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春红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强化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干预前77.9°±19.6°、干预后103.7°±21.9°。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干预前78.1°±20.5°、干预后92.2°±15.6°,2组患者干预前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4.13±6.79分,其中优39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0.16%(55/61);对照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76.32±4.48分,其中优22例、良17例、可12例、差8例,优良率为66.1%(39/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中实施强化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卜金辉;杨晓东;刘兴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佐治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氨溴索佐治,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EV1、PEFR上升程度,IL-8、CRP及TNF-α水平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佐治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宏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门静脉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以及临床价值,达到提高医师诊断率的目的。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我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患者的脾静脉血流量、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内径,并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26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明显宽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慢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多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A级、B级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多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C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少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能帮助诊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帮助了解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华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交通伤致血气胸伴休克患者正确有效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交通伤致血气胸伴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急救措施、护理方法、抢救结果等,将所得资料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对60例交通伤致血气胸伴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96.67%均接受相应外科手术治疗,住院时间9~62天,平均住院时间27.61±3.51天,其中抢救成功率(88.33%)与死亡率(11.67%)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诊断并给予正确治疗可显著提高交通伤致血气胸伴休克患者抢救护理效果,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崔素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42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为本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71例,对照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5%,显著高于对照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金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桡骨下端骨折后期腕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桡骨下端骨折后期腕关节僵硬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熏洗,行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屈曲/伸展活动度、握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功能锻炼可提高减轻腕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改善活动受限症状。
作者:高道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5例脑梗死后长期卧床发生褥疮的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所有患者均接受西药、针灸、红外线照射等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65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之后,I期痊愈42处,II期痊愈56例,III期痊愈3例;III期有效6例;III期无效1例。结论:针对脑梗死后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和系统全面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痛苦,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作者:乔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对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记录患者在护理期间所出现的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人数4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人数35例,总有效率为70%,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显著,而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提高,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持续冲洗引流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6例(27侧)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应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48~72小时,引流管中无血性液体12小时后,拔除进水管,6~8小时后拔出引流管。结果:26例(27侧)跟骨骨折术后全部愈合,其中25侧甲级愈合,2侧乙级愈合。结论:持续冲洗引流有效预防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感染、坏死,对切口愈合有重要影响。
作者:陈健;郝连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运用于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预防皮肤压疮的干预措施,降低手术过程造成的皮肤压疮发生率。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的成年患者65例,通过手术前访视、正确摆放手术体位、手术中加强观察及监督、手术后认真交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对患者手术后的皮肤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5例手术患者无1例发生压疮,其中有8例出现受压部位皮肤红润、压之褪色现象,解除压力后20~30分钟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结论:对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采用的防止压疮发生的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祝焕蕾;曲华;丛超;黄维健;夏水叶;于娟;张丽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卡托普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 ALB)、血钾及肾功能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钾及肾功能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比较上,2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变,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临床采用胰激肽原酶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尿微量蛋白的排泄,临床使用较为安全,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安静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胆结石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通过对比,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作者:于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泌尿外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模式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36%vs 88.1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7.12±3.07天vs 9.79±3.29天)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膀胱冲洗时间(16.27±4.14分钟vs19.79±4.08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膀胱冲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初淑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方法:选择住院顽固性肝腹水患者128例,采用WCFHY-500型伟力电脑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治疗顽固性肝腹水,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结果:128例顽固性腹水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68例、有效46例,无效14例。结论: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利于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应用PlCC的肿瘤患者中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ICC穿刺维护管理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PlCC置管过程中加强维护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屈文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中风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对其肢体、语言、吞咽、情致等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康复治疗后,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言语表达、吞咽功能、情感表达方面均有明显好转,其中23名患者恢复上肢功能、62名患者能行走、39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23名患者能够恢复工作、19名患者肢体功能基本得到恢复。结论:在中风患者中运用康复治疗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对患者功能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蔡翠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口腔种植手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54例缺牙患者,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一共种植80颗,临床手术顺利完成,手术以后没有1例并发症,经过跟踪随访,没有1例患者种植体脱落或者松动,病人满意度良好。结论:人工口腔种植手术需要在手术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手术当中要密切配合以及手术以后的精心护理,可以使并发症明显减少,使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顾春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7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57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护理之前,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虽然2组患者的相关评分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的幅度更加明显,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方面和治疗的总有效率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这一方式不仅能够将治疗的效果发挥至佳,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和日常生活的能力,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玉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处理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60例,全麻组术中予以全麻处理,而联合组术中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处理。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前(T0)、术中(T1)、术后(T2)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用药量、起效时间、麻醉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用药量、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全麻组(P<0.05),而麻醉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全麻组(P<0.05);2组T0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1与T2时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处理麻醉用药量更少,而起效时间更快,而且不良反应少,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作者:刘海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61例,对照组行气管切开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P<0.05)。结论:针对气管切开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肺内感染的发生,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慧贤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