果: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修复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骨折愈合、体温恢复、凝血功能恢复、乳酸持续等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对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行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FTS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及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寒颤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主刀医师、麻醉师、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术后下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的短,住院费用亦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0770,6.6092,28.2216及8.0566,均P<0.01);术中寒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x2=12.578,P<0.01);主刀医师、麻醉师、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9.441,7.018,8.672与14.286,均P<0.01).结论:手术室对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FTS护理干预,可有效加速患者的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柯茜;龙艳莲;刘春莲;简晨柱;林玉志;陈桂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骨折压疮高危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骨折压疮高危患者(Braden评分≤12分)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28例病人分到观察组(n=64例)和对照组(n=64例),观察组病人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Braden评分变化情况及压疮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Braden评分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Brade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4.69%(3/64),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4.06%(9/64),2组比较,P<0.05.结论:在骨折压疮高危病人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
作者:杨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老年髋部术后一般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老年髋部术后医护一体化护理方法.对比2组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个时间点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蒋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为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寻找可靠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治疗方式评分、护士对疼痛的照顾评分、止痛效果、夜间睡眠时间、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天、术后30天、术后90天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术后疼痛风险,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情况,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陆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而言采取补肾健脾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收治以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对照组仅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补肾健脾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年骨密度T值、相关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2组患者骨密度T值、相关骨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治疗后1年随访髋关节、腰椎关节骨密度T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钙离子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采取补肾健脾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治疗后骨密度T值、相关骨代谢指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允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25例,实施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为25例,予以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手术治疗各指标变化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获得显著改善,要优于对照组VAS评分,同时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且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实施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着优异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武志坚;王霄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鼻骨骨折采用鼻内镜进行骨折复位患儿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鼻内镜下进行鼻骨骨折复位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患儿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鼻内镜下骨折复位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经验,患儿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稳定了患儿及家属的不安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并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同时,治疗后给予康复及并发症等综合护理,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姝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于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选取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抗凝进行术后治疗,分析其影响患者隐性失血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其中3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为A组,另外30例应用利伐沙班抗凝,为B组,对2组患者应用后隐性出血量进行统计.结果:结果表明,B组髋、膝关节置换隐性失血量均比A组的少,采用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利伐沙班对隐性失血量减少效果比应用低分子肝素的要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茂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七氟烷吸入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80例符合纳入要求的患儿按照手术日期进行编号,按照奇偶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患儿.观察组患儿术中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儿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评价.结果:2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术后镇痛麻醉效果等各项比较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清醒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镇痛麻醉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各项统计分析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骨科手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清醒时间较短,麻醉起效较快;氯胺酮静脉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较好,术后清醒较慢,但不良反应多,因此,七氟烷吸入麻醉更适应于的手术时间较短的非复杂性的骨科手术患儿.
作者:吴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髋臼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检查诊断率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8日-2017年4月10日收治的90例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所有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收取时间,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实施CT与X线平片检查,将2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诊断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95.56%,与对照组66.67%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敏感度88.89%和特异性91.11%,与对照组敏感度77.78%和特异性71.11%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CT与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检出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大力应用.
作者:陈溪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骨外科护理中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效果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患者7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技术予以护理,观察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相关参数、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58.97%)相比,观察组骨外科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较高,观察组骨外科并发症发生比例30%,明显低于对照组58.97%,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骨外科患者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封闭式负压引流能够缓解患者伤口渗液问题,从而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林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对医院既往收治的84例椎体压缩骨折(共107个伤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其中有41例患者(共52个伤椎)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记为对照组,剩余43例患者(共55个伤椎)采用PKP治疗,记为观察组.对比2组椎体压缩率、Cobb's角变化,评价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统计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2组椎体压缩率、Cobb's角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腰椎功能恢复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对照组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能够显著恢复结构和功能,并且还可减少骨水泥渗漏.
作者:朱朝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2组麻醉后的临床指标显著优于麻醉前;2组麻醉后的Ramsay评分显著优于麻醉前,且观察组的Ramsay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过程使用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均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杜艳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以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91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所选患儿分别采用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超声Graf法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经过检查,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9.01%,X线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8.13%,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超声Graf法检查的敏感度为86.81%、特异度为100%、符合率为93.41%、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3.52%.结论: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临床诊断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柏桂森;陈亚岩;廖佳音;熊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