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林世光;曾晓明;吴雪梅;林珊;张忠龙;郭瑞官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 肺炎支原体, 幽门螺旋杆菌, 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12月,在福州儿童医院就诊的新发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12例为病例组,同期非过敏性紫癜患儿112例为对照组。采用应用凝集法进行-MP检测,采用13C标记的尿素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无相关性。结果:病例MP阳性者34例,阳性率为30.35%,对照组12例,阳性率为10.71%;病例组C13呼气试验阳性者30例,阳性率为26.79%,对照组16例,阳性率为14.29%。病例组MP和C1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优时比OR=2.83。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相关性。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57例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总结了57例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胃肠道准备,术后胃管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出院指导等。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宁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2型糖尿病( T2DM)下肢动脉闭塞( PAD)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4例糖尿病性PAD患者,按照随机数列表分为对照组48例,住院期间给予前列地尔、甲钴胺、羟基红花素注射液、西洛他唑联合治疗7~14天,出院后单独给予西洛他唑口服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住院或出院均给予首次600mg,后150mg/d连续7天,后改为75mg/d连续8周。评价氯吡格雷治疗DM所致的PAD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下肢溃疡坏死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0%vs 54.3%, P=0.036)、总有效率(95.8%vs 80.4%, P=0.0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6个月内再次发生溃疡坏疽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3.0%,2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ABI改善程度(0.94±0.23 vs 0.72±0.31)、足背动脉血流速度(38.2±3.9 vs 33.5±2.8),腘动脉血流速度(68.2±8.9 vs 56.8±5.8)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7.3±14.8%vs 38.4±12.6%),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2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DM所致的PAD具有一定的疗效,可用于预防下肢溃疡发生率。

    作者:李林;何永城;李旭盛;李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3年6月,应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的手术方式,对30例踝关节慢性不稳患者进行治疗。应用AOFAS评分进行术前及术后临床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膝关节AOFAS评分术前51.25±2.23分,术后2年临床功能评分分别为:86.43±4.63分,术前与术后临床功能评分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效果肯定、能够延缓关节炎发展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国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6月治疗的36例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36例结直肠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3±0.3天,平均出血量64.7±10.4mL,3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并未出现出血、感染、口漏、口狭窄等问题,患者正常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减少并发症出现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桂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医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明显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玉贵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物质依赖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物质依赖患者的特点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对30例物质依赖患者的主要对药物依赖和酒精依赖患者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及护理住院10~450天后全部出院,复发住院5例,出院后5个月内复发住院16.66%。结论:护理人员应具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和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使病人早日脱瘾,全面康复。

    作者:周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52例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具体包括血管通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干预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5个方面。结果:43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7例放弃治疗或转院者,1例死于高血压脑病,1例死于肺内感染,均未出现内瘘部位感染,出现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心力衰竭等急性并发症,经及时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针对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患者的临床特点,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配合给予积极系统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确保血管通路良好,及时纠正急性并发症,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莉;刘益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Lisfranc损伤1期切复内固定和延期融合治疗的对照分析

    目的:对比Lisfranc损伤的1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2期融合治疗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1期切复内固定组17例患者,2期融合治疗组17例患者,将2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1期切复内固定组AOFAS评分平均85.8±8.98分,2期融合治疗组评分平均29.9±9.19分。1期切复内固定组Maryland足部评分平均87.9±8.12分,2期融合治疗组评分平均73.2±10.54分。1期切复内固定组5.0个月恢复正常生活,2期融合治疗组术后6.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结论:Lisfranc损伤1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足部功能改善明显,患者满意度高,2期融合治疗也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作者:闫伟;杨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治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细菌培养平均转阴时间分别为8.5±1.3天和13.2±2.1天,观察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高、起效快、安全性好,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无张力填充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组(开放组)或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组(腹腔镜组),每组60例,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相比,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在术后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开放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术后疝复发,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发生阴囊血肿的例数均为2例,发生异物感硬结的例数分别为5例和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都是安全和有效的。与开放式手术相比,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广文;肖春林;周立新;严辉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目的:分析与观察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直肠癌患者90例,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4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与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与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以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93.5%,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81.2%,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对比得知,2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痛苦。

    作者:刘玉儿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准分子激光治疗与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在白癜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对照分析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白癜风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早期、合理的系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在白癜风患者准分子激光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总结有效地护理手段。结果:系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顾虑消失时间、建立友好关系所需时间、树立疾病治愈时间、病情控制时间均有缩短,2组间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早期、合理的系统心理干预对白癜风患者具有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治疗配合性中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系统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促进早期建立医患友好关系,值得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作者:美热古丽·热合曼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肿瘤护理的隐患及对策

    目的:研究肿瘤护理的隐患及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把56例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加强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的事故发生率为%,护理差错率为%,护患纠纷率为%,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中的事故发生率为%,护理差错率为%,护患纠纷率为%。观察组患者护理中事故发生率、差错率、纠纷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护理工作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中的安全防范,能降低肿瘤护理中的安全风险,减少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使肿瘤患者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使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效果,探讨哪种手术治疗更加优秀。方法:根据2012~2013年我院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均有25例,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依次为96.00%、4.00%、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0%、16.00%、8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临床中可以通过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进行治疗,而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比较多,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患者接受度高,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佟秉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86例胸痹心痛患者中医特色护理总结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胸痹心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中选取86例为观察组,行中医特色护理,另选取同期该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满意度、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痹心痛患者护理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缓解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8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慢性宫颈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振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经验治疗分析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社区中心就诊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生的肺炎。 CAP患者的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均为经验性治疗,初始抗菌药物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和总体诊疗费用均产生很大的影响。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是氨苄西林为半合成的光谱青霉素,属氨基青霉素类。系通过与细菌主要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起作用特点是光谱,不耐青霉素酶。舒巴坦本身抑菌作用较弱,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抑制药,与氨苄西林联合应用后,可增加氨苄西林抗多种β内酰胺酸降解的能力,对氨苄西林产生明确的增效作用。左氧氟沙星是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阻断DNA复制,防止细胞体、细胞核的分裂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起到杀菌作用。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不仅有效覆盖CAP的主要致病菌即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而且对厌氧菌、分枝杆菌等也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我社区中心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治疗的 CAP成年患者100例,年龄20~70岁,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的成年CAP诊断标准,无心、肝、肾、造血系统合并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例,对照组头孢替唑钠注射液50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药费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凤桐;王英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单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和临床治疗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帅;郭魏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及复发原因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远期效果以及复发原因。方法:选择2003年4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接受自发性气胸治疗的患者48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1个月~125个月,分析其随访结果。结果:487例患者中有448例患者成功进行随访,随访率为91.99%,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12%。随访期间有31例患者气胸复发,复发率为6.92%,16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患者术后复发与年龄、肺大泡累及叶数以及拔管前肺复张程度有关,患者的手术方式、肺泡数目、肺泡大小以及位置等与复发无关。结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式为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仍可出现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症状。自发性气胸的术后复发与患者的肺复张程度、肺大泡累及叶数以及患者的年龄等有关,手术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肺均匀完全复张,从而防止气胸症状的复发。

    作者:程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对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简单全面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6名,用抽签的方法将这36名患者随机分为2个小组,即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在围手术期护理当中,我院为实验组予以舒适护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之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36名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和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n=18)采取舒适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n=18)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同时,实验组(n=18)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明显低于对照组(n=18)。结论:经过实验证明,在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当中采取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能够达到预期好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在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当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