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宇;吴丽梅
目的:报告采用介入治疗电动式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体会,探讨此技术的机理,临床早期效果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介入治疗下行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治疗,病例均通过电动式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手术系统在局麻下工作通道内行腰椎间盘髓核切吸,并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症状都有明显的缓解,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22%.结论:本术式具有切口小、创伤小、腰椎稳定性不破坏、住院时间短,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又一种新技术.
作者:贺际宏;周广美;彭强;孙庆春;房立丽;王晓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方法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方法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9月~2017年5月期间内接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2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观察对比2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接受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对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显著的效果,愈合情况较好,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梁旺全;冉俊岭;王辉;潘复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髌骨骨折采取克式钢丝张力袋内固定与镍钛合金髌骨爪内固定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例髌骨骨折作为对照组,采取克式钢丝张力带内固定进行治疗,另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11例髌骨骨折作为观察组,采取镍钛合金髌骨爪内固定进行治疗,经治疗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63.6%,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3)在治疗前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没有差异(P>0.05).结论:克式钢丝张力袋内固定与镍钛合金髌骨爪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钢丝张力袋内固定治疗费用比较低、操作简单,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卢荣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中药烫疗联合超前镇痛对脊柱骨折手术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腰椎骨折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中药烫疗联合超前镇痛)组,每组各30例.在术前口服塞来昔布200mg,每天2次;术毕回房后即遵医嘱给予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每12小时注射1次,疗程2天,次日起行中药烫疗,每天2次.结果:记录术前及术后24、48、72小时及2周由医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后第1、2、3天复方双氯芬酸钠的累积用量;记录术1、3、7天的睡眠质量评分.患者术后2天内各个指标无明显差异,2天后使用中药烫疗的患者疼痛明显减退,睡眠治疗明显改善.结论:中药烫疗联合超前镇痛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恢复更快,疗效明显,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韦凤如;蓝丽智;黄芳宁;雷莉莉;冯小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包茎与包皮过长采用1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对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包皮环切手术治疗的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观察组行1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比较2组创面愈合情况、疼痛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24小时疼痛度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包茎与包皮过长,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痛苦,降低并发症,加快伤口愈合.
作者:李玉勤;徐少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64)、观察组(n=6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提高腰部活动度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何秀莲;李少琴;俞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对于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组间均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比较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90例患者均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4.44%(38/45)的治疗效率(x2=10.9853,p=0.0009),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吸收螺钉用于骨关节骨折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昉;甘球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例,合计36个关节,均在本院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术毕应用正规的抗风湿类药物.术后随访1年,根据CRP、ESR、关节优良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术后患者的ESR、CR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1%.结论:对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局部与全身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晓龙;王建峰;彭国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析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9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FMA评分的改善程度对比对照组更加显著,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F-36生活质量总积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均有积极帮助,值得推广.
作者:关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发生骨折的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对本院2015年6月~2017年9月接诊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予以观察组综合护理,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并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30.0%低,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为100.0%,明显比对照组的85.0%高,P<0.05.结论:积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骨折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春环;历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针对手足显微外科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内疼痛情况加以分析并针对有效护理对策加以摸索.方法:本次研究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进行,所选病例均为本院在2016年6月~2017年8月所接诊患者中任意选取,共计82例,针对本组患者术后首日疼痛情况展开分析,包括疼痛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等,并就针对性护理对策具体效果加以摸索.结果:结合观察可知,本组患者在术后首日于中午12点~下午4点段,夜间8点与12点间疼痛为严重,VAS评分与其他各时间段相比,P<0.05.且在疼痛持续时间上,上述2时间段持续时间同样长于其他时间段,P<0.05.在有效护理干预的作用下,可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改善,P<0.05.结论:手足显微外科患者在术后首日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疼痛感,为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更需要施于有效对策,实现对疼痛程度的改善.
作者:邢璐;张文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病灶小切口括约肌浅表松解术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Ⅱ~Ⅲ期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Ⅱ~Ⅲ期肛裂患者30例,按照入院后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观察组采用病灶小切口括约肌浅表松解术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结果:临床效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首次排便后、术后1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及伤口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肛管直肠测压情况:2组患者术后肛管静息压与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组内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肛管大收缩压、直肠感觉容量与大容量组内与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功能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小切口括约肌浅表松解术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Ⅱ~Ⅲ期肛裂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疼痛程度低,伤口创面愈合时间短,能有效缓解肛管静息压,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淳;王红胜;李建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内固定手术与关节置换手术的实际治疗以及影响患者后期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手术,观察组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影响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出现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影响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包括了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前是够存在合并症、手术方式、骨折类型、手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等.结论: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人工髋关节手术具有更优异的效果,降低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减少患者并发症,安全性更高,同时针对影响患者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尽早的干预,帮助患者更快的康复.
作者:张荫坤;龚翰;何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方法:将长期卧床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加强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被动干预常规压力性损伤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建立压力性损伤专业小组、完善压力性损伤相关管理制度及主动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2种干预措施预防早期压力性损伤的效果,并分析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预防早期压力性损伤中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23%(观察组),82.52%(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胡婉平;李银英;杨春梅;李惠仪;余彩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0月10日~2017年10月10日期间收治的7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予以消炎痛治疗,观察组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关节液相关指标更优,JOA膝关节评分和治疗总有效概率更高,两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可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孙宝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依托微信平台在骨质疏松症(OP)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经我院OSTOKJ3000超声骨密度仪测定结果为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就诊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健康教育)及观察组(n=50,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微信平台系统宣教),观察2组OP知识认知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对OP知识认知度各项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健康教育后,2组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戒烟戒酒、适度锻炼、按时复诊等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微信平台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其具有很好的推广可行性.
作者:郭小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康复医院治疗中心收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225例,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75例,A组采取针灸疗法,B组采取推拿疗法,C组采取针灸推拿疗法,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结合功能锻炼.均治疗10天1疗程,共计3个疗程.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C组患者在肩关节外展、上举和内外旋的活动度、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和B组,3组患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采取针灸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杨洪滨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行小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14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予以小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所有病例均为骨性愈合,无膝、踝关节功能障碍.随访6~18个月,根据Johner-Wruhs评价标准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其中临床治愈84例,好转26例,未愈4例,有效率为96.49%(110/114).无1例患者出现骨髓炎、骨及钢板外露、切口感染等不良后果.结论:在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施以小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杨璐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UKA)在晚期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晚期单间室病变KOA患者26例为观察组,均予以UKA治疗,与同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天血红蛋白(Hb)水平下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后膝屈曲恢复达90°所需时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UKA治疗晚期单间室KOA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在缓解关节疼痛、手术创伤方面优于TKA,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康;黄远源;武明鑫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利用硬币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DR组(64例)与CT组(64例),分别给予DR诊断技术检查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R检查诊断前肋骨折、后肋骨折及肋腋弓骨折的诊断率分别为48.8%、46.7%及52.6%;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前肋骨折、后肋骨折及肋腋弓骨折的诊断率分别为92.7%、67.7%及100.0%.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R检查的诊断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多个角度更直观、更立体、更清晰的对肋骨骨折情况进行观察,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为后期的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刘志方;罗小燕;江建中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