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赵鹏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 骨折, 经伤椎, 跨伤椎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使用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和可靠性。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8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和影像诊断来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JOA和VAS评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2组患者相比其之前有所变化(P<0.05)。术后Cobb角比治疗前有改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和矫正丢失度比对照组优秀( 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比其治疗前的前后缘相对高度有明显改善( P<0.05)。矫正度和矫正丢失度比较为观察组优秀(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比跨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要好一些,患者获得的预后效果优秀,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理疗止痛贴治疗慢性腹痛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超声理疗止痛贴对治疗内科慢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内科慢性腹痛患者采用超声理疗止痛贴治疗腹痛,对其止痛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60例慢性腹痛患者中,完全缓解35例,轻度缓解16例,无效9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理疗止痛贴对治疗内科慢性腹痛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且方法简单,对内科慢性腹痛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冯丽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52例急性出血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4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3.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8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慢性宫颈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振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接收的117例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56例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61例予多潘立酮治疗,分析2组临床疗效、临床生理指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且临床生理指标各项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氢氧化钙糊剂和vitapex糊剂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氢氧化钙糊剂和碘仿糊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4年1月在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10例8~20岁的患者的126颗牙根未发育完全的患牙,随机分为Ca(OH)2组和vi-tapex糊剂组,分别应用Ca(OH)2糊剂和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随访2年并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Ca (OH)2组总有效率82.8%,糊剂总有效率9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tapex糊剂在临床上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根尖诱导材料。

    作者:梁雪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探讨针灸联合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面瘫的疗效

    目的:进一步探讨针灸联合红外线(TDP)加超短波治疗面瘫(周围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面瘫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2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瘫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丽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37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内脏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更适宜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邱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观察组实施LC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对照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急性胆囊炎临床应用LC术,效果显著,安全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连小艳;李拉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及安全护理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及安全护理的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7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方式进行转运,观察组患者使用风险管理方式进行转运,比较2组患者转运意外情况发生的几率,观察2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对照组患者9例发生转运意外情况,转运意外发生的几率为25.71%;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转运意外情况,转运意外发生的几率为2.86%,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转运满意度评分方面,对照组患者为85.32±3.15分,观察组患者为95.87±3.56分,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过程中,使用风险管理这种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车根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2型糖尿病( T2DM)下肢动脉闭塞( PAD)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4例糖尿病性PAD患者,按照随机数列表分为对照组48例,住院期间给予前列地尔、甲钴胺、羟基红花素注射液、西洛他唑联合治疗7~14天,出院后单独给予西洛他唑口服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住院或出院均给予首次600mg,后150mg/d连续7天,后改为75mg/d连续8周。评价氯吡格雷治疗DM所致的PAD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下肢溃疡坏死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0%vs 54.3%, P=0.036)、总有效率(95.8%vs 80.4%, P=0.0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6个月内再次发生溃疡坏疽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3.0%,2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ABI改善程度(0.94±0.23 vs 0.72±0.31)、足背动脉血流速度(38.2±3.9 vs 33.5±2.8),腘动脉血流速度(68.2±8.9 vs 56.8±5.8)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7.3±14.8%vs 38.4±12.6%),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2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DM所致的PAD具有一定的疗效,可用于预防下肢溃疡发生率。

    作者:李林;何永城;李旭盛;李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62例,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分析2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于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泌尿外科病房护理纠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前移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建立由“责任护士一护理组长一护士长”组成的前移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实施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前移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急救物品5个职能方面指标提升效果显著(P<0.05);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年发生由实施前的62件减少至28件;责任护士对泌尿外科护理相关知识全面掌握率由实施前的45.45%提升至90.90%(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前移可有效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各类护理纠纷的发生,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杨建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旋覆代赭汤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旋覆代赭汤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应用旋覆代赭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旋覆代赭汤,能够获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孙立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2组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另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14天,实验组加采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91.4%,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只有60.0%,2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实验组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及胫神经运动传导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甲钴胺片的治疗效果,且联用药物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康复率。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腹腔镜手术经护理后并未出现并发症,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疼痛和不适,预防术后并发症等,对患者康复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姚英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介入溶栓治疗。随机方法分组,围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糖水平检测在预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血糖水平在预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在院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A、B2组,A组为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B组为在院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对2组患者在入院第2、4、7天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第2天血糖水平处在一个较高的范围,但在入院后第4天、第7天B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进行血糖水平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肺部感染,也说明高血糖是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6月治疗的36例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36例结直肠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3±0.3天,平均出血量64.7±10.4mL,3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并未出现出血、感染、口漏、口狭窄等问题,患者正常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减少并发症出现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桂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频超声和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高频超声、X线钼靶、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联合诊断,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分析比较以上3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3.3%,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为74.4%,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为93.3%;超声、X线钼靶各自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进行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高频超声与X线钼靶各有其优势,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姜洋;刘闯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滨州市328例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V)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滨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间,共计328例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数据。对全部328例患者根据有无转移淋巴结转移等分为2组,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计197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组是131例,患者年龄分布42~65岁,年龄中位数54。2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V 与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淋巴转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水平为15.1(13.6~16.3)%,未见淋巴转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1.9(12.0~13.6)%,可见乳腺癌有淋巴转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水平显著高于未见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8673.500,P <0.05)。结论: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值的变化对判断乳腺癌是否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当乳腺癌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13.6%时,应警惕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所以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警作用。

    作者:刘观斌;崔向芹;段海玲;田文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