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伟峰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单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和临床治疗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帅;郭魏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符合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入组条件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1例。术前行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方案化疗2个周期,进行化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符合手术切除标准者再进行胃癌手术切除。另有43例常规手术组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新辅助化疗+手术组41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有效率(CR+PR)为68.29%(28/41),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常规手术组R0手术切除率分别为75.61%和5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在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能够提高R0手术切除率,且耐受性良好。
作者:胡建鹏;辛庆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在对剖宫产术后出血预防时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次选取80例剖宫产患者,具出血高危因素,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术后宫腔填塞法(对照组,n=40)与采用子宫B-Lynch缝合(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止血所需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2.5%,子宫切除率为7.5%,产后病率为5%,对照组分别为55%,42.5%,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病例,采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可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术后病率,缩短止血所需时间,减少出血量,对保障剖宫产手术效果,确保患者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栗晓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治疗)与观察组(联用运动疗法)各29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儿童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6例乳牙根尖周炎患儿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研究组予以根管内注射Vi-tapex糊剂治疗,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7.08%,治疗后SBI、PD、PL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糊剂较之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改善牙周袋深度等临床监测指标水平。
作者:张傲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对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内容包括患者及家属的早期心理干预及死亡教育,疼痛、恶心、呕吐及其他症状的控制,环境改善等。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前及实施3个月后,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能提高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接收的117例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56例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61例予多潘立酮治疗,分析2组临床疗效、临床生理指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且临床生理指标各项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及安全护理的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7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方式进行转运,观察组患者使用风险管理方式进行转运,比较2组患者转运意外情况发生的几率,观察2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对照组患者9例发生转运意外情况,转运意外发生的几率为25.71%;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转运意外情况,转运意外发生的几率为2.86%,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转运满意度评分方面,对照组患者为85.32±3.15分,观察组患者为95.87±3.56分,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过程中,使用风险管理这种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车根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具体包括血管通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干预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5个方面。结果:43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7例放弃治疗或转院者,1例死于高血压脑病,1例死于肺内感染,均未出现内瘘部位感染,出现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心力衰竭等急性并发症,经及时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针对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患者的临床特点,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配合给予积极系统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确保血管通路良好,及时纠正急性并发症,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莉;刘益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药物再灌注治疗及急诊介入再灌注治疗仍然是STEMI的主要治疗策略【2】。早期的紧急救护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现将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文君;戴新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高频超声、X线钼靶、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联合诊断,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分析比较以上3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3.3%,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为74.4%,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为93.3%;超声、X线钼靶各自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进行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高频超声与X线钼靶各有其优势,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姜洋;刘闯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相关性,减少由于心血管病而导致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方法:对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与病症相关性。结果:本组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均采取早期治疗,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有效率为100%,并未发生并发症与死亡情况。结论: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调整生活方式,临床合理用药,均能获得一定效果。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并治疗骨科患儿中随机性抽取60例小儿骨折患儿进行研究和分析,ASAⅠ~Ⅱ级,并将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20例。 A组患儿给予地佐辛静脉镇痛,B组患儿给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C组患儿给予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观察并记录3组患儿在实施手术4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36小时以及48小时后的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实施手术以后,3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后的患儿,在手术中使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其效果好,术后疼痛指标和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孙晓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观察组实施LC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对照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急性胆囊炎临床应用LC术,效果显著,安全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连小艳;李拉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闭合牵引复位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老年患者均采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观察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位情况和疗效。结果: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术后疼痛部位明显减轻,随访时间6个月~1年,术后活动早,愈合时间早。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活动,操作简单,临床上较适合老年性手术的患者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行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舒适度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东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12月,在福州儿童医院就诊的新发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12例为病例组,同期非过敏性紫癜患儿112例为对照组。采用应用凝集法进行-MP检测,采用13C标记的尿素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无相关性。结果:病例MP阳性者34例,阳性率为30.35%,对照组12例,阳性率为10.71%;病例组C13呼气试验阳性者30例,阳性率为26.79%,对照组16例,阳性率为14.29%。病例组MP和C1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优时比OR=2.83。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相关性。
作者:林世光;曾晓明;吴雪梅;林珊;张忠龙;郭瑞官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为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的临床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2009~2011年我院共有21例腹腔镜行脾切除手术治疗患者,我们为其提供了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服务,术前准备好手术物资,术中和医生配合,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腹腔镜行脾切除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尽管在手术中出现了2例出血病例,但是处理得当,患者均顺利的接受了手术治疗,无并发症病例出现。结论:腹腔镜行脾切除手术临床需要良好的护理配合,才能够提升手术成功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汤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8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慢性宫颈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振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及后路减压2种方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且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实施研究,I组28例行前路减压手术,II组28例行后路减压手术,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加以比较。结果:I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II组,P<0.05。术前,2组运动功能、触觉功能、伤椎高度、Cobb‘s角相比,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周,I组均高于II组,P<0.05。结论:以前路减压手术为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治疗,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是,其疗效明显地优于后路减压手术。
作者:秦雨;赵刚;吴智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