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立霞;刘洪玲
目的:探讨掌背侧不同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3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2 ~70岁,平均45岁;左侧11例,右侧20例.损伤原因:摔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事故伤18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按A0分类,B2型2例,B3型5例,C1型9例,C2型11例,C3型4例.分为2组,分别经腕掌侧(A组,18例)及背侧(B组,13例)入路切开复位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其中6例骨缺损破坏严重,行人工骨或者自体髂骨植骨填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愈合.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2组差别.按照Gartland-Wedey疗效评价标准,A组优12例,良4例,优良率88.9%,B组优8例,良3例,优良率84.6%.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有影响,各有优缺点,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远期并发症相对较多.
作者:马龙驹;杭海峰;史海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UP-ASSⅡ治疗,对照组予SINO治疗,比较2组椎体高度、Cobb角、手术指标与VAS评分.结果:2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均优于术前,观察组手术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且VAS评分2.15±1.48分,低于对照组的4.07±1.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复位效果显著.
作者:韩立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自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只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症和体征,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肝功能情况、凝血功能情况等,记录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64.52%,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比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多种针对性功效,且安全性高、治疗和预后效果好.
作者:史佳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GF)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20例,其中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Ⅰ组(30例);GDM患者为Ⅱ组(3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Ⅲ组(30例);正常无任何合并症患者为Ⅳ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组患者空腹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Ⅰ组患者血清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另外3组,Ⅱ组、Ⅲ组患者血清HIF-1α也高于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另外3组,Ⅱ组、Ⅲ组患者血清VEGF也低于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和VEGF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在患者病情进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常进科;赵莉萍;王永利;刘洁;陈林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疼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颈肩腰腿疼患者2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模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小针刀方式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的评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58例,有效52例,无效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62%;观察组患者显效34例,有效30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4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针刀在治疗颈肩腰腿疼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疼痛,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汪靖云;汪效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中老年男性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对中老年男性的疾病发病率进行全面观察.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男性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资料571例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疾病在中老年年龄段的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检查出疾病人数有502例,占总数的87.91%.其中前列腺疾病者为314例,脂肪肝为94例,肝脏囊肿为41例,胆囊息肉21例,肾囊肿23例,肝血管瘤9例.本实验研究表明,74~83岁年龄段为前列腺疾病、肝脏囊肿,肾结石和脂肪肝的高发人群,64 ~73岁为肝血管瘤的高发人群.结论:腹部彩超是一种无创检查,且操作方式较为简便,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检查方式,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品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06年以来应用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35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35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的疗效.结果:出院前2组疗效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个月后随访评估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等,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具有恢复快,方法简便、安全的优势,对患者血糖波动影响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翟蒙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缓激肽浓度与其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4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创伤性脑损伤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出血9例,缺血性脑卒中3例,设为研究组,设置5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的静脉血,分析患者入院起到伤后10天内的血清缓激肽浓度变化,分析患者血清BK浓度与其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BK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其中,9例ICH患者和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35),而34例TBI患者和11例SAH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BK浓度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 =0.063,0.122).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BK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其中,ICH,SAH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7,0.026,0.008),而TBI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BK浓度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 =0.132).统计学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BK浓度与伤后脑水肿的程度呈高度正相关(R =0.49;P=0.03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可导致血清中缓激肽水平升高,尤其是ICH、SAH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水肿与血清中缓激肽水平呈正相关.缓激肽阻滞剂可成为急性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臧绍辉;王超杰;吴治斌;刘广生;张金芝;尤渊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在提高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SRNS患儿7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例,对对比组患者行以泼尼松治疗为主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行胸腺肽α1治疗.结果:相对于对比组,实验组CD4+和CD4 +/CD8+更高、CD8+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具有提高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作用,减少肾病的复发,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潘丽;赵雁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8例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200株病原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老年男性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39.0%),其次为粪肠球菌属(11.0%);耐药率<30%的药物有氨苄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60%的药物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老年男性尿路感染以大肠杆菌为主,且耐药趋势明显,临床应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朱锦智;张铁辉;宋宇;吴仁植;姚志敏;卓春梅;刘磊;幸荣臻;韩利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HSG、EGFR、GATA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8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的HSG、EGFR、GATA3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中HSG阳性表达率为82.5%,EGFR阳性表达率为25.0%,GATA3阳性表达率为82.5%,观察组中HSG阳性表达率为32.5%,EGFR阳性表达率为62.5%,GATA.3阳性表达率为60.0%,2组受试者HSG、EGFR、GATA3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通过分析HSG、EGFR、GATA3的相关性发现,EGFR、GATA3的表达与HSC呈负相关关系(γ=0.558,P<0.05;γ=-0.529,P<0.05),EGFR的表达与GATA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488,P<0.05).结论:通过对HSG、EGFR、GATA3检测能够准确的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判断,从而为病情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作者:闫晓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14年共收治15例腹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结果:本组LDVT占同期普外科收治病人的1.9%,均于术后14天内发生,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本组病人早期应用祛聚、抗凝治疗,效果良好.结论:LDVT形成的3大因素为:血管内膜损伤、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针对其原因进行有效预防和早期治疗干预对改善愈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先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对照组接受解剖形钢板固定治疗,实验组接受PFNS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采纳和推广价值.
作者:宋欧荻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比性研究强化期连续给药和间歇给药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2牟1月~12月收治68例结核病患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按照患者收治入院时间,将2012年1月~6月初治和复治患者纳入连续治疗组,将2012年6月~12月初治和复治患者纳入间歇组,每组患者34例.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52.94%,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连续组转阴性率79.41%,间歇组转阴性率38.24%,连续组转阴性率显著高于间歇组(P<0.05).结论:治疗结核病于强化期连续给药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间歇给药,查痰转阴性率高,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李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精神因素对腰椎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选取50例腰椎手术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分析精神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本次选取的50例患者,日常生活在术后48天可恢复25例,可完全自理13例,基本可自理10例,仍需卧床2例,总有效率为96%.相较干预前,干预后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精神因素对腰椎手术造成的影响,加强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改善心理状况,增强生活质量,对保障预后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平;范丽娟;张俊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诊不同时间段溶栓治疗在脑卒中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中的疗效.方法:疾病发现至溶栓时间在0~3小时者为对照组,3~4.5小时者为观察组,对照分析2组患者1、3、6个月进行康复后的疗效评分.结果:2组患者各康复相关的评分3个月内存在差异,对照组康复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康复6个月时2组患者康复平复接近平稳.结论:脑卒中患者急诊溶栓4.5小时内治疗的远期康复效果与更早的溶栓时间无差异性,考虑适当延迟黄金窗口时间估计带来更多的抢救机会.
作者:哈斯木江·买买提依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微创脑内血肿外引流术对自发性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方法:选取13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微创组(A组,n=65)和开颅组(B组,n=66)2组.比对其各项治疗指标差异,行为期半年随访,记录其存活率及死亡原因,分析其ADI评估结果.结果:(1)A组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水肿带体积均明显低于B组(P<0.05);2组患者在术后GCS评分及血肿残留体积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2)在术后为期半年的随访中,A组生存率及ADI优良率分别为84.6%和61.5%,明显高于B组的69.7%和42.4% (P <0.05).结论: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予以微创脑内血肿外引流术,可有效缩小水肿带体积,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燕鸣;刘南;张嘉雄;张亮亮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骨外洗剂治疗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2014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膝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骨外洗剂熏洗的方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中痊愈的有18例,占总比例的39.12%,显效的有25例,占总比例的54.35%,有效的有2例,占总比例的4.35%,无效的有1例,占总比例2.17%,总有效率为93.47%.结论:骨外洗剂治疗膝创伤性关节炎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兴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本文就老年直肠癌病人术后结肠造瘘口并发症特点及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诊的48例直肠癌患者,将患者按年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超过60岁的为实验组患者共有33例,60岁以下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15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对照组患者的不断对比发现老年直肠癌病人术后结肠造瘘口并发症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因此老年直肠癌患者更容易发生并发症.结论:在人们年龄不断增长的同时,直肠癌患者其并发症会伴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加剧,因此我国对于老年直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应该规范科学,对于老年病并发症的特点要有全面的了解,以及对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与生活质量,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杨林;杜金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辛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门诊及住院部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空腹血耱、血肌酐、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肌酐以及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爽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