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疗效分析

李国胜

关键词:踝关节镜, 踝关节, 韧带重建
摘要:目的:评价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3年6月,应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的手术方式,对30例踝关节慢性不稳患者进行治疗。应用AOFAS评分进行术前及术后临床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膝关节AOFAS评分术前51.25±2.23分,术后2年临床功能评分分别为:86.43±4.63分,术前与术后临床功能评分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效果肯定、能够延缓关节炎发展的治疗方法。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相关性,减少由于心血管病而导致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方法:对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与病症相关性。结果:本组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均采取早期治疗,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有效率为100%,并未发生并发症与死亡情况。结论: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调整生活方式,临床合理用药,均能获得一定效果。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使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效果,探讨哪种手术治疗更加优秀。方法:根据2012~2013年我院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均有25例,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依次为96.00%、4.00%、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0%、16.00%、8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临床中可以通过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进行治疗,而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比较多,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患者接受度高,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佟秉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介入溶栓治疗。随机方法分组,围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医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明显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玉贵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滨州市328例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V)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滨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间,共计328例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数据。对全部328例患者根据有无转移淋巴结转移等分为2组,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计197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组是131例,患者年龄分布42~65岁,年龄中位数54。2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V 与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淋巴转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水平为15.1(13.6~16.3)%,未见淋巴转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1.9(12.0~13.6)%,可见乳腺癌有淋巴转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水平显著高于未见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8673.500,P <0.05)。结论: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值的变化对判断乳腺癌是否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当乳腺癌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13.6%时,应警惕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所以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警作用。

    作者:刘观斌;崔向芹;段海玲;田文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节段性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对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节段性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对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我院治疗的112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节段性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节段性固定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伤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椎管容积与Cobb’ s角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优的例数28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7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良、中、差的例数无明显差异。结论:节段性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比仅用节段性固定治疗的手术效果更好,值得在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上被推广采用。

    作者:王小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彩超对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彩超检查诊断壶腹部、胰头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56例胰腺壶腹部、胰头部占位病变患者,均应用彩超进行检查,并通过病理实验确诊。结果:术前彩超检查确诊:腹部癌者24例,胰头癌者26例,误诊为壶腹结石者2例;总胆管下段结石者2例,慢性胰腺炎误诊成胰头癌者2例。与病理实验确诊结果相比,彩超诊断的符合率约为89.29%。结论:彩超检查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品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髓样癌与乳腺纤维瘤鉴别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7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和31例乳腺癌患者,对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高频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89.66%,乳腺癌的符合率为90.32%。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相似性,但典型表现差异明显。乳腺纤维瘤的0级、1级血流信号高于乳腺癌,2级、3级血流信号低于乳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纤维瘤、乳腺髓样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胡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直立床站立对于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直立床站立对于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取46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的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原发病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3个月疗程的治疗床站立,治疗前后检测股骨颈骨密度和T值。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和T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更为明显。结论:对于脑卒中后长期卧床的继发骨质疏松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直立床站立的应力刺激,可以提高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

    作者:傅蕾;许翠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耳部带状疱疹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耳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耳部带状疱疹疾病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用更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外用阿昔洛韦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病症、体征、皮疹变化、疼痛程度等,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2.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故此,2组耳部带状疱疹疾病患者对比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耳部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石海燕;刘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2型糖尿病( T2DM)下肢动脉闭塞( PAD)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4例糖尿病性PAD患者,按照随机数列表分为对照组48例,住院期间给予前列地尔、甲钴胺、羟基红花素注射液、西洛他唑联合治疗7~14天,出院后单独给予西洛他唑口服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住院或出院均给予首次600mg,后150mg/d连续7天,后改为75mg/d连续8周。评价氯吡格雷治疗DM所致的PAD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下肢溃疡坏死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0%vs 54.3%, P=0.036)、总有效率(95.8%vs 80.4%, P=0.0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6个月内再次发生溃疡坏疽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3.0%,2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ABI改善程度(0.94±0.23 vs 0.72±0.31)、足背动脉血流速度(38.2±3.9 vs 33.5±2.8),腘动脉血流速度(68.2±8.9 vs 56.8±5.8)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7.3±14.8%vs 38.4±12.6%),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2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DM所致的PAD具有一定的疗效,可用于预防下肢溃疡发生率。

    作者:李林;何永城;李旭盛;李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86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把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以常规的护理方法,分析43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前的生命质量和不良反应,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43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后的生命质量和不良反应。2组患者生命质量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情况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不良的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仉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AI~Ⅱ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 A)和硬膜外麻醉组( B),每组各40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评分评估患者术前24小时、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认知功能。结果:A组患者MMSE值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72小时恢复至术前24小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MMSE值在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B组相比,A组MMSE值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比硬膜外麻醉更容易引起老年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术后24小时内POCD的发生。

    作者:石世坚;何忠承;朱元嵩;邢祖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DHS固定手术,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PFNA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手术时间和髋关节恢复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髋关节恢复等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0.05)。结论:PFNA与DHS这2种材料都能应用于股骨近端骨折进行固定,而PFNA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可以更牢靠的固定,可以使患者及早恢复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天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PE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 PE)治疗各类急慢性重症肝炎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情况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结果:PE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 PA)、胆碱脂酶( 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升高(P<0.05),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下降(P<0.05),提示生化指标等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PE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PE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是重症肝炎治疗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琴;赵媛;张建军;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探讨针灸联合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面瘫的疗效

    目的:进一步探讨针灸联合红外线(TDP)加超短波治疗面瘫(周围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面瘫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2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瘫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丽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逆转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就诊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解痉、抗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 FVC)、呼气流速( mPEF)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测量肺功能显示2组的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的FVC、mPEF、FEV1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应用孟鲁司特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延缓气道重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模式用于骨折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许文秀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局麻下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麻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11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35~105分钟,平均55分钟;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小时~24小时,平均10小时;总住院天数3~7天,平均4.5天。其中3例出现脂肪液化,4例出现皮下瘀血,3例出现阴囊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治愈;均无切口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麻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少,其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陈锭光;詹尚欣;黄国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中医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在术后进行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和中医康复护理,并对治疗和护理后的患者进行HSS膝关节评分和随访。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膝功能得到改善,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固定时效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和中医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患膝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乔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