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护理要点探讨

兰翎

关键词:妊娠期, 高血压, 子痫前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患者,观察采用有效方法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患者72例.针对所有患者给予围生期护理、给予用药护理以及特殊护理.对患者疾病发生的变化进行准确判断,并且配合临床医师有效完成相关治疗.结果:在所有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患者中,临床均未表现出疾病并发症的现象,患者全部平安度过疾病的危险期,有效保证母婴安全性.结论:针对妊娠患者,对其合理进行补钙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选择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配合给予科学护理以及细致护理,终能够有效避免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现象,有效确保母婴健康.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间歇导尿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的运用价值,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号,将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间歇导尿术.观察组在伤后3~4周行间歇导尿术,对照组在伤后4周行间歇导尿术.记录2组患者间歇导尿12周后排尿功能重建、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排尿功能重建34例(85.00%),泌尿系统感染11例(27.50%),膀胱结石1例(2.50%),观察组排尿功能重建、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发生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x2=4.267、5.028、3.914,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行早期间歇导尿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排尿功能,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在临床运用中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王加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胃癌术后早期经三腔胃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目的:总结55例胃癌术后早期应用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术晨将三腔胃肠管应用盲插的方法经鼻孔置入胃内作胃内减压,术中将胃肠减压孔部分留置在残胃或吻合口以下,空肠营养管端送入放置屈氏韧带下约20cm~30cm处的空肠内.术后经空肠营养输入管输注肠内营养剂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术后患者胃肠道反应及血清蛋白营养指标变化.结果:5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通过空肠营养输入管输注肠内营养剂7~12天,平均9.7±3.2天,术后1天血浆白蛋白为30.8±3.4g/L,术后实施肠内营养7天后血浆白蛋白为32.8±2.1g/L,较实施肠内营养前有明显上升,P<0.05.术后2~4天肛门排气,3例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经调整输入速度后好转,2例发生恶心、5例发生腹泻,经采取有效对症措施,症状均获缓解.全部患者未发生脱管、堵管、误吸等并发症,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三腔胃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护士在患者的营养管理中承担重要责任,规范细致地护理可保证肠内营养计划顺利完成,明显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增加了病人置管的耐受性.

    作者:葛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阃实施剖宫产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使用药物不同将其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45例)与利多卡因组(45例),2组产妇一般资料基本相同,观察2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痛觉消失和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氯普鲁卡因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痛觉消失和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利多卡因组(P<0.05),且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割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作者:刘羽;方敏;包胜华;康衡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缓激肽与脑水肿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缓激肽浓度与其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4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创伤性脑损伤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出血9例,缺血性脑卒中3例,设为研究组,设置5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的静脉血,分析患者入院起到伤后10天内的血清缓激肽浓度变化,分析患者血清BK浓度与其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BK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其中,9例ICH患者和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35),而34例TBI患者和11例SAH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BK浓度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 =0.063,0.122).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BK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其中,ICH,SAH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7,0.026,0.008),而TBI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BK浓度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 =0.132).统计学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BK浓度与伤后脑水肿的程度呈高度正相关(R =0.49;P=0.03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可导致血清中缓激肽水平升高,尤其是ICH、SAH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水肿与血清中缓激肽水平呈正相关.缓激肽阻滞剂可成为急性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臧绍辉;王超杰;吴治斌;刘广生;张金芝;尤渊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氟康唑联合二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氟康唑联合二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3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治疗A组(n=67)和治疗B组(n=67),治疗A组给予二性霉素B治疗,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氟康唑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各种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二牲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使用和广泛推广.

    作者:康铁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患者的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分析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患者的救治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62例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情患者救治方法与效果.结果:162例患者治愈患者151例,治愈率达到93.21% (151/162).死亡患者11例,其中治疗前死亡3例,治疗中因抢救无效而死亡5例,支气管破裂后致肺栓塞死亡1例,心脏破裂经手术抢救无效死亡1例.其余151例患者在住院7~9周后均康复出院,其中147例患者均可正常生活,有3例存在中度残疾,1例存在重度残疾.结论: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患者多病情紧急,临床应对此类患者迅速作出病情判断和抢救,并根据不同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实施进一步治疗,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

    作者:刘双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实施药物流产的164例妊娠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按照医嘱实施药物流产且不服用治疗产后出血的其他药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加味生化汤.2组分别在7天、14天以及28天后复诊,对2组患者的出血量与出血时间、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妇女在药流之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的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黄莉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行尿激酶治疗,研究组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32%、80.64%,差异比较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降低脑出血率,安全性较高.

    作者:任巍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治疗皮肤性病的难点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探究皮肤性病的治疗难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皮肤性病患者60例,分析这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接受紫外线治疗,6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为56例,占93.33%,无效为4例,占6.67%,通过1次治疗治愈的患者为32例,1次治愈率为53.33%,通过2次治疗治愈的患者为24例,2次治愈率为40%.结论:由于患者患病的过程中承受很大的痛苦,所以会给治疗带来不便,临床通过对该组60例患者施以紫外线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愈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63例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科手术患者一般均采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物经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者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抑制作用,临床表现为患者神志完全消失、全身痛觉完全消失和骨骼肌肉完全松弛.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患者的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人为的控制和调节[1].这种抑制作用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完全代谢出去或者从患者体内完全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便可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王艳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辛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究辛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门诊及住院部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空腹血耱、血肌酐、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肌酐以及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式实施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2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0%;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中具备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王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措施探讨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收集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3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式,分析统计患者基本病情、主要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式与效果.结果:第一心音减弱、发热、湿罗音、呼吸困难等是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上述53例患者,22例痊愈,26有效,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6%.上述患者心电图疗效,30例痊愈,14例显效,7例有效,心电图疗效为96.2%.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分(9.7±1.3)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5.5±1.0),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重症心肌炎临床表现复杂,综合性、早期对症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魏安琪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右美托咪定在开腹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寻在开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DEX)时右美托咪定的佳剂量.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术后均使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具体配方为DEX(0,0.05,0.1,0.15ug.kg-1 ·h-1)复合地佐辛0.6mg kg-1和格拉司琼0.1mg kg-1,根据DEX的不同剂量标为D0,D1,D2,D3组.记录手术后第2,4,6,8,12,24和48小时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2,24小时的镇静评分和舒适度(BCS)评分,以及术后48小时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VAS评分均<4分,其中VAS评分D0、D12组术后第4,6,8,12小时大于另外2组(P<0.01);各组均舒适满意,BCS评分均>2,其中D0、D1组小于D2和D3组(P<0.05);术后12,24小时的镇静评分D3组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D0组高(p<0.05);心动过缓的发生率D3组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1ug.kg-1·h-1联合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严红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脑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8例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一组9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臭氧大自血疗法,并给予精心护理.另一组94例,用常规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的并且给予精心护理的患者,有效率达97%.结论:虽然臭氧大自血疗法在治疗脑梗死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但没有精心的护理措施作为保证,很难得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红霞;付天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胸腺肽α1在提高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在提高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SRNS患儿7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例,对对比组患者行以泼尼松治疗为主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行胸腺肽α1治疗.结果:相对于对比组,实验组CD4+和CD4 +/CD8+更高、CD8+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具有提高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作用,减少肾病的复发,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潘丽;赵雁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膜炎患者行护理干预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腹膜炎患者,观察临床给予护理干预后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腹膜炎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腹膜炎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75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方法;C1组(观察组75例):临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腹膜炎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2组腹膜炎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干预后,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2方面,C1组低于C2组腹膜炎患者明显(P<0.05);在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患者排便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几方面,C1组优于C2组腹膜炎患者明显(P<0.05);在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方面,C1组明显低于C2组腹膜炎患者(P<0.05).结论:针对腹膜炎患者,临床给予护理干预,针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患者的不良情绪获得显著缓解,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获得显著降低,凸显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作者:汤晓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曲唑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对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曲唑酮合并新型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对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抚顺煤矿脑科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给予曲唑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末对患者进行HAMD(24)和TESS评定.采用HAMD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1、2、3、4周末2组间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HAMD评分自1周末开始每次评定均较前1次显著下降.对照组2周末、4周末评定HAMD评分较前1次评定有显著下降,8周末与4周末无显著变化;在躯体不适/焦虑方面,研究组1周末HAMD量表因子分就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2周末才有明显下降;在睡眠障碍方面,研究组HAMD评分自1周末开始每次评定均较前1次显著下降.对照组1周末~4周末评定HAMD评分较前1次评定有显著下降,8周末与4周末无显著变化;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副作用方面,2种治疗方法均较轻微,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曲唑酮治疗容易引起血压降低及嗜睡等,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容易引起浑身无力感.结论:曲唑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对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有显著的疗效,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刘金光;于艳华;克纳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血脂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Ⅰ (APOA Ⅰ)、载脂蛋白B(APOB)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变化水平及对心血管疾病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53例高血压患者,35例冠心病(CHD)患者和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另检测各组TG、TC、HDL-C、LDL-C、APOA Ⅰ、APOB的变化水平.结果:CHD组和AMI组TG、TC、HDL-C、LDL-C、APOA Ⅰ、APOB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组TG、TC、LDL-C、APOB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血脂水平检测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林伟;徐桂秋;刘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可吸收明胶海绵加MTA诱导体内牙髓再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探究临床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过程中采用可吸收明胶海绵加MTA诱导体内牙髓再生的实际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入选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全部患者共计156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8例.治疗组采用可吸收明胶海绵加MTA封闭;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封闭.观察和比较2组入选对象治疗1周和1个月后的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患者的牙髓活力测试结果.结果:(1)治疗1周后,治疗组症状缓解率为58.97%,对照组症状缓解率为26.9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6.3508,p=0.0001);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缓解率为56.41%,对照组症状缓解率为17.9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 =24.7009,p=0.0001);(2)牙髓活力测试反应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0636,P=0.0000).结论:在临床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可吸收明胶海绵加MTA诱导体内治疗方法的整体效果较好,是临床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理想方案之一.

    作者:胡争艳;张中杰;饶小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