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念减压训练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成效

席红

关键词:正念减压训练,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负性情绪, 成效
摘要:目的:研究正念减压训练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成效.方法:选择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2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训练.比较2组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正念减压训练前,观察组患者SAS及SDS得分分别为55.75±7.59分、57.26±6.29分,对照组分别为54.59±5.70分、58.44±5.54分,得分均超过标准分,属于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减压训练后,观察组SAS和SDS得分分别为42.22±7.59分、45.76±5.83分,对照组分别为48.33±5.81分、51.21±6.51分,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有助于改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绝望等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以推广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0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当中抽取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齐长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使用全身麻醉,观察组使用椎管内麻醉,比较2组患者尿道感染率、切口感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尿道感染率、切口感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椎管内麻醉,能有效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尿道感染率、切口感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迟玉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脊椎转移瘤及单纯椎体骨折的低场磁共振鉴别诊断及扫描技术探讨

    目的:比较脊椎转移瘤所致椎体骨折与单纯椎体骨折的低场MRI诊断价值,并探讨各扫描序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57例(共399个椎体)脊椎转移瘤及151例(共223个椎体)椎体单纯骨折的低场MRI特点,应用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椎体形态、病变信号、椎弓根、椎间盘、椎旁软组织肿物等在脊椎转移瘤和椎体单纯骨折中的变化,及其在低场MRI不同扫描序列的表现.结果:T2加权水脂分离序列(WFS序列及STIR序列)对椎体转移瘤及急性和亚急性单纯椎体骨折的敏感性高于其他扫描序列,脊椎转移瘤不累及椎间盘,椎体单纯骨折可累及椎间盘.结论:应用低场MRI可准确诊断椎体转移瘤或单纯椎体骨折.扫描时应首选T2加权水脂分离序列(WFS或STIR序列),结合T1WI及T1增强序列,根据病灶信号特点,结合椎体形状、椎弓根改变及椎旁软组织等可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赵明范;李桂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老年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联合检测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义

    目的:研究老年骨折患者和中青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是否相同,探索老年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联合检测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意义.方法:将本院骨折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青、中年组(30岁~59岁),检测患者骨折患者术后24小时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追踪2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以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深静脉血栓发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有无差异.结果:老年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为15.2%,中青年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为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深静脉血栓患者在骨折术后24小时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为4.46±1.15g/L、D二聚体水平为3.67±1.78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54±0.41g/L、D二聚体0.42±0.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水平分别为255±64×109/L和232±47×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的概率较中青年骨折患者高,其在术后24小时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预测意义,血小板检测无预测意义.

    作者:杨晓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目的:探讨分别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加以治疗后表现出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9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比对象;临床选择数字奇偶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组;分别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疾病治疗工作;回顾性分析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表现出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临床手术时间同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比较,呈现出明显增多(P<0.05);但是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出现概率同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呈现出的优势极为明显(P<0.05).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优良率95.65%,同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43%比较,升高优势显著(P<0.05).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2%,同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9.57%比较,降低程度极为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在研究疾病治疗方案期间,不论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或者开展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终获得的手术结果各有利弊,在现实确定手术方案治疗期间,需要依据股骨颈骨折患者表现出的疾病程度、患者的自身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等确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以优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安志刚;赵君;高吉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罗森塔尔效应对工伤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罗森塔尔效应对工伤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康复外科入院工伤患者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系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双盲实验,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对比2组工伤患者治疗前后自我效能感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可以显著提高工伤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增强患者自信心及训练积极性,提升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康复效果,缩短住院周期,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及工作岗位.

    作者:赵锡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关节镜手术在膝关节骨关节病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行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以103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一组接受保守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膝关节活动功能及VA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通过对其展开关节镜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世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内热针治疗足跟痛60例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足跟痛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5月~2016年3月开展,一共60例跟骨痛患者,随机分组平均30例为一组,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方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联合采取内热针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足跟痛VA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量表)、临床疗效.结果:(1)与治疗前6.28±1.35分对比,治疗后足跟痛VAS评分6.28±1.35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足跟痛VAS对比,观察组VAS评分2.13±0.50分,明显比对照组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足跟痛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黎小雅;董俊球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手术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观察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手术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择8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以随机、均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术后回访3~6个月,对比2组患干预前后的心理状体,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2组的SAS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回访观察组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中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尺桡骨双骨折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尺桡骨双骨折患儿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内固定组(n=40)和外固定组(n=40),对所有内固定组患儿采取常规克氏针内固定或尺桡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所有外固定组患儿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统计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外固定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高,外固定组患儿术后3个月X线评分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高,外固定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Gartland-Werley、PRWE评分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尺桡骨双骨折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邵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临床治疗效果,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比2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区别,可首要考虑非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蔡大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Pilon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4例我院2014年9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前外侧有限切开复位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2组患者并发症包括愈合畸形、感染以及内固定松动,观察组发生率仅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结论: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Pilon效果较好,骨折愈合快、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白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喙锁韧带周围骨折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车祸致多处疼痛伴左肩活动受限.查体:左肩肿胀,左锁骨畸形,压痛剧烈,伴活动受限.肩关节正位X线片示左锁骨中段及远端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肩关节在位,喙突骨折移位不明显,按照Ogawa分型[1]为Ⅰ型(图1);诊断为左侧喙锁韧带周围骨折.臂丛麻醉下探查见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和远端斜形骨折,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给予锁骨锁定钛板固定,远端骨折锁定钛板结合钢丝捆扎固定,探查喙锁韧带无断裂,术中透视下见左锁骨多段骨折复位固定满意,肩胛骨喙突骨折位置好,未固定.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复查左肩关节X片见左锁骨多段骨折复位固定好,肩胛骨喙突骨折位置满意(图2),指导肩关节功能锻炼.随访14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双肩对称,外观正常,无并发症.根据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 [2]对肩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分:98分.

    作者:杨英果;班兴平;刘亚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30例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方法疗效.方法:对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30例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2~5.3小时,平均4±0.5小时,术中出血量平均 450±80ml.术后6~24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脱位完全复位,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了重建及维持,无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JOA评分治疗后评分为11.82±2.80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充分、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得到即刻的稳定和重建,复位良好,有利于脊髓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马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探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旨在为今后临床使用麻醉护理作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硬币投掷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护理配合模式;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给予麻醉护理配合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麻醉风险,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赵倩;苏芳;容淑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有效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78例,选取时段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抽签平分为2组,其中39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另39例采用围术期全面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恢复优良率、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较优,比较差异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魏卓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参考《神经病学》和《针灸治疗学》的诊断标准选择5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组,各组病例为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疗法,观察组采用内热针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评分、F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1)和对照组(52%)对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H-B评分9.50±3.50分明显更低,FDI评分(躯体)20.00±3.00分明显更高,FDI评分(社会)10.50±3.60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H-B评分明显降低,FDI评分(躯体)明显上升,FDI评分(社会)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3)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快且效果显著,无副反应,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好方法.

    作者:覃修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手术室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措施研究

    目的:本次研究针对骨科患者在采取的手术治疗后出现的感染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临床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及预防工作内容,提出科学的措施完善目前的护理工作水平,记录临床护理信息进行研究比对和总结讨论.方法:为本次研究收集相关病症的患者资料420例,针对以上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随机方式的分组,其中210例患者资料划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另外210例患者资料划分为观察组,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程度的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信息,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促进睡眠作用良好,对于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以上药物作用与对照组呈现出相近的效果.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3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针对2组患者采取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通过手术治疗后完善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加强对患者临床环境的除菌处理,强调无菌理念,重视对手术室的整体环境整合,关注护理工作的完善性,对于骨科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围手术期的护理预防工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贾丽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正念减压训练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成效

    目的:研究正念减压训练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成效.方法:选择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2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训练.比较2组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正念减压训练前,观察组患者SAS及SDS得分分别为55.75±7.59分、57.26±6.29分,对照组分别为54.59±5.70分、58.44±5.54分,得分均超过标准分,属于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减压训练后,观察组SAS和SDS得分分别为42.22±7.59分、45.76±5.83分,对照组分别为48.33±5.81分、51.21±6.51分,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有助于改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绝望等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席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小剂量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明显减少,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均有P<0.05.结论: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使用小剂量比重腰麻-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减小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缩短麻醉阻滞的起效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武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