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术后早期经三腔胃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葛莉

关键词:胃癌, 术后早期, 三腔胃肠管, 肠内营养,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55例胃癌术后早期应用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术晨将三腔胃肠管应用盲插的方法经鼻孔置入胃内作胃内减压,术中将胃肠减压孔部分留置在残胃或吻合口以下,空肠营养管端送入放置屈氏韧带下约20cm~30cm处的空肠内.术后经空肠营养输入管输注肠内营养剂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术后患者胃肠道反应及血清蛋白营养指标变化.结果:5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通过空肠营养输入管输注肠内营养剂7~12天,平均9.7±3.2天,术后1天血浆白蛋白为30.8±3.4g/L,术后实施肠内营养7天后血浆白蛋白为32.8±2.1g/L,较实施肠内营养前有明显上升,P<0.05.术后2~4天肛门排气,3例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经调整输入速度后好转,2例发生恶心、5例发生腹泻,经采取有效对症措施,症状均获缓解.全部患者未发生脱管、堵管、误吸等并发症,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三腔胃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护士在患者的营养管理中承担重要责任,规范细致地护理可保证肠内营养计划顺利完成,明显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增加了病人置管的耐受性.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男性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探讨

    目的:对中老年男性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对中老年男性的疾病发病率进行全面观察.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男性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资料571例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疾病在中老年年龄段的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检查出疾病人数有502例,占总数的87.91%.其中前列腺疾病者为314例,脂肪肝为94例,肝脏囊肿为41例,胆囊息肉21例,肾囊肿23例,肝血管瘤9例.本实验研究表明,74~83岁年龄段为前列腺疾病、肝脏囊肿,肾结石和脂肪肝的高发人群,64 ~73岁为肝血管瘤的高发人群.结论:腹部彩超是一种无创检查,且操作方式较为简便,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检查方式,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品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脑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8例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一组9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臭氧大自血疗法,并给予精心护理.另一组94例,用常规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的并且给予精心护理的患者,有效率达97%.结论:虽然臭氧大自血疗法在治疗脑梗死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但没有精心的护理措施作为保证,很难得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红霞;付天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再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2.35%,P<0.05,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120例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构成与传播途径,为护理提供依据.方法:120例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利用临床表现、患儿会阴部分泌物病原体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疱疹DNA检测、醋酸白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等方法,部分结合病理诊断,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患者中,感染沙眼表原体(CT) 26例、人型支原体(Mh)14例、淋球菌(GU)21例、尖锐温疣(CA)15例、生殖器疱疹(GH) 10例、梅毒螺旋体(TP) 12例、混合感染22例,以女性儿童感染者多见,主要由家庭成员传染.结论: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患者主要病种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GU、CA、GH等,与成人性病构成类似.需加强留守儿童及家庭健康教育,控制成人感染,减少儿童患性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作者:李纯素;王倩;魏大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应用腹腔镜经腹腔后行肾切除,治疗了肾病患者38例.手术前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病人在精心配合和护理下均顺利通过手术治疗.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手术护理配合是后腹腔镜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作者:金越亭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0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2个小组,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作为研究组.结果:经过对2组患者数据的分析后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血压的恢复情况要优于对比组,同时其生活质量评测结果也优于对比组,2组差异明显.结论: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间,对其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秦惠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内镜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110例行内镜经鼻蝶窦手术的垂体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垂体瘤患者行内镜经鼻蝶窦手术,微小腺瘤67例,大腺瘤22例,巨大腺瘤21例.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发生于大腺瘤、巨大腺瘤各2例;予解除血管痉挛、营养神经、腰穿引流等治疗,症状均得到控制.发生脑脊液鼻漏5例,并发于巨大腺瘤者3例,大腺瘤者2例,均经再次手术修补得以控制.术后并发高血糖患者30例,发生于巨大腺瘤3例,微小腺瘤21例,大腺瘸者6例;其中20例给予注射胰岛素后血糖降至正常水平,10例在限制饮食及短效降糖药治疗后血糖得到控制.术后并发尿崩症56例,发生于大腺瘤14例,微小腺瘤38例,巨大腺瘤4例;予垂体后叶素、氢氯噻嗪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48例,形成永久性尿崩症8例,需长期服药治疗.术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34例,发生于巨大腺瘤12例,微小腺瘤12例,大腺瘤10例;予外源性激素补充治疗后,症状得以控制.结论:内镜经鼻堞窦垂体瘤手术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鼻漏、高血糖、尿崩症、垂体功能低下,其中尿崩症、高血糖多发生于微小腺瘤;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多能得到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技术的熟练程度和特殊手术器械有关,需要不断学习探索.

    作者:张文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间歇导尿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的运用价值,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号,将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间歇导尿术.观察组在伤后3~4周行间歇导尿术,对照组在伤后4周行间歇导尿术.记录2组患者间歇导尿12周后排尿功能重建、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排尿功能重建34例(85.00%),泌尿系统感染11例(27.50%),膀胱结石1例(2.50%),观察组排尿功能重建、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发生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x2=4.267、5.028、3.914,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行早期间歇导尿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排尿功能,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在临床运用中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王加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6例脑梗死病人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脑梗死病人护理.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3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全部36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0例,占32.6%;明显好转9例,好转13例,无效4例.结论:有计划的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护理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严晓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作用.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满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50%,其中满意25例,较为满意14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5.00%,其中满意的20例、较为满意10例,不满意1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124,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胸腺肽α1在提高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在提高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SRNS患儿7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例,对对比组患者行以泼尼松治疗为主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行胸腺肽α1治疗.结果:相对于对比组,实验组CD4+和CD4 +/CD8+更高、CD8+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具有提高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作用,减少肾病的复发,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潘丽;赵雁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对急性胃炎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对急性胃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 2014年10月期间诊治的急性胃炎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法莫替丁治疗,试验组采用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量和血浆白蛋白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量和血浆白蛋白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对急性胃炎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康祥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要点探讨

    目的:探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临床上运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朱海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护理要点探讨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患者,观察采用有效方法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患者72例.针对所有患者给予围生期护理、给予用药护理以及特殊护理.对患者疾病发生的变化进行准确判断,并且配合临床医师有效完成相关治疗.结果:在所有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患者中,临床均未表现出疾病并发症的现象,患者全部平安度过疾病的危险期,有效保证母婴安全性.结论:针对妊娠患者,对其合理进行补钙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选择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配合给予科学护理以及细致护理,终能够有效避免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现象,有效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兰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驳骨膏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龙氏驳骨膏结合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6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将其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龙氏驳骨膏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明显偏高,两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龙氏驳骨膏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青平;邓毓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50例.2组均采用补液、物理降温、纠正电解质紊乱及400万U青霉素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妇科千金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s-CRP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P<0.05);(2)2组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显著降低的变化规律,治疗前后hs-CR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3)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应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孙丽;高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中医内科2010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中药水煎内服,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中药治疗6个疗程后,显效52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2%.结论:根据中医辨证诊断,服用中药后能降低血压,疗效稳定可靠,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应用.

    作者:季艳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0例新生儿PICC应用中的体会

    目的:总结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符合置管指征的30例新生儿进行了PICC置管术,回顾性分析应用PICC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体会.结果:30例患儿1次穿刺成功占27例,2次穿刺成功3例,留置期间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例,堵管2例,无1例出现导管脱落和断裂.结论:新生儿采用PICC置管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减少反复穿刺,保护血管,保证静脉营养的供给,是治疗新生儿的一项重要措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中翠;杜方;李欣颖;周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PDCA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PDCA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予PDCA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自我效能感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Q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GSES评分24.56±4.37分高于对照组的17.10±2.35分,且对护理总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方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并提高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陈伟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82例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ICU病患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和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产生次数.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82例ICU病患,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41例,回顾性观察82例ICU病患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对比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增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ICU病患非计划性拔管现象的产生和缺少有效固定、没有根据要求采用镇静剂、医疗护理不标准以及肢体约束方式不当等有密切关系.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升护理质量对病患实施健康教育、适量的使用镇静剂、有效运用约束带等能够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产生.

    作者:季春玲;谭绍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