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英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心理疏导法治疗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的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心理疏导帮助组(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各20人,2组均采用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评估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模式对患者施以帮助,对其进行心理量表分析并观察.结果:通过积极的心理治疗配合肢体的康复运动治疗后,经数据比对分析,与治疗前相比,2组组内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2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好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田杨;李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腰椎骨折患者的疼痛护理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抽取60例在我院就诊的腰椎骨折患者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根据2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疼痛是人体受不良刺激后产生的感受,会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产生诸多不适,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应对腰椎骨折引起的患者疼痛需要高质量的疼痛护理,用以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对应激与炎症反应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8例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确定性手术治疗.记录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结局、应激反应评分、炎症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结局、应激反应评分、炎症反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评分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志力;肖年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眼球的位置一直处于暴露的状态当中,再加上眼球结构不仅非常精细,且本身也非常脆弱,如果在生活当中稍不注意,很容易引发意外伤害,一般会给人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失明,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各种负担. 为探讨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康复护理法以及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眼外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心理特点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给予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琳;何艳丽;李宝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手术的创伤性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控制护理,对比2组病人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采取疼痛控制护理,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使疼痛明显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9例,采用后路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随访,摄片检查有无并发症,并依据患者的伤椎前缘的高度(伤椎前缘高度与上、下椎体前缘高度平均值所比值)、矢状面Cobb角(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与下位椎体下终板支线延长线的交角)进行手术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均无内固定失败、断钉的情况出现,患者术前伤椎矢状面前缘高度平均51.9% ±2.3%,术后矢状面前缘高度恢复到91.8% ±1.3%,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矢状面Cobb角为27.1° ±2.7°,恢复到术后的4.9° ±1.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建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总病例数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7%,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33%,经统计学对比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x2=17.9259,P=0.0000<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66%,统计学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x2=13.6085,P=0.0002).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后得以明显减少,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何瑞琼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期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变化与临床征象相关性.方法:观察216例绝经期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9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骨密度6项指标变化,并分析骨密度指标分别与年龄、绝经期后年限、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胸椎和腰椎X光片等征象的相关性.结果: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6项指标明显降低(P<0.01,<0.05),并随着年龄递增和绝经期后年限的延长,骨密度呈递减趋势.6种临床征象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骨密度6项指标降低均有独立相关性的因素是年龄递增、绝经期后年限递增、疼痛程度、肌肉痉挛、骨折史、驼背畸形程度、椎体变形(P<0.01,<0.05).结论: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重要方法之一,结合流行病学、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骨折史、X光片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才能作出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周华满;欧武剑;叶树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门诊手外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给予心理护理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手外伤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及观察组(100例),经过护理后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及无疼痛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焦虑发生率(48.0%)、抑郁发生率(33.0%)及无疼痛发生率57.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焦虑发生率(75.0%)、抑郁发生率(58.0%)及无疼痛发生率2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手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降低了应激反应,保证了患者的预后,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脑外科手术患者及照顾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脑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照顾者负荷评分与对照组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照顾者负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外科手术患者及照顾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后,有利于减轻其心理负担,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并提升康复效果.
作者:李宝桂;何巧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采用切、拨、铲、扳方法针刀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腱鞘炎中后期疗效.方法:120例屈指肌腱狭窄腱鞘炎中后期患者分为2组,年龄45~60岁,观察组60例(针刀闭合术)及对照组60例(封闭治疗),分别采用针刀闭合术、腱鞘内注射方法治疗,于治疗后2周、1个月随访观察,采用腱鞘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症状有不同减轻、消失,观察组(针刀松解组)治愈率71.7%,显效率96.7%,对照组(注射组)治愈率41.7%,显效率80.0%,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切、拨、铲、扳方法针刀松解治疗中后期屈指肌腱狭窄腱鞘炎见效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可;赵兴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骨折患儿进行研究,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对2组护理有效率、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6.36%、78.18%,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之前,2组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护理后2组患儿这2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55%、74.55%,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小儿骨科术后功能锻炼中应用舒适护理,不仅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还可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作者:贺英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近几年来,临床上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和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并称为临床上致死率高的三大疾病,而在所有的脑血管疾病当中,脑梗死的病发率高,也常见的,随着医疗卫生和科技事业的飞速进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研究越来越多. 为了进一步提高和促进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改善脑梗死预后,本文从急性脑梗死的基本概述、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康复策略等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和早期康复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简要的总结和阐述.
作者:赖金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肘关节滑膜软骨瘤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探析.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肘关节滑膜软骨瘤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共42例,根据对其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21例,观察组2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开展工作,而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开展护理,比较2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总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肘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提高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总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肘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提高的效果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肘关节滑膜软骨瘤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将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同时还可以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临床上对于该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宣传.
作者:金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与臭氧消融治疗联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臭氧消融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与臭氧消融治疗.随访1年,观察对比2组疗效、功能障碍及疼痛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5.56%(P<0.05).观察组治疗后ODI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与臭氧消融治疗联合应用于LDH患者中效果满意,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朱派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中医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3.73%(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的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下肢肿胀的发生率为15.69%(P<0.05);观察组术后各相同时间点的患肢温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uman征阳性率为19.61%,对照组Human征阳性率为56.86%(P<0.05);观察组Nenhof征阳性率为15.69%,对照组Nenhof征阳性率为50.98%(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应用于行THR的早期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研究.
作者:刘春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x2=10.672,P<0.05).2组患者入院时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45例患者Barthel评分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治疗后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至关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冰;吴煜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经X线平片检查确诊为骨折或疑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多层螺旋CT(MSCT)横断位薄层扫描,然后再予以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表面阴影显示(SSD)技术重建检查.结果:128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I MPR、VRT、SSD检查技术可清晰显示四肢骨关节的骨折以及骨折的移位情况、碎骨片的大小、骨折线的走行等.结论:多层螺旋CT MPR、VRT、SSD检查技术对四肢骨关节骨折及疑似隐匿性骨折的影像检查结果诊断准确,可为骨折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影像辅助资料.
作者:于宏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个性化规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收治的7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规范护理,统计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对患者手术后1小时、1天及3天时的疼痛评分对比分析,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心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较术后1天、3天时的疼痛评分都显著降低(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48%,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SAS评分为39.2±2.9分,观察组为29.1±3.3分,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SAS评分降低明显(P<0.05).结论:个性化规范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显著.
作者:刘萍;刘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灸对脑瘫患儿语言神经中枢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例符合脑瘫诊断标准并且同时合并语言障碍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治疗,对照组不予头皮针治疗,两者均予语言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S-S法进行语言能力测定,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儿在疗程结束后语言状况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语言治疗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语言治疗.
作者:艾叶凡;陶梦;刘雨亭;巩尊科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