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

常明洁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 动力加压钢板, 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 骨不连
摘要: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0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应用的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外40例应用的是动力加压钢板治疗,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比较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的术中输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的感染率与骨折愈合时间,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治疗前的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治疗后的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更胜一筹,固定更牢固,感染更少,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更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更符合生理和生物力学的要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开来.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护理对改善创伤性颅骨骨折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改善创伤性颅骨骨折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疗效,以探讨出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的方法.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颅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住院期间获得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其中25例出院后接受延续护理,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外25例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采用SF-36量表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而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心理状态进行测试.结果:2组出院时的SF-36量表测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2组的SF-36量表测评结果均较出院时明显提高,但观察组的SF-36量表测评结果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时的SDS与SAS测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2组的SDS与SAS测评结果均较出院时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SDS与SAS测评结果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颅骨骨折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延续护理的可行性很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对于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67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为其提供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流程,于2015年5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67例患者,为其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重点做好预防并发症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总结2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总结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有6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8.96%),观察组发生率为1例(1.49%),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5.对照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2.09%,观察组为95.52%,观察组满意度较高,P<0.05.对照组患者对于临床提供的血栓防治、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患者DVT发生率较低,且患者主诉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对护理质量评分较高.

    作者:郭淑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沟通交流对儿童康复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沟通交流在儿童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病房住院治疗的88例患儿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儿童康复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沟通交流护理干预,对2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Gesell量表评分情况、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7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结论:在儿童康复中增加适宜的沟通交流,可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同时,增加沟通交流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谢朝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个性化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个性化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表将笔者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6例接受的是常规护理,以入院宣教、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为主,在此基础上研究组46例接受的是个性化护理,从患者的生理、心理、饮食、功能锻炼等具体方面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1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对照组4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7%,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46例中非常满意有31例(67.4%),满意有14例(30.4%),不满意有1例(2.2%),总体满意度为97.8%;对照组46例中非常满意有20例(43.5%),满意有12例(26.1%),不满意有14例(30.43%),总体满意度为69.57%;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预防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十分理想,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周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频超声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并研究高频超声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8例(120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超声检查情况,调查高频超声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超声检测,对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本研究120个膝病变关节当中有94个膝存在膝关节积液合并滑膜增生情况,同时有110个膝存在关节软骨改变的情况,98个膝存在着骨质增生改变的情况,还有27个膝存在腘窝囊肿形成,5个膝存在着游离体形成的情况.结论:临床上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诊断方式进行诊断,能够更好的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更清晰地对患者的关节腔内病变和积液情况、对患者的踝间软骨与滑膜、周围的相关软组织情况进行显示,是一种十分优质的辅助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诊断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采用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口服钙片和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系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0%,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加入补肾活血方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尹东武;唐红蕾;冯文顺;李朝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转移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65~75岁,平均67.9岁.对其术前术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价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15例患者全部完成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4个月.其中3个月内死亡1例,半年内死亡5例,1年内死亡6例,2年内死亡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无卧床并发症发生.术后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分股骨干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采取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卧床所导致的并发症.

    作者:徐钢;朱永;赵燕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常规钢板固定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常规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9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病患展开调查研究,依照治疗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49例,研究组选取锁定钢板组为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钢板组治疗方式,详细记录下术后病患肢负重时间、住院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间2组效果,并评定其优良率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选取锁定钢板组病患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个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过12个月以上随访,研究组病患在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治疗功能总有效率为87.8%,明显比对照组的65.3%高,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742,P=0.0087).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常规钢板固定治疗,其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牢固,值得临床广泛使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小盈;杨泽光;洪如伟;洪艺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依从性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依从性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行保守治疗患者5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身体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完全依从58.62%,部分依从34.48%,不依从6.9%,总依从率93.1%;对照组完全依从36.67%,部分依从46,67%,不依从16.67%,总依从率83.33%;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效58.62%,有效31.03%,无效10.34%,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显效30%,有效40%,无效30%,总有效率7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依从性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临床的总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情况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武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复位时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复位时镇痛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时采用的麻醉药物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的45例采用的是丙泊酚单一麻醉,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另外的45例采用的是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作为本研究的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复位时的镇痛效果.结果:对照组给药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研究组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2±0.3分,手术时间为4.4±0.3分,苏醒时间为1.5±0.9分,住院时间为13.8±4.4天.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8±0.3分,手术时间为11.9±4.9分,苏醒时间为3.9±0.4分,住院时间为21.4±9.1天.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研究组镇痛效果1级有23例(51.1%),镇痛效果2级有15例(33.3%),镇痛效果3级有7例(15.6%),镇痛效果4级有0例(0%);对照组镇痛效果1级有13例(28.9%),镇痛效果2级有21例(46.7%),镇痛效果3级有9例(20%),镇痛效果4级有2例(4.4%);研究组镇痛效果1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复位时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的疗效更胜一筹,镇痛的效果更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麻醉起效快,患者苏醒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陆维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把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取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5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个人体质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治疗后取得的效果.结果:随访1年,156例患者无脱落病例.其中,骨折临床愈合且关节功能复常者142例,其中有4例发生骨不连,经植骨治疗后顺利康复.本组患者围手术期间,14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对症干预(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发生皮肤边缘坏死,经移植皮瓣后康复出院.全体佩戴外固定支架的患者均于3~5个月后拆除支架,支架佩戴时限平均4个月.结论:外固定支架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内固定治疗的不足,不但能稳定固定骨折端,同时还能减少术中剥离对血运的不利影响,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值得应用.

    作者:赵宇;王坤善;马克;夏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镇痛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镇痛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8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方法.手术结束后有106例疼痛明显,作为观察组,术后疼痛不明显7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碳酸钙D3片进行镇痛.同时在统计学原理指导将观察组分为例数均等的观察A组和观察B组.给予观察A组碳酸钙D3片、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观察B组在采使用碳酸钙D3片和盐酸曲马多予以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在比较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时候,发现对照组患者愈合时间短,而观察B组愈合时间要短于观察A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在对比3组患者骨痂生长情况的时候发现,在术后8周后,观察A组患者骨痂生长长度要短于对照组和观察B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比较观察B组与对照组的时候,2组患者骨痂生长并无明显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比较3组患者L1~L4骨密度平均值的时候,发现观察A组患者效果差,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B组与对照组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后,剧烈疼痛的产生可利用中枢性镇痛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予以镇痛;但是如果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会延长骨折愈合的时间,但是中枢性镇痛药物并不会对患者骨折愈合产生任何影响.

    作者:刘力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共100例,均采取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根据瑞芬太尼的剂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50例为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0.1μg/(kg·min),作为研究A组,另外的50例为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0.05μg/(kg·min),作为研究B组,记录患者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手术结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呼吸参数,对2组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研究A组切皮时、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同时研究A组切皮时、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均明显低于研究B组(P<0.05),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研究B组(P<0.05).研究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4%,研究B组的麻醉优良率为8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但研究A组麻醉效果达优率(86%)明显高于研究B组(68%)(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采用0.1μg/(kg·min)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可获得更佳的麻醉效果,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薏苡化瘀汤对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IL-6、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薏苡化瘀汤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对照组,各8肢,创建创伤性膝滑膜炎动物模型,从造模第1天起开始,对照组及模型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服,中药组予以薏苡化瘀汤灌服,第11天观察膝关节周径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关节液中IL-6和TNF-α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膝关节周径、关节液IL-6及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关节液IL-6及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薏苡化瘀汤能通过抑制IL-6和TNF-α对创伤性滑膜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罗宗键;李绍军;齐万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104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住院治疗的顺序分为各占据26例患者的保守治疗组,单纯后路减压组,后路减压内固定组和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组,并分别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单纯后路腰椎减压、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及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方案,比较4种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5%,优于单纯后路减压组、保守治疗组和后路减压内固定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值<0.05,保守治疗组、单纯后路减压组、后路减压内固定组、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组治疗满意度分别为73.1%,80.8%,88.5%,92.3%,其中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组与保守治疗组、单纯后路减压组相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上可知,对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给予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高,手术安全有效,但是对于2节以上单纯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异议,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探讨.

    作者:王鑫;费继明;张成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活血止痛散外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散外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丹东市中医院骨科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均在受伤后3天内采用活血止痛药液20℃冷洗30分钟,每天2次,3天后研究A组药液温度与外洗时间为40℃、30分钟,研究B组药液温度为40℃、60分钟,研究C组药液温度为35℃、30分钟,研究D组药液温度为35℃、60分钟,研究E组药液温度为30℃、30分钟,研究F组药液温度为30℃、60分钟,连续治疗10天,比较6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肿胀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后7天,研究C、D组的平均VAS评分要明显低于其它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0天,研究D组的平均VAS评分要明显低于其它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D组的平均症状体征评分高,达到了96分,与其余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D组的肿胀消退比率高,达到了100%,与其余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踝关节损伤应用活血止痛散外洗治疗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其中采取35℃的药液温度与60分钟的外洗时间可达到优的临床疗效.

    作者:吕颖智;由显;李朝旭;崔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7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2个组.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ASIA分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88%,对照组为70.27%,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前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安全性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红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在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时,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能够取得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性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出现了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患者,数量为20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100例,同时所有患者均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结果:(1)2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愈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愈合率83%,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2)2组患者均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并发症为螺钉松动、骨折移位、钉道感染以及创口渗血.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3)2组患者均对于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但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8.76±1.0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4.87±0.76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的安全性,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陶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优势

    目的:探析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优势,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髋关节作借鉴.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连续硬膜麻醉下进行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2.34±6.39分钟、出血量448±29ml、切口长度14.56±2.10cm、平均股骨头直径45mm;术后、随访末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且随访末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P<0.05),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少,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范洪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症应用AF系统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AF系统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优良率57.1%,观察组优良率83.3%,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Cobb's角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两指标均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术后Cobb's角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F系统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有良好效果,可促使患者Cobb's角得到有效矫正,值得推广.

    作者:宁新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