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詹世钦;马文斌;赵万里;李志祥;李旭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 疗效
摘要:目的:对比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重型颅脑损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对观察组采用美国标准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2组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观察组患者死亡率12.3%、重残及长期昏迷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24.6%、42.1%,恢复良好及中残观察组54.4%,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8.8%、迟发性血肿12.3%及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7.0%,常规骨瓣对照组高于标准外伤大骨瓣观察组15.8%、19.3%、12.3%(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渗透到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围术期的价值.方法:在2014年2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手足显微外科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出8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血管危象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0天的GCQ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6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中应用舒适护理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血管危象意外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秀艳;曾涛;毛娟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颈椎骨折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救治体会

    目的:对颈椎骨折患者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救治的方法及效果展开观察与探讨.方法:以我院接收的25例颈椎骨折患者为例,对其展开相应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措施,统计并评价急救效果.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院前急救,并被及时接回了医院.在经过正确的院内救治后,未有1例出现并发症或病情加重,也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对颈椎骨折患者展开及时、正确的院前及院内救治工作,可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在对继发损伤及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充分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作者:孙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对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效果

    目的:对发生下肢多发性骨折以及合并有休克的患者展开急诊护理措施,对其护理所起到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研究主要是从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展开多发性骨折并合并有休克治疗的患者中抽取64例来作为探讨对象,以随机平均的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32例患者则采取急诊护理措施,以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总效果和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的,观察组护理总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且经调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2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出现下肢多发性骨折并且合并有休克的患者治疗时可以进行急诊护理措施,其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政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疼痛护理干预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2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1例)和观察组(n=6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疼痛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疼痛控制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施行疼痛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院前急救护理在交通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在交通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35例交通伤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同时期于我院进行常规护理的35例交通伤患者的护理效果作为参照.70例患者均经过随机数表法抽取,将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1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应概率57.15%,2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在交通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死亡、致残、投诉、医疗纠纷的不良事件,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张伟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头骨折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头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桡骨头骨折患者59例,其中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桡骨头切除治疗.对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记录患者患肢术后关节活动弧度、前臂的旋转活动度,并分析和评价各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屈伸弧、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改善.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82.8%,而对照组则为50.0%,2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7.062,P<0.01).结论:在老年患者桡骨头骨折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桡骨头切除手术.

    作者:赵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骨科患者,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状况,记录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统计疾病知识掌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在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疾病知识掌握率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4.78%,观察组为97.83%,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升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护理中具有较高价值,可帮助患者改善焦虑状态,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使其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得以提高,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并发症,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彬;王海玲;姜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外伤性鼻骨骨折鼻内镜下复位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患者60例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按照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鼻部通气量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与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赵月萍;于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情况.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实际情况做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治疗后的患者焦虑评分、首次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在SAS焦虑评分上,观察组护理后在手术前与出院时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上,观察组68.3±9.2小时,明显少于对照组94.1±8.7小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改善焦虑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

    作者:张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经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40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利用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实施治疗,观察组20例选择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实施治疗,比较2组格拉斯哥评分、颅内压、脑水肿、中线移位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ICP、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总存活率为85%,对照组术后总存活率65%;观察组术后GCS评分为10.58±2.19分,对照组术后7.30±1.55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经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更明显缓解症状,帮助患者预后得到更有效改善,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谷晓辉;李景东;黄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切口感染以及其他手术情况差异.结果:在切口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水平显著更好.

    作者:丁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康复联合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对中医康复联合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患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康复训练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6.8±11.2分,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8.4±9.8分,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效果好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联合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下肢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参考和应用.

    作者:苏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2日~2017年4月2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2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68.42±11.98ml、住院时间21.39±3.46天,、术后引流量326.38±13.14ml、手术时间82.49±5.37分钟、Harris评分89.36±5.34分、物质生活为95.82±2.14分、躯体功能为96.71±1.36分、心理功能为94.18±2.53分、社会功能为95.36±2.33分、并发症发生率4.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范存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下肢骨折并发肺栓塞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肺栓塞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并发肺栓塞患者,均行肺动脉溶栓术.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行肺动脉溶栓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动脉血氧分压升高,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好转.痊愈出院73例,症状好转出院7例,3例再次发生肺栓塞,再次介入治疗后好转.结论:下肢骨折并发肺栓塞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做好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临床护理工作,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阎丽英;许志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降低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降低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40位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40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睡眠状态、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AI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Harris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状态以及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病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楚红;肖翠梅;吴庆梅;曹涧敏;许素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皮牵引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皮牵引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行皮牵引术的1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4例)和观察组(n=94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分别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价2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行皮牵引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施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状态,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首次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迟迅;崔丽;郭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40例颅底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颅底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颅底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有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鼻漏1例、耳漏1例、颅内积气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患者护理后的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颅底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爱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半紧闭七氟烷吸入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半紧闭七氟烷吸入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儿予以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半紧闭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2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12/60),经x2检验,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半紧闭七氟烷吸入麻醉,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付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