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喙锁韧带周围骨折1例报告

杨英果;班兴平;刘亚楠

关键词: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车祸致多处疼痛伴左肩活动受限.查体:左肩肿胀,左锁骨畸形,压痛剧烈,伴活动受限.肩关节正位X线片示左锁骨中段及远端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肩关节在位,喙突骨折移位不明显,按照Ogawa分型[1]为Ⅰ型(图1);诊断为左侧喙锁韧带周围骨折.臂丛麻醉下探查见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和远端斜形骨折,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给予锁骨锁定钛板固定,远端骨折锁定钛板结合钢丝捆扎固定,探查喙锁韧带无断裂,术中透视下见左锁骨多段骨折复位固定满意,肩胛骨喙突骨折位置好,未固定.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复查左肩关节X片见左锁骨多段骨折复位固定好,肩胛骨喙突骨折位置满意(图2),指导肩关节功能锻炼.随访14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双肩对称,外观正常,无并发症.根据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 [2]对肩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分:98分.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4月~2014年6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1例,手术前后测量伤椎Cobb 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根据Frankel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愈合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4.7个月.病椎前柱高度由手术前平均48.9%±10.4%恢复至手术后的86.8%±15.3%,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obb角由术前平均18.6±1.9到后随访时的5.9±0.4,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4例Frankel A级患者改善不明显;7例Frankel B级患者中,有5例恢复到C级,2例恢复到D级;5例Frankel C级患者中,有3例恢复到D级,有2例恢复到E级;3例Frankel D级患者术后均恢复到E级.后随访时所有患者伤椎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疗效肯定.在保证进针点及进针方向准确的前提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曹开学;王成林;王景;万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正念减压训练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成效

    目的:研究正念减压训练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成效.方法:选择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2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训练.比较2组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正念减压训练前,观察组患者SAS及SDS得分分别为55.75±7.59分、57.26±6.29分,对照组分别为54.59±5.70分、58.44±5.54分,得分均超过标准分,属于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减压训练后,观察组SAS和SDS得分分别为42.22±7.59分、45.76±5.83分,对照组分别为48.33±5.81分、51.21±6.51分,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有助于改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绝望等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席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脊椎转移瘤及单纯椎体骨折的低场磁共振鉴别诊断及扫描技术探讨

    目的:比较脊椎转移瘤所致椎体骨折与单纯椎体骨折的低场MRI诊断价值,并探讨各扫描序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57例(共399个椎体)脊椎转移瘤及151例(共223个椎体)椎体单纯骨折的低场MRI特点,应用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椎体形态、病变信号、椎弓根、椎间盘、椎旁软组织肿物等在脊椎转移瘤和椎体单纯骨折中的变化,及其在低场MRI不同扫描序列的表现.结果:T2加权水脂分离序列(WFS序列及STIR序列)对椎体转移瘤及急性和亚急性单纯椎体骨折的敏感性高于其他扫描序列,脊椎转移瘤不累及椎间盘,椎体单纯骨折可累及椎间盘.结论:应用低场MRI可准确诊断椎体转移瘤或单纯椎体骨折.扫描时应首选T2加权水脂分离序列(WFS或STIR序列),结合T1WI及T1增强序列,根据病灶信号特点,结合椎体形状、椎弓根改变及椎旁软组织等可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赵明范;李桂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参考《神经病学》和《针灸治疗学》的诊断标准选择5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组,各组病例为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疗法,观察组采用内热针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评分、F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1)和对照组(52%)对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H-B评分9.50±3.50分明显更低,FDI评分(躯体)20.00±3.00分明显更高,FDI评分(社会)10.50±3.60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H-B评分明显降低,FDI评分(躯体)明显上升,FDI评分(社会)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3)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快且效果显著,无副反应,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好方法.

    作者:覃修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脊柱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脊柱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脊柱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70例患者为例,按照随机、均等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住院天数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的疼痛评分及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2组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低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对患者实施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刘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股骨踝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股骨髁锁定钢板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取80例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性分组,设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以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予以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汇总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观察组的平均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2.5%(29/30),观察组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改善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值得推荐.

    作者:王维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1例创伤性脾破裂病人非手术治疗的病人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1例创伤性脾破裂病人中,有7例因病情变化中转手术治疗,占8.64%,其余74例均非手术治疗,占91.36%.结论: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是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及风险控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脾脏,减少创伤致残.

    作者:陈宇航;刘伟剑;李海波;梁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尺桡骨双骨折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尺桡骨双骨折患儿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内固定组(n=40)和外固定组(n=40),对所有内固定组患儿采取常规克氏针内固定或尺桡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所有外固定组患儿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统计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外固定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高,外固定组患儿术后3个月X线评分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高,外固定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Gartland-Werley、PRWE评分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尺桡骨双骨折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邵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个性化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5例)和观察组(n=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使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价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使用VSA评分评价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同时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无差异,均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骨折患者中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译蔓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临床治疗效果,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比2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区别,可首要考虑非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蔡大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切开Bankart修复术结合重建盂肱下韧带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切开Bankart修复术结合重建盂肱下韧带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 5月~2015年 5月,我院采用切开Bankart修复术结合重建盂肱下韧带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16 例患者,男 9例,女7例;年龄 25~51岁,平均 36岁.均有外伤史和反复脱位史.术中采用切开Bankart修复术结合重建盂肱下韧带,来恢复肩关节前方的稳定性.结果: 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感染、再脱位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21 个月,平均 14 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肩关节恐惧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肩关节ASES评分和Rowe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切开Bankart修复术结合重建盂肱下韧带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疗效确切.

    作者:杨树龙;李永胜;程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微创liss钢板mippo技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优劣差异

    目的:探讨微创liss钢板mippo技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30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30位给予微创liss钢板mippo技术治疗(观察组).将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对照组26.66%(P<0.05).结论:在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治疗中选择微创liss钢板mippo技术治疗疗效显著,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冰;王国林;董树平;樊鹏晓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ACL撕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并加扫DWI序列.参照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联合运用DWI前后对ACL撕裂诊断的正确率. 结果:65例患者经关节镜证实,ACL部分撕裂36例,完全撕裂29例.应用DWI前后ACL撕裂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8%(46/65)、90.7%(59/65),2种方法诊断ACL撕裂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常规磁共振检查联合DWI可以显著提高前交叉韧带撕裂诊断的正确率,减少了漏诊与误诊的发生.

    作者:赵静;朱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关节镜手术在膝关节骨关节病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行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以103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一组接受保守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膝关节活动功能及VA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通过对其展开关节镜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世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上皮生长因子在浅表外伤伤口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上皮生长因子在浅表外伤伤口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5年11月外伤换药病人48例,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采用上皮生长因子护理伤口,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法护理伤口,观察2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换药频率,换药次数.结果:(1)2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组患者伤口换药次数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组患者伤口疤痕愈合范围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皮生长因子可明显缩短浅表外伤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伤口疤痕愈合范围,对损伤的皮肤有显著促进修复作用.

    作者:许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锁定钢板治疗C3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治疗C3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C3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4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2组,每组患者比例各32例,接受常规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后对2组C3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同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对明显较高,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同对照组比对明显较优,其生活质量评分同对照组比对也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C3型胫骨平台骨折予以锁定钢板治疗效果理想,不仅可以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同时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因此可以将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张君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的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讨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29例儿童足后跟III级轮辐伤患儿,回顾分析其病例记录资料.其中18例男性,11例女性,平均年龄5.17±2.03岁;受伤到入院时间为2小时~25天,平均时间5.54±1.04天.足后跟皮肤软组织的缺损范围为35mm×25mm~45mm×82mm;伴有跟骨结节骨及跟腱缺损.其中跟腱缺损较大15例,不可直接拉伸到跟骨结节患儿,采取复合腓肠肌肉瓣(V-Y)推进与跟腱止点重建术进行联合治疗,皮瓣取切范围:160mm×50mm~100mm×210mm,剩余14例患儿,跟腱可以拉伸到跟骨结节,采取局部带蒂皮瓣逆行移位修复与跟腱止点重建术进行联合治疗,皮瓣切除范围:40mm×25mm~45mm×82mm.皮瓣供区采取刃厚皮片植皮修复,所有患儿均未采取神经吻合术.将所有患儿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纳入讨论中.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为1年;除2例患儿皮瓣出现远端部分坏死,术后切口I期均愈合,其余患儿皮瓣均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色泽均较好,并不影响行走和穿鞋,恢复感觉.随着时间延长,术后踝关节背伸角度随之逐渐改善.结论:对于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的特点,其有着自身特点,需要根据软组织和跟腱缺损状况,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手术结束后早期踝关节背伸功能受到限制,随着时间延长,其关节功能随之逐渐改善,可是跟骨结节缺损要进行长期随访.

    作者:何藻鹏;刘金伟;李卫;郑玉东;曾迪藩;刘东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跟骨骨折采用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下异型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跟骨骨折采用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下异型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采用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下异型钢板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38例患者在骨折复位的基础上,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患者的术后1年随访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跟骨放射学X线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足跟残留痛发生率、大无痛行走距离、并发症发生率、疗效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手术后的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高度、宽度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采用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下异型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对于加快跟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华森;龙厚才;陈文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横纹肌溶解症1例及文献复习

    由于各种因素引起横纹肌的损伤,导致大量细胞内成分如肌红蛋白(Myo)、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进入血液循环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即为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RM)[1-3].主要表现为肌肉肿胀、疼痛、血清CK增高、尿色加深.约1/3 的RM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AKI是RM严重的并发症[4].Myo对于肾脏的直接损伤是导致 AKI 的直接原因.在重症监护病房(ICU),RM患者合并AKI时,其死亡率升高[5].临床上应用CRRT对疾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现就2015年4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RM患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冯辉;金明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有效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78例,选取时段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抽签平分为2组,其中39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另39例采用围术期全面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恢复优良率、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较优,比较差异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魏卓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