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联合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分析

凌海锋;李雪春

关键词:降钙素原, D-二聚体, 骨质疏松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联合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将于本院进行骨质疏松诊断患者中采用抽签模式来随机抽取72例,将其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平均分成A、B、C 3组,每组各24例.其中,A组患者采取降钙素原进行诊断,B组患者采取D-二聚体进行诊断,C组患者采用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进行联合诊断,比较3组患者的指标诊断结果.结果:C组患者病情检出率100.00%,明显较A、B(75.00%、62.50%)2组对应值高;C组患者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优于A、B2组对应值,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联合诊断骨质疏松患者,诊断效果显著,检查指标结果显示有较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有效提高了患者病情检出率,于其病情确诊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前患耳气导听力曲线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应用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中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听力曲线值,值得借鉴.

    作者:赵月萍;于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胃镜室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镜室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侵入性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我院于2016年6月起在胃镜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4094条胃镜消毒检查记录作为观察组,并以前1年度的4138条胃镜消毒检查记录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其消毒质量与年度感染事件发生率,并评估该种护理对胃镜室感染的预防作用.结果:观察组的胃镜内腔消毒合格率为99.6%,表面消毒合格率为9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年度感染事件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胃镜消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胃镜室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胃镜消毒质量,改善胃镜内腔与表面消毒合格率,促使胃镜室感染事件发生率迅速降低.

    作者:龚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究闭合性腹部外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0%,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性腹部外伤的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惠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治疗进展

    肱骨外髁骨折作为一种严重关节内骨折,在治疗时机的把握上要求较高,一旦延误治疗,就变为陈旧性骨折,提升治疗难度. 据报道[1] ,肱骨外髁骨折发生率较高,好发于14岁以下人群,以6岁左右儿童为主体人群. 对于肱骨外髁骨折,患者若及时就诊治疗,一般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减少,反之可进展成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 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属于骨科中治疗相对棘手的疾病之一,并发症较多,且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当前多采取手术治疗. 本文即就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预后等予以综述,为本病的合理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班付伟;凌尚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所选9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所收治,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牵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能让骨牵引时间显著缩短,让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掌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掌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所选100例掌骨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所收治,随机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0例,2组患者分别选择常规护理、舒适护理,观察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骨骨折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能让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让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综合康复护理)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以及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前FMA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中可以更好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分析舒适护理在急诊骨折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针对急诊骨折手法复位治疗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施于舒适护理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就以72例患者为对象展开分析(本组患者均在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10月所接诊患者中选取),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取组内36例,单以常规方式展开护理,即对照组,余下36例患者则需要在护理中施于舒适护理,即观察组.针对护理效果间的差异性加以分析.结果:结合统计可以发现,在镇痛药剂使用量、肢体肿胀发生率、复位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可以发现,观察组均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急诊骨折手法复位患者恢复过程中开展有效舒适护理,可进一步提升临床针对该部分患者诊治效率,帮助其恢复.

    作者:张政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3D打印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重建技术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3 D打印技术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聊城市中医医院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行腰椎滑脱手术的患者,共50例,均分为2组,各25例.手术治疗方案采用传统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PLIF),对照组采用徒手椎弓根钉植入,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手术前对腰椎滑脱模型进行3D打印,并进行术前模拟手术操作;2组患者均记录植入椎弓根螺钉需要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所有患者术后行CT检查各个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程度并记录.结果:观察组单个螺钉置入时间为8.60±0.96分钟,对照组10.10±2.21分钟;穿刺次数两者分别为1.71±0.51次、2.12±1.12次;2组术后CT三维重建显示椎弓根准确率为96.15%、84.17%,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腰椎滑脱手术治疗,可缩短螺钉植入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并能提高螺钉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建;郝连升;王洪超;李楠;房义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三才刺法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三才刺法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2016年你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2组均给予常规腰椎管狭窄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给予前列地尔,观察组给予三才刺法联合前列地尔,对比三才刺法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与单一前列地尔的疗效.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不良反应症状,无中途脱落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50%vs 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对比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33);且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对比无差异(t=0.135,P=0.892);治疗后,2组患者JOA评分显著上升,腰椎功能性障碍均得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748,P=0.000).结论:三才刺法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佳.

    作者:刘陆伟;王春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护理与康复指导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对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8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以及康复指导,并对2组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差于观察组患者;对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4%,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针对性护理以及康复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加快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生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药烫熨对改善老年上肢骨折中后期功能的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改善老年上肢骨折中后期功能采用中药烫熨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患有上肢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熨烫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之后,对照组患者的关节活动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骨折骨端骨痂生长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善老年上肢骨折中后期功能采用中药烫熨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骨端骨痂的生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苏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口腔鳞癌对颌面伤残影响的相关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对颌面组织的伤残影响护理关系.方法: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口腔伤残接受度量表(ADS)和患者一般情况和损伤特征调查表,对41例口腔鳞癌术后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调查,并对护理影响作相关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神经损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属于中等程度,评分为79.07±11.99分.口腔神经损伤患者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IES-R总分为4~66(33.51±14.41)分,82.5%的调查对象IES-R总分19分.口腔鳞癌患者伤残接受度与手术创伤后应激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r=-0.480,P=0.000).结论:护士应该重视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和创伤后应激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等,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且口腔鳞癌中TNF-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癌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胞质中,TNF-α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分化、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TNF-α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展和转移.

    作者:钟荣满;廖仕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90例.90例患者均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按照1:1比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2/45)、17.8%(8/4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8%(44/45)、84.4%(38/4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焦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颈前路空心钉固定早期治疗齿状突II型骨折

    目的:应用单枚或者双枚齿状突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这种固定方法的优势.方法:11例齿状突骨折均为颈部高能量损伤,骨折位于齿状突基底且移位明显,伴或不伴有神经刺激症状.经颅骨牵引复位后,在C型臂透视监测下施行1或2枚3.5 mm空心钛螺钉固定.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6~30个月的随访,平均6个月.齿状突骨折愈合,术后神经刺激症状消失,且便于护理.结论:3.5mm空心钛螺钉固定Ⅱ型(Anderson分型)齿状突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少、恢复快,1枚或2枚3.5 mm齿状突螺钉固定可靠,便于护理及大限度保留颈椎正常活动度.

    作者:田晓东;李鹏;张铁峰;刘影;刘亦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折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分析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折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发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4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未并发骨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制定相关的护理预防对策.结果:在骨质疏松发生率、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数以及透析时间方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透析时间、糖尿病以及骨质疏松,临床中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进而来对骨折进行有效预防.

    作者:陈源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鉴别诊断

    目的:研究和分析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14例腰椎终板Modic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和探讨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在抽取的这214例腰椎终板Modic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中,累积终板的有654个,其中,只累及单个终板患者共有21例,病发率为9.81%,累及多个终板患者共有193例,病发率为90.19%.Modic分型,有176个Ⅰ型(26.91%),有376个Ⅱ型(57.49%),有7个Ⅲ型(1.07%),有95个混合型(14.53%).患者的下腰段为主要病发部位.结论:在诊断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时,适宜使用MRI分型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高清晰度的图像显示,并且易分型.

    作者:孙玉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8例)和观察组(n=5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肺部感染发生率、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患者中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连娣;黄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寰椎椎板螺钉的可行性研究

    寰枢椎骨折,临床上很常见,传统的寰椎固定方法有椎板下钢丝,椎板钩,寰椎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等固定方式,及经寰枢椎关节的固定,各种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并发症. 比如椎板下钢丝加结构植骨的不愈合率达33%[1,2] ,且椎板下钢丝有损伤脊髓的风险. 而侧块螺钉固定提高了植骨后的融合率,但是操作技术要求更高,因为有静脉丛破裂和C2神经根损伤的风险[3]椎弓根螺钉除了静脉丛破裂的风险还有椎动脉损伤的危险;经寰枢椎关节固定融合率也很理想,但椎动脉的损伤率达到5%[1,4,5]而且有临床报道的由于椎动脉变异,侧块破坏,后弓不愈合等解剖学变异出现的原有的固定方法难以进行固定.我们回顾以往的文献报道,同时加以改进,对一些解剖变异的寰椎进行交叉椎板螺钉固定. 针对这一新方法,我们回顾以往文献报道,分析相关解剖学研究,并进行了大样本的CT分析,研究交叉椎板螺钉的解剖学可行性. 并且分析并借鉴了枢椎椎板螺钉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 同时,我们对近期的1例患者进行了该种方法的固定,术中操作简单,术中观察固定确实,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早期下床活动. 我们总结了自己的手术经验,提出可能存在的手术风险,我们认为这种固定方法可以作为寰椎的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

    作者:崔长杰;刘永生;汪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袖套状保残重建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袖套状保残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情况.结果:Lysholm评分方面,术前评分为37.3±7.9分,术后12个月评分为94.2±4.1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Tegner评分方面,术前评分为2.3±0.5分,术后12个月评分为7.1±0.7分,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中,应用袖套状保残重建技术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林宝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