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及安全护理

车根利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风险评估, 安全护理, 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及安全护理的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7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方式进行转运,观察组患者使用风险管理方式进行转运,比较2组患者转运意外情况发生的几率,观察2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对照组患者9例发生转运意外情况,转运意外发生的几率为25.71%;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转运意外情况,转运意外发生的几率为2.86%,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转运满意度评分方面,对照组患者为85.32±3.15分,观察组患者为95.87±3.56分,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过程中,使用风险管理这种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对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成效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对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内容包括患者及家属的早期心理干预及死亡教育,疼痛、恶心、呕吐及其他症状的控制,环境改善等。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前及实施3个月后,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能提高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86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把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以常规的护理方法,分析43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前的生命质量和不良反应,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43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后的生命质量和不良反应。2组患者生命质量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情况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不良的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仉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及复发原因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远期效果以及复发原因。方法:选择2003年4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接受自发性气胸治疗的患者48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1个月~125个月,分析其随访结果。结果:487例患者中有448例患者成功进行随访,随访率为91.99%,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12%。随访期间有31例患者气胸复发,复发率为6.92%,16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患者术后复发与年龄、肺大泡累及叶数以及拔管前肺复张程度有关,患者的手术方式、肺泡数目、肺泡大小以及位置等与复发无关。结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式为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仍可出现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症状。自发性气胸的术后复发与患者的肺复张程度、肺大泡累及叶数以及患者的年龄等有关,手术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肺均匀完全复张,从而防止气胸症状的复发。

    作者:程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关节镜下治疗儿童滑膜炎28例康复护理

    目的:回顾性总结关节镜下儿童膝关节滑膜炎术后康复护理方法,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28例滑膜炎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康复护理方法,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28例患者均未出现关节黏连、感染等并发症,有1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3.57%。 Chi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优、良、尚可、差的例数分别为15例、10例、2例、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3.57%、35.71%、3.14%、3.57%,总优良率为89.29%,与治疗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术前术后的Chi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滑膜炎关节镜术后给予一定的康复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杜恩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方式治疗。对比2组患者疼痛消失程度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治疗模式而言,中医中的针灸以及穴位注射能够更好的从内在加以调理,改善患者疼痛感,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庆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与鼻腔结构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展过程中鼻腔结构的异常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527例,根据鼻息肉级别分为A组:鼻窦炎伴单发鼻息肉;B组:鼻窦炎伴多发鼻息肉;C组:全组鼻窦炎伴多发鼻息肉。通过鼻窦CT、鼻内窥镜及手术过程中的解剖情况,记录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泡状中鼻甲、中鼻甲反张的解剖变异情况。结果:A、B、C 3组患者中,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及钩突肥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中鼻甲反张、泡状中鼻甲检出率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鼻腔结构异常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异常为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及钩突肥大。

    作者:杨中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2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4±4.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6±5.7天,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以及关节畸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并且能够降低急性期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赵文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PFNA内固定术治疗髖部骨质疏松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PFNA内固定术治疗髖部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髋部骨质疏松患者共92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46例以及对照组4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方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46),对照组总有效率67.4%(31/46)。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45%(2/46),对照组为6.5%(3/4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具有术后关节恢复时间短,患者创伤较小等诸多特点,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雄;钱腾飞;张东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谈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中的作用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选取从2012年9月~2013年9月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其中有110位患者经过MRI检查以后确诊为脑梗死,有90位患者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并选取同期的100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对比。结果: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分叉部位内膜中层厚度方面,脑梗死组明显比对照组与TIA组高(P<0.05)。在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以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方面,TIA组低于脑梗死组,脑梗死组低于对照组。在血管搏动指数以及血管阻力指数方面,TIA组高于脑梗死组,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斑块是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内容,其中斑块的形成同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者:史艳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为临床手术配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3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手术护理要点进行经验总结。结果:23例手术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胃肠功能及切口恢复良好。结论:护士的责任心和娴熟的技术操作,术前各种仪器和物品的充分准备,患者体位的正确摆放,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对无菌技术和无瘤技术的严格执行,是确保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金越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局麻下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麻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11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35~105分钟,平均55分钟;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小时~24小时,平均10小时;总住院天数3~7天,平均4.5天。其中3例出现脂肪液化,4例出现皮下瘀血,3例出现阴囊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治愈;均无切口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麻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少,其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陈锭光;詹尚欣;黄国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在儿科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儿科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19例患儿(常规护理组)和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患儿(优质护理组)作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组患儿住院期间予以基础性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环境护理、体位护理、加强常规护理重点、加强陪护管理、实施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等优质护理措施,对2组患儿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对2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胜任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儿的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皮肤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优质护理组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病房巡视、反应时间评分及护理胜任力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胜任力。

    作者:李爱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52例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具体包括血管通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干预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5个方面。结果:43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7例放弃治疗或转院者,1例死于高血压脑病,1例死于肺内感染,均未出现内瘘部位感染,出现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心力衰竭等急性并发症,经及时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针对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患者的临床特点,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配合给予积极系统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确保血管通路良好,及时纠正急性并发症,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莉;刘益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4例患者,其接受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2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术后感染、再手术率对比,差异均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叶切除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冬;边明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中医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在术后进行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和中医康复护理,并对治疗和护理后的患者进行HSS膝关节评分和随访。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膝功能得到改善,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固定时效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和中医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患膝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乔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使用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和可靠性。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8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和影像诊断来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JOA和VAS评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2组患者相比其之前有所变化(P<0.05)。术后Cobb角比治疗前有改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和矫正丢失度比对照组优秀( 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比其治疗前的前后缘相对高度有明显改善( P<0.05)。矫正度和矫正丢失度比较为观察组优秀(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比跨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要好一些,患者获得的预后效果优秀,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赵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进展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药物再灌注治疗及急诊介入再灌注治疗仍然是STEMI的主要治疗策略【2】。早期的紧急救护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现将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文君;戴新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30例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采用病情观察、控制血糖、疼痛护理等护理方法,总结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实施针对性计划性护理,血糖均控制在正常水平。随访1~2年,根据断肢再植的功能标准进行评定,有2例患者断肢虽初成活,但是功能恢复不够理想确认为手术失败,根据标准评分,25例成活并功能恢复为优良,有3例成活但功能恢复较差为中,另有2例再植失败为差,成活率为93.33%。结论:针对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点而制定特殊护理方案,能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断肢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志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探讨循证护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以及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2个小组,每组42例患者,并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并将2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取得的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但实验组患者取得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其术前心理恐惧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结论:对于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取得确切的应用效果,降低患者术前恐惧心理的发生,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鑫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DHS固定手术,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PFNA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手术时间和髋关节恢复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髋关节恢复等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0.05)。结论:PFNA与DHS这2种材料都能应用于股骨近端骨折进行固定,而PFNA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可以更牢靠的固定,可以使患者及早恢复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天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