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耳部带状疱疹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石海燕;刘强

关键词:更昔洛韦, 复方倍他米松, 耳部带状疱疹
摘要:目的:研究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耳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耳部带状疱疹疾病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用更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外用阿昔洛韦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病症、体征、皮疹变化、疼痛程度等,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2.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故此,2组耳部带状疱疹疾病患者对比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耳部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脂血症应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丁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高脂血症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剂量的辛伐他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剂量的辛伐他丁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2组患者均未表现出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对比结果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的对比结果均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含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剂量辛伐他丁治疗老年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用药安全性,其可有效控制老年患者高脂血症的病情发展、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耿石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滨州市328例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V)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滨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间,共计328例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数据。对全部328例患者根据有无转移淋巴结转移等分为2组,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计197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组是131例,患者年龄分布42~65岁,年龄中位数54。2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V 与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淋巴转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水平为15.1(13.6~16.3)%,未见淋巴转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1.9(12.0~13.6)%,可见乳腺癌有淋巴转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水平显著高于未见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8673.500,P <0.05)。结论: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值的变化对判断乳腺癌是否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当乳腺癌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13.6%时,应警惕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所以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警作用。

    作者:刘观斌;崔向芹;段海玲;田文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羊水栓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羊水栓塞的诱发因素及临床诊断,探讨预防抢救措施。方法:对5例羊水栓塞的发病诱因、诊断、抢救经过、产妇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抢救成功,2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40%。以呼吸困难、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起病的病例,抢救成功率低;以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迟发性病例,抢救成功率高。结论:严格遵守产科操作常规,早诊断、早治疗,快速建立呼吸通路,多条循环通路,及早行子宫切除术是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和挽救孕产妇生命的关键。

    作者:胡玉娥;高海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简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以刊登伤(病)残医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管理、预防、临床、康复、护理等工作的各级医疗机构的领导、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为宗旨。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86例胸痹心痛患者中医特色护理总结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胸痹心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中选取86例为观察组,行中医特色护理,另选取同期该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满意度、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痹心痛患者护理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缓解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频超声和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高频超声、X线钼靶、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联合诊断,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分析比较以上3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3.3%,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为74.4%,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为93.3%;超声、X线钼靶各自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进行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高频超声与X线钼靶各有其优势,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姜洋;刘闯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52例急性出血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4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3.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AI~Ⅱ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 A)和硬膜外麻醉组( B),每组各40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评分评估患者术前24小时、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认知功能。结果:A组患者MMSE值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72小时恢复至术前24小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MMSE值在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B组相比,A组MMSE值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比硬膜外麻醉更容易引起老年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术后24小时内POCD的发生。

    作者:石世坚;何忠承;朱元嵩;邢祖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使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效果,探讨哪种手术治疗更加优秀。方法:根据2012~2013年我院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均有25例,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依次为96.00%、4.00%、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0%、16.00%、8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临床中可以通过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进行治疗,而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比较多,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患者接受度高,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佟秉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耳部带状疱疹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耳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耳部带状疱疹疾病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用更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外用阿昔洛韦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病症、体征、皮疹变化、疼痛程度等,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2.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故此,2组耳部带状疱疹疾病患者对比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耳部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石海燕;刘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节段性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对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节段性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对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我院治疗的112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节段性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节段性固定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伤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椎管容积与Cobb’ s角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优的例数28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7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良、中、差的例数无明显差异。结论:节段性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比仅用节段性固定治疗的手术效果更好,值得在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上被推广采用。

    作者:王小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及复发原因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远期效果以及复发原因。方法:选择2003年4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接受自发性气胸治疗的患者48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1个月~125个月,分析其随访结果。结果:487例患者中有448例患者成功进行随访,随访率为91.99%,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12%。随访期间有31例患者气胸复发,复发率为6.92%,16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患者术后复发与年龄、肺大泡累及叶数以及拔管前肺复张程度有关,患者的手术方式、肺泡数目、肺泡大小以及位置等与复发无关。结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式为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仍可出现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症状。自发性气胸的术后复发与患者的肺复张程度、肺大泡累及叶数以及患者的年龄等有关,手术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肺均匀完全复张,从而防止气胸症状的复发。

    作者:程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51例基于对照组加用负荷深呼吸训练,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5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肺功能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传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8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慢性宫颈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振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于2013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的9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抑郁、焦虑状态、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能够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兆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全程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前体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30分钟、术后及苏醒时体温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季天姝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直立床站立对于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直立床站立对于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取46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的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原发病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3个月疗程的治疗床站立,治疗前后检测股骨颈骨密度和T值。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和T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更为明显。结论:对于脑卒中后长期卧床的继发骨质疏松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直立床站立的应力刺激,可以提高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

    作者:傅蕾;许翠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5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8)。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和肺功能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明显升高,丙二醛(MDA)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机体组织损伤,有利于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作者:曲伟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12月,在福州儿童医院就诊的新发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12例为病例组,同期非过敏性紫癜患儿112例为对照组。采用应用凝集法进行-MP检测,采用13C标记的尿素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无相关性。结果:病例MP阳性者34例,阳性率为30.35%,对照组12例,阳性率为10.71%;病例组C13呼气试验阳性者30例,阳性率为26.79%,对照组16例,阳性率为14.29%。病例组MP和C1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优时比OR=2.83。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相关性。

    作者:林世光;曾晓明;吴雪梅;林珊;张忠龙;郭瑞官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2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4±4.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6±5.7天,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以及关节畸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并且能够降低急性期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赵文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