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平;邓毓昊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行尿激酶治疗,研究组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32%、80.64%,差异比较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降低脑出血率,安全性较高.
作者:任巍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骨外洗剂治疗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2014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膝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骨外洗剂熏洗的方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中痊愈的有18例,占总比例的39.12%,显效的有25例,占总比例的54.35%,有效的有2例,占总比例的4.35%,无效的有1例,占总比例2.17%,总有效率为93.47%.结论:骨外洗剂治疗膝创伤性关节炎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兴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寻在开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DEX)时右美托咪定的佳剂量.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术后均使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具体配方为DEX(0,0.05,0.1,0.15ug.kg-1 ·h-1)复合地佐辛0.6mg kg-1和格拉司琼0.1mg kg-1,根据DEX的不同剂量标为D0,D1,D2,D3组.记录手术后第2,4,6,8,12,24和48小时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2,24小时的镇静评分和舒适度(BCS)评分,以及术后48小时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VAS评分均<4分,其中VAS评分D0、D12组术后第4,6,8,12小时大于另外2组(P<0.01);各组均舒适满意,BCS评分均>2,其中D0、D1组小于D2和D3组(P<0.05);术后12,24小时的镇静评分D3组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D0组高(p<0.05);心动过缓的发生率D3组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1ug.kg-1·h-1联合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严红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早期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的运用价值,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号,将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间歇导尿术.观察组在伤后3~4周行间歇导尿术,对照组在伤后4周行间歇导尿术.记录2组患者间歇导尿12周后排尿功能重建、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排尿功能重建34例(85.00%),泌尿系统感染11例(27.50%),膀胱结石1例(2.50%),观察组排尿功能重建、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发生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x2=4.267、5.028、3.914,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行早期间歇导尿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排尿功能,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在临床运用中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王加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结肠灌洗、1期修补或吻合手术治疗左半结肠损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9例左半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均符合结肠损伤1期手术适应证,经术中结肠灌洗、1期修补或吻合手术治疗.结果:19例患者手术顺利,住院时间13~22天,平均17.5天,均治愈出院.术后并发腹腔残余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2例患者出现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吻合口瘘等发生.结论:术中结肠灌洗、1期手术治疗左半结肠损伤可避免2次手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肯定,临床应严格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作者:李雪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儿,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体重有效增长,从而提高患儿的存活率,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李姣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抗焦虑药物在癫痫患者伴发焦虑状态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予癫痫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焦虑药物黛力新.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癫痫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组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31% VS33.78%)(P<0.05);治疗组焦虑情况较治疗前得到明显好转,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21±2.84 VS 27.35±2.76) (P <0.05).结论:癫痫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率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积极抗焦虑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减少癫痫发作频率,使患者及家庭获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琳;刘稀金;罗焱;李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Ⅰ (APOA Ⅰ)、载脂蛋白B(APOB)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变化水平及对心血管疾病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53例高血压患者,35例冠心病(CHD)患者和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另检测各组TG、TC、HDL-C、LDL-C、APOA Ⅰ、APOB的变化水平.结果:CHD组和AMI组TG、TC、HDL-C、LDL-C、APOA Ⅰ、APOB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组TG、TC、LDL-C、APOB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血脂水平检测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林伟;徐桂秋;刘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研究血液常规性检验中容易产生误差的环节,探讨血常规检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方法:随机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常规性血液检查样本15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83例,平均年龄45.3±1.5岁.通过实际检验中对血样本取不同取样部位、不同温度及样本不同的放置时间下,分析其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总结血常规检查中的质量控制因素.结果:血常规测定由于血样本采集部位、检验温度、样品存放时间的不同,其测定结果均有一定的差异,采样部位与样品存放时间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性血液检验中,需要注意的质量控制环节很多,有人为的主观因素,也有非人为的客观因素,我们只有尽量控制好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的各个环节,减少人为操作误差,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做好采样前、采样中、存放时间、检验过程及测定后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并且还需要检验人员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终达到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的目的.
作者:董晓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微创脑内血肿外引流术对自发性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方法:选取13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微创组(A组,n=65)和开颅组(B组,n=66)2组.比对其各项治疗指标差异,行为期半年随访,记录其存活率及死亡原因,分析其ADI评估结果.结果:(1)A组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水肿带体积均明显低于B组(P<0.05);2组患者在术后GCS评分及血肿残留体积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2)在术后为期半年的随访中,A组生存率及ADI优良率分别为84.6%和61.5%,明显高于B组的69.7%和42.4% (P <0.05).结论: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予以微创脑内血肿外引流术,可有效缩小水肿带体积,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燕鸣;刘南;张嘉雄;张亮亮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析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临床护理,除2例患者病情恶化外,其余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上在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进一步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曲丽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分析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临床的基本情况,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将8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血肿扩大组)和对照组(血肿未扩大组),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病程、出血部位、血肿形态、首次出血量、平均动脉压等,分析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在病程、血肿形态、首次出血量、平均动脉压以及死亡率的结果比较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病程、动脉压、血肿形态规则程度及出血量均是脑出血患者早期发生血肿扩大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时掌握和了解患者基本相关情况,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发生血肿扩大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作者:曹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PDCA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予PDCA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自我效能感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Q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GSES评分24.56±4.37分高于对照组的17.10±2.35分,且对护理总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方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并提高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陈伟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针对腹膜炎患者,观察临床给予护理干预后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腹膜炎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腹膜炎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75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方法;C1组(观察组75例):临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腹膜炎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2组腹膜炎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干预后,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2方面,C1组低于C2组腹膜炎患者明显(P<0.05);在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患者排便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几方面,C1组优于C2组腹膜炎患者明显(P<0.05);在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方面,C1组明显低于C2组腹膜炎患者(P<0.05).结论:针对腹膜炎患者,临床给予护理干预,针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患者的不良情绪获得显著缓解,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获得显著降低,凸显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作者:汤晓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2.35%,P<0.05,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耱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临床特征并研究其内科综合诊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资料共100例,然后对其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5例伤口创面愈合,病情好转60例,还有20名患者截肢,另有5例死亡.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具有高龄和病程长的特征,该病相关并发症种类繁多,经过综合诊疗后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比较良好.
作者:李凯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输液过程中出现输液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的原因,并总结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门诊输液中出现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的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疗措施,总结相关预防措施.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一出现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医护人员立即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保证了输液的安全性.结论: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医护人员必须做好预防工作,确保用药合理、输液安全,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杜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液体管理对老年高血压全身麻醉患者血压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根据CVP、MAP监测结果实施常规液体管理;研究组根据CI、SVV、SVI监测结果给予液体管理.记录2组老年高血压全身麻醉患者围术期血压变化情况、脱机时间(术后)、液体正平衡量(术后第1天)、术中输液量,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经不同方法给予液体管理后,研究组血压较之前变化程度并不明显(P>0.05),对照组较之前显著上升(P<0.05),2组术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呼吸机脱机时间、术后第1天液体正平衡量、术中输液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CI、SVV、SVI监测结果对老年高血压全身麻醉患者给予体液管理有利于维持其血压稳定,提高患者全麻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金贤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患者的救治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62例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情患者救治方法与效果.结果:162例患者治愈患者151例,治愈率达到93.21% (151/162).死亡患者11例,其中治疗前死亡3例,治疗中因抢救无效而死亡5例,支气管破裂后致肺栓塞死亡1例,心脏破裂经手术抢救无效死亡1例.其余151例患者在住院7~9周后均康复出院,其中147例患者均可正常生活,有3例存在中度残疾,1例存在重度残疾.结论: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患者多病情紧急,临床应对此类患者迅速作出病情判断和抢救,并根据不同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实施进一步治疗,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
作者:刘双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龙氏驳骨膏结合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6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将其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龙氏驳骨膏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明显偏高,两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龙氏驳骨膏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青平;邓毓昊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