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雪梅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正常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会阴保护接生技术,研究组应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会阴侧切率、产后会阴疼痛及会阴裂伤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的会阴完整率、会阴裂伤Ⅰ度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及术后会阴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第2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正常分娩中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能有效提高分娩质量,减轻会阴裂伤及产后会阴疼痛程度,减少会阴侧切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芬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患毛细支气管炎的小儿实施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氨溴索3药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具体方式及实际效果。方法:从本医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小儿病人中抽出74例,依照患儿住院时间顺序,把先住院的37例患儿归纳到实验组,其他后住院的3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使用特布他林药物通过雾化吸入形式治疗对照组,采取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氨溴索3药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记录每个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再对数据资料实施研究。结果:采取不同用药方案之后,对照组患儿仅有28例康复,康复率是75.68%,实验组35例患儿康复,康复率高达94.59%,对比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采取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氨溴索3药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康复率升高,疗效显著,值得医院对该方案进行普及。
作者:李杰;王啟燕;唐晓燕;罗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分析口腔门诊中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情况和方式,对患者因疼痛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针对性处理,改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受口腔门诊治疗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患者因为疼痛所产生的心理负面情绪,对这些负面情绪进行护理,为临床提供护理指导。结果: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情绪稳定,接受治疗比较顺利。结论:口腔门诊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治疗依从性具有较大的帮助,这也是从侧面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获得安全的治疗。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以刊登伤(病)残医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管理、预防、临床、康复、护理等工作的各级医疗机构的领导、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为宗旨。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V)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滨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间,共计328例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数据。对全部328例患者根据有无转移淋巴结转移等分为2组,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计197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组是131例,患者年龄分布42~65岁,年龄中位数54。2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V 与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淋巴转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水平为15.1(13.6~16.3)%,未见淋巴转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1.9(12.0~13.6)%,可见乳腺癌有淋巴转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水平显著高于未见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8673.500,P <0.05)。结论: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值的变化对判断乳腺癌是否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当乳腺癌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13.6%时,应警惕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所以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警作用。
作者:刘观斌;崔向芹;段海玲;田文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取石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胆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均分为2组,其中采取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的35例设为A组,采取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取石术的35例设为B组,对比2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中转开腹率与结石残留率明显较A组高(P<0.05),其余各项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组并发症率依次为31.43%与25.71%,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胆漏发生率相对更高,而急性胰腺炎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B组相对较高。结论: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取石术均为保胆取石的微创手术,临床应用各具优势,进行术式选择时应依据患者客观需求,并注重减轻其痛苦与提升疗效。
作者:董志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治疗下肢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治疗的3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3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评分等。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骨科护理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加快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云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自2012年6月正式开通网站:www.zgscyxzz.com。网站就期刊资质,办刊咨询,办刊方针,办刊宗旨,读者对象,投稿须知,期刊简介及作者投稿录用情况和稿件发表时间(年、卷、期)等做了详细介绍。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机制及法医学应用,为道路交通颅脑损损伤残评定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法医医学理论和统计学软件系统性分析研究交通道路事故颅脑伤伤临床法医鉴定资料。结果: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12月份、1月份、6月份,造成颅脑损伤的肇事车辆主要是机动车辆,颅脑损伤152例为脑组织挫伤,其他颅脑损伤包括颅脑骨折、硬膜下出血、脑神经损伤等,不同肇事车辆的轻微伤、轻伤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6<0.05,重伤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残评定时间主要集中在伤后半年。结论: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主要发生在25~60岁人群,不同车辆导致的颅脑损伤特点各不相同,在后期伤残评定中一般放在伤后半年。
作者:祁翼;刘岳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为临床手术配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3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手术护理要点进行经验总结。结果:23例手术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胃肠功能及切口恢复良好。结论:护士的责任心和娴熟的技术操作,术前各种仪器和物品的充分准备,患者体位的正确摆放,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对无菌技术和无瘤技术的严格执行,是确保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金越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并治疗骨科患儿中随机性抽取60例小儿骨折患儿进行研究和分析,ASAⅠ~Ⅱ级,并将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20例。 A组患儿给予地佐辛静脉镇痛,B组患儿给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C组患儿给予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观察并记录3组患儿在实施手术4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36小时以及48小时后的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实施手术以后,3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后的患儿,在手术中使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其效果好,术后疼痛指标和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孙晓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于2013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的9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抑郁、焦虑状态、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能够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兆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AI~Ⅱ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 A)和硬膜外麻醉组( B),每组各40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评分评估患者术前24小时、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认知功能。结果:A组患者MMSE值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72小时恢复至术前24小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MMSE值在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B组相比,A组MMSE值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比硬膜外麻醉更容易引起老年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术后24小时内POCD的发生。
作者:石世坚;何忠承;朱元嵩;邢祖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估补锌治疗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入组患者分为单纯补钙治疗组(对照组)与补钙治疗的基础上补锌治疗组(观察组),对照分析2组患者补锌治疗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结果:观察组1、3、6个月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20%(12/60)、63%(38/60)、97%(68/60),对照组分别为11%(6/54)、20.3%(11/54)、94%(51/54)。观察组骨密度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合理的微量元素补锌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明显的止痛、改善骨密度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阿依努尔·买买提明;阿米娜·买买提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儿科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19例患儿(常规护理组)和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患儿(优质护理组)作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组患儿住院期间予以基础性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环境护理、体位护理、加强常规护理重点、加强陪护管理、实施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等优质护理措施,对2组患儿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对2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胜任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儿的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皮肤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优质护理组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病房巡视、反应时间评分及护理胜任力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胜任力。
作者:李爱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闭合牵引复位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老年患者均采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观察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位情况和疗效。结果: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术后疼痛部位明显减轻,随访时间6个月~1年,术后活动早,愈合时间早。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活动,操作简单,临床上较适合老年性手术的患者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Parietene ProGrip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与UHS补片2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临床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90例成人腹股沟疝病人,均采用前路开放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137例病人采用Parietene ProGrip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153例病人采用UHS补片,按使用不同补片修补方式分为ProGrip组(比较组)和UHS组(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中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切口并发症(包括术后切口发生血肿、血清肿、切口感染)。结果:2组病人在手术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术后平均住院日上无显著性差异(P=0.825),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36)。结论: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使用Parietene ProGrip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郭金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耳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耳部带状疱疹疾病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用更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外用阿昔洛韦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病症、体征、皮疹变化、疼痛程度等,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2.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故此,2组耳部带状疱疹疾病患者对比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耳部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石海燕;刘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康复率。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腹腔镜手术经护理后并未出现并发症,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疼痛和不适,预防术后并发症等,对患者康复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姚英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比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DHS固定手术,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PFNA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手术时间和髋关节恢复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髋关节恢复等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0.05)。结论:PFNA与DHS这2种材料都能应用于股骨近端骨折进行固定,而PFNA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可以更牢靠的固定,可以使患者及早恢复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天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