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髓样癌与乳腺纤维瘤鉴别诊断的应用研究

胡影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纤维瘤, 乳腺髓样癌,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7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和31例乳腺癌患者,对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高频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89.66%,乳腺癌的符合率为90.32%。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相似性,但典型表现差异明显。乳腺纤维瘤的0级、1级血流信号高于乳腺癌,2级、3级血流信号低于乳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纤维瘤、乳腺髓样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糖水平检测在预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血糖水平在预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在院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A、B2组,A组为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B组为在院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对2组患者在入院第2、4、7天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第2天血糖水平处在一个较高的范围,但在入院后第4天、第7天B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进行血糖水平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肺部感染,也说明高血糖是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2种方法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置换组和复位组2组,对置换组患者行肱骨头人工置换手术,对复位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手术。结果:置换组全部患者中,42例评分为优秀,14例评分为良好,优良率高达91.8%;复位组患者中,43例评分为优秀,11例评分为良好,优良率高达88.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2种方法对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秀超;时战岭;谢文聪;李燕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全程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前体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30分钟、术后及苏醒时体温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季天姝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的淋巴瘤细胞均表达CD20、CD79或LCA,但并不表达EBv。结论:了解并熟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准确诊断、避免误诊有重要意义。

    作者:尚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经验治疗分析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社区中心就诊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生的肺炎。 CAP患者的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均为经验性治疗,初始抗菌药物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和总体诊疗费用均产生很大的影响。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是氨苄西林为半合成的光谱青霉素,属氨基青霉素类。系通过与细菌主要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起作用特点是光谱,不耐青霉素酶。舒巴坦本身抑菌作用较弱,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抑制药,与氨苄西林联合应用后,可增加氨苄西林抗多种β内酰胺酸降解的能力,对氨苄西林产生明确的增效作用。左氧氟沙星是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阻断DNA复制,防止细胞体、细胞核的分裂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起到杀菌作用。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不仅有效覆盖CAP的主要致病菌即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而且对厌氧菌、分枝杆菌等也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我社区中心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治疗的 CAP成年患者100例,年龄20~70岁,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的成年CAP诊断标准,无心、肝、肾、造血系统合并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例,对照组头孢替唑钠注射液50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药费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凤桐;王英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氨茶碱+酮替芬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氧驱雾化呼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组间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疗效满意,安全性较好,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该疗法。

    作者:孙一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介入溶栓治疗。随机方法分组,围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2型糖尿病( T2DM)下肢动脉闭塞( PAD)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4例糖尿病性PAD患者,按照随机数列表分为对照组48例,住院期间给予前列地尔、甲钴胺、羟基红花素注射液、西洛他唑联合治疗7~14天,出院后单独给予西洛他唑口服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住院或出院均给予首次600mg,后150mg/d连续7天,后改为75mg/d连续8周。评价氯吡格雷治疗DM所致的PAD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下肢溃疡坏死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0%vs 54.3%, P=0.036)、总有效率(95.8%vs 80.4%, P=0.0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6个月内再次发生溃疡坏疽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3.0%,2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ABI改善程度(0.94±0.23 vs 0.72±0.31)、足背动脉血流速度(38.2±3.9 vs 33.5±2.8),腘动脉血流速度(68.2±8.9 vs 56.8±5.8)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7.3±14.8%vs 38.4±12.6%),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2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DM所致的PAD具有一定的疗效,可用于预防下肢溃疡发生率。

    作者:李林;何永城;李旭盛;李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51例基于对照组加用负荷深呼吸训练,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5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肺功能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传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Lisfranc损伤1期切复内固定和延期融合治疗的对照分析

    目的:对比Lisfranc损伤的1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2期融合治疗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1期切复内固定组17例患者,2期融合治疗组17例患者,将2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1期切复内固定组AOFAS评分平均85.8±8.98分,2期融合治疗组评分平均29.9±9.19分。1期切复内固定组Maryland足部评分平均87.9±8.12分,2期融合治疗组评分平均73.2±10.54分。1期切复内固定组5.0个月恢复正常生活,2期融合治疗组术后6.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结论:Lisfranc损伤1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足部功能改善明显,患者满意度高,2期融合治疗也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作者:闫伟;杨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3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甲状腺癌进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甲状腺癌患者7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进行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进行甲状腺近全切术,比较2组的临床有效率、转移、复发、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5%、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15.52,P<0.05)。结论:甲状腺癌进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海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2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4±4.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6±5.7天,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以及关节畸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并且能够降低急性期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赵文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观察组实施LC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对照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急性胆囊炎临床应用LC术,效果显著,安全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连小艳;李拉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康复率。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腹腔镜手术经护理后并未出现并发症,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疼痛和不适,预防术后并发症等,对患者康复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姚英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探讨外置环境对PRECLL C2000-4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良的置放条件对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等小型的检验仪器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和超速离心机置于同一试验台,比较微震荡状态下(A组)和相对静止状态(B组)的结果,A组将离心机模拟至日常工作模式:处于反复启动、停止的使用状态,并非一直运转。这样在离心机启动加速时及停止减速时会对实验室台面及相邻的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造成一定的震荡。结果:2组之间PT、TT和APTT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的PT、TT和APTT结果分别有15、11、17份结果与B组的结果有显著差异,误差比例分别为10.0%、7.3%、11.3%,对这些误差加大的标本进行重复检验,发现大多检测结果与B组结果相近,与A组相差较大,验证了A组结果的不稳定性。其结果误差的发生概率无规律可循,但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相对会加大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结论:离心机工作时,特别是在离心机开始运转和结束运转时的震荡,会直接干扰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的磁珠正常的震动幅度从而产生一定的随机误差,进而影响PT、TT、APTT的检测结果。因此各种小型检验仪器与离心机置于同一试验台这一做法并不科学,不仅会造成检测结果的随机误差,而且也会因震荡而影响分析仪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稳定性,造成仪器性能的下降和使用寿命的缩短,各实验室应严格规范中、小型检验仪器的放置。

    作者:杨利红;彭小燕;赵换青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舒适护理在治疗下肢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治疗下肢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治疗的3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3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评分等。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骨科护理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加快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云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无张力填充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组(开放组)或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组(腹腔镜组),每组60例,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相比,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在术后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开放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术后疝复发,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发生阴囊血肿的例数均为2例,发生异物感硬结的例数分别为5例和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都是安全和有效的。与开放式手术相比,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广文;肖春林;周立新;严辉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30例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采用病情观察、控制血糖、疼痛护理等护理方法,总结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实施针对性计划性护理,血糖均控制在正常水平。随访1~2年,根据断肢再植的功能标准进行评定,有2例患者断肢虽初成活,但是功能恢复不够理想确认为手术失败,根据标准评分,25例成活并功能恢复为优良,有3例成活但功能恢复较差为中,另有2例再植失败为差,成活率为93.33%。结论:针对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点而制定特殊护理方案,能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断肢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志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创伤性骨折患者行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行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舒适度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东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6月治疗的36例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36例结直肠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3±0.3天,平均出血量64.7±10.4mL,3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并未出现出血、感染、口漏、口狭窄等问题,患者正常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减少并发症出现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桂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