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焦虑药物在癫痫患者伴发焦虑状态中的应用探讨

曹琳;刘稀金;罗焱;李欣

关键词:黛力新, 癫痫, 焦虑状态
摘要:目的:探讨抗焦虑药物在癫痫患者伴发焦虑状态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予癫痫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焦虑药物黛力新.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癫痫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组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31% VS33.78%)(P<0.05);治疗组焦虑情况较治疗前得到明显好转,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21±2.84 VS 27.35±2.76) (P <0.05).结论:癫痫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率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积极抗焦虑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减少癫痫发作频率,使患者及家庭获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饮食指导护理干预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实践经验及体会

    目的:对于泌尿外科患者实施饮食指导护理干预,分析评价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泌尿外科治疗1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饮食指导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患者的远期治疗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恢复速度较快,效果较好,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出院后恢复较好,生活质量较高,对治疗较满意,2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注重饮食指导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新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为中转开腹预防提供依据.方法:LC中转开腹40例纳入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LC手术成功未中转开腹患者300例纳入对照组,调取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胆囊大小≥50cm2、胆囊壁厚度≥4mm、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底粘连、胆囊颈粘连、腹部手术史、基础疾病、胆囊萎缩、BMI≥27kg/m2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60岁、胆囊大小≥50cm2、胆囊壁厚度≥4mm、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颈粘连成为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医院应据LC适应证、禁忌证标准,建立中转开腹风险指标预测体系;对于急诊LC术患者,应做好病史、手术史等临床资料收集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质量,寻找风险因素,对于合并有高中转开腹手术因素者提高警惕,必要时拟行开腹手术.

    作者:边德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影响.方法:收集70例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干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较护理前对比(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面情绪,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胸腔镜肺癌手术护理要点探讨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行胸腔镜肺癌手术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其中29例镜下完成,3例中转开胸后完成,均未发生针刺伤,无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把握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护理要点,能够为手术提供保障,帮助患者恢复,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性抑郁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应用治疗重性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重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研究组给予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合用,并以米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单用作对照研究.于入组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研究结束3组HAMD、HAMA评分均有明显下降,研究组显效率76.2%,总有效率90.0%;米氮平组分别为42.00%、64.00%;艾司西酞普兰组分别为45.0%、60.0%.研究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米氮平组、艾司西酞普兰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组TESS评分两两比较后,研究组与米氮平组不良反应相当,2组间无统计学(P>0.05),而艾司西酞普兰组与研究组、米氮平组比较不良反应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联用治疗重性抑郁症疗效优于两药单用,而副作用研究组、米氮平组较艾司西酞普兰组大,但所有患者均能耐受,随着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也在减轻.

    作者:张集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个性化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痛心绞痛患者共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8.72%,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x2=6.114,P=0.013),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苏玉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与探讨益气养阴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4.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二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改善心肌酶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媛;杨国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88例TIA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奥扎格雷钠、尼莫地平等.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同时给予化痰逐瘀汤(自拟):天麻12 g,法半夏15 g,陈皮15 g,白术12 g,茯苓12 g,石菖蒲8 g,胆南星3 g,丹参15 g,桃仁10 g,红花10 g,姜黄10 g,川芎12 g.以上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TIA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曲伟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对照组接受解剖形钢板固定治疗,实验组接受PFNS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采纳和推广价值.

    作者:宋欧荻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胃癌术后早期经三腔胃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目的:总结55例胃癌术后早期应用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术晨将三腔胃肠管应用盲插的方法经鼻孔置入胃内作胃内减压,术中将胃肠减压孔部分留置在残胃或吻合口以下,空肠营养管端送入放置屈氏韧带下约20cm~30cm处的空肠内.术后经空肠营养输入管输注肠内营养剂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术后患者胃肠道反应及血清蛋白营养指标变化.结果:5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通过空肠营养输入管输注肠内营养剂7~12天,平均9.7±3.2天,术后1天血浆白蛋白为30.8±3.4g/L,术后实施肠内营养7天后血浆白蛋白为32.8±2.1g/L,较实施肠内营养前有明显上升,P<0.05.术后2~4天肛门排气,3例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经调整输入速度后好转,2例发生恶心、5例发生腹泻,经采取有效对症措施,症状均获缓解.全部患者未发生脱管、堵管、误吸等并发症,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三腔胃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护士在患者的营养管理中承担重要责任,规范细致地护理可保证肠内营养计划顺利完成,明显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增加了病人置管的耐受性.

    作者:葛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阃实施剖宫产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使用药物不同将其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45例)与利多卡因组(45例),2组产妇一般资料基本相同,观察2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痛觉消失和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氯普鲁卡因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痛觉消失和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利多卡因组(P<0.05),且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割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作者:刘羽;方敏;包胜华;康衡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与体会

    目的:探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中护理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109例患者实施无痛内镜诊疗,与麻醉医师、内镜医师进行诊疗配合,并按操作流程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1109例患者经严密的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护理等处理,患者均顺利完成各种诊疗.结论:无痛内镜诊疗是一种舒适的诊疗方法,诊疗过程可能出现并发症,经过严密的护理及观察,能显著提高无痛内镜诊疗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王春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120例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构成与传播途径,为护理提供依据.方法:120例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利用临床表现、患儿会阴部分泌物病原体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疱疹DNA检测、醋酸白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等方法,部分结合病理诊断,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患者中,感染沙眼表原体(CT) 26例、人型支原体(Mh)14例、淋球菌(GU)21例、尖锐温疣(CA)15例、生殖器疱疹(GH) 10例、梅毒螺旋体(TP) 12例、混合感染22例,以女性儿童感染者多见,主要由家庭成员传染.结论: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患者主要病种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GU、CA、GH等,与成人性病构成类似.需加强留守儿童及家庭健康教育,控制成人感染,减少儿童患性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作者:李纯素;王倩;魏大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06年以来应用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35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35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的疗效.结果:出院前2组疗效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个月后随访评估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等,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具有恢复快,方法简便、安全的优势,对患者血糖波动影响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翟蒙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对比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比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需要进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ASA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4例.治疗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2组患者均通过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测法(MMSE)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测,同时记录手术中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血压及心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血压及心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与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6小时内与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结果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术后24小时评分比较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均会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造成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对而言,全身麻醉的影响时间稍微长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王可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82例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ICU病患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和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产生次数.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82例ICU病患,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41例,回顾性观察82例ICU病患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对比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增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ICU病患非计划性拔管现象的产生和缺少有效固定、没有根据要求采用镇静剂、医疗护理不标准以及肢体约束方式不当等有密切关系.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升护理质量对病患实施健康教育、适量的使用镇静剂、有效运用约束带等能够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产生.

    作者:季春玲;谭绍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63例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科手术患者一般均采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物经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者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抑制作用,临床表现为患者神志完全消失、全身痛觉完全消失和骨骼肌肉完全松弛.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患者的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人为的控制和调节[1].这种抑制作用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完全代谢出去或者从患者体内完全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便可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王艳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动脉硬化及其程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德国DWL)检测仪对1000例患者进行检测与比较,分析后再做彩超及查看眼底动脉得出动脉硬化结论.结果:脑动脉硬化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的频谱形态学改变.高阻力波形的765例,平均年龄为71岁.第2峰与第1峰融合呈圆钝形且收缩峰第2峰>第1峰的980例,平均年龄为62岁,脉动指数增高且舒张末期流连降低者为100%.结论:经颅多普勒是检测脑动脉硬化必要的检测方法,可以对脑动脉硬化程度做出客观评价,可以为临床提供必要诊断依据.经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在不同年龄患者中,频谱形态的改变现象主要发生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病人当中,因此经颅多普勒检测是脑动脉硬化病变检测中一种非常敏感、有效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以了解引起脑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了解其病变程度,对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郭秀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

    目的:本文总结了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充分准备、临床症状观察、饮食护理,术后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健康教育等.结果:5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结论:做好经口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配合,是经口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重要环节.

    作者:高恒;高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实施药物流产的164例妊娠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按照医嘱实施药物流产且不服用治疗产后出血的其他药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加味生化汤.2组分别在7天、14天以及28天后复诊,对2组患者的出血量与出血时间、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妇女在药流之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的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黄莉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