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岳
目的:探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51例基于对照组加用负荷深呼吸训练,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5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肺功能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传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方式治疗。对比2组患者疼痛消失程度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治疗模式而言,中医中的针灸以及穴位注射能够更好的从内在加以调理,改善患者疼痛感,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庆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酒精中毒患者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酒精中毒患者14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1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干预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与临床依从性,并行统计学分析讨论。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期间跌倒共3例(4.2%),脱管共2例(2.8%),无坠床与误吸发生,临床依从率为94.3%,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积极提高患者的依从程度,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马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2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4±4.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6±5.7天,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以及关节畸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并且能够降低急性期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赵文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及后路减压2种方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且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实施研究,I组28例行前路减压手术,II组28例行后路减压手术,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加以比较。结果:I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II组,P<0.05。术前,2组运动功能、触觉功能、伤椎高度、Cobb‘s角相比,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周,I组均高于II组,P<0.05。结论:以前路减压手术为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治疗,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是,其疗效明显地优于后路减压手术。
作者:秦雨;赵刚;吴智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性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手术室感染的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率为1.32%,对照组为感染率为10.5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6.05%,对照组为86.84%(P<0.05)。观察组空气中的菌落数、刷手完毕时的菌落数、空气中的菌落数均小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手术室感染的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艳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4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3.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析甲状腺癌进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甲状腺癌患者7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进行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进行甲状腺近全切术,比较2组的临床有效率、转移、复发、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5%、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15.52,P<0.05)。结论:甲状腺癌进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海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康复率。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腹腔镜手术经护理后并未出现并发症,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疼痛和不适,预防术后并发症等,对患者康复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姚英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可提高术后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静;郭凤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前体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30分钟、术后及苏醒时体温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季天姝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氨茶碱+酮替芬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氧驱雾化呼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组间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疗效满意,安全性较好,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该疗法。
作者:孙一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比相同剂量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与单纯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 EA)在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便更好地为此类手术的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中,随机抽取90例并分为3组,持续硬膜外麻醉组(Ⅰ组,n=30),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0.75%布比卡因:10%葡萄糖=2:1,Ⅱ组,n=30),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0.75%布比卡因:脑脊液=2:1,Ⅲ组,n=30),均选L3,4为穿刺点,分别给予不同的麻醉方法,观察3组高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Ⅱ组和Ⅲ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Ⅰ组,麻醉效果更完善(P<0.05);Ⅱ组起效时间快(P<0.05),Ⅰ组慢(P<0.05);3组均有不同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Ⅲ组平稳(P<0.05);Ⅲ组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结论:CSEA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中有较高的可行性,其安全性不亚于硬膜外麻醉,其中,等比重较重比重液起效时间更为缓和,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阻滞更完全更适合粗隆间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
作者:李晓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羊水栓塞的诱发因素及临床诊断,探讨预防抢救措施。方法:对5例羊水栓塞的发病诱因、诊断、抢救经过、产妇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抢救成功,2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40%。以呼吸困难、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起病的病例,抢救成功率低;以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迟发性病例,抢救成功率高。结论:严格遵守产科操作常规,早诊断、早治疗,快速建立呼吸通路,多条循环通路,及早行子宫切除术是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和挽救孕产妇生命的关键。
作者:胡玉娥;高海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 PE)治疗各类急慢性重症肝炎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情况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结果:PE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 PA)、胆碱脂酶( 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升高(P<0.05),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下降(P<0.05),提示生化指标等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PE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PE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是重症肝炎治疗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琴;赵媛;张建军;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86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把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以常规的护理方法,分析43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前的生命质量和不良反应,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43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后的生命质量和不良反应。2组患者生命质量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情况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不良的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仉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于2013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的9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抑郁、焦虑状态、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能够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兆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12月,在福州儿童医院就诊的新发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12例为病例组,同期非过敏性紫癜患儿112例为对照组。采用应用凝集法进行-MP检测,采用13C标记的尿素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无相关性。结果:病例MP阳性者34例,阳性率为30.35%,对照组12例,阳性率为10.71%;病例组C13呼气试验阳性者30例,阳性率为26.79%,对照组16例,阳性率为14.29%。病例组MP和C1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优时比OR=2.83。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相关性。
作者:林世光;曾晓明;吴雪梅;林珊;张忠龙;郭瑞官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治疗下肢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治疗的3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3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评分等。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骨科护理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加快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云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锥颅溶吸术治疗术后护理。方法:本次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患者50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采用锥颅溶吸术治疗,在术后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选取的患者好转出院率为95%,死亡2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采用锥颅吸溶术治疗的患者,加强术后整体、全面护理,可大程度保持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宋鸿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