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胡建鹏;辛庆锋

关键词:奥沙利铂, 替加氟, 新辅助化疗, 进展期胃癌
摘要: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符合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入组条件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1例。术前行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方案化疗2个周期,进行化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符合手术切除标准者再进行胃癌手术切除。另有43例常规手术组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新辅助化疗+手术组41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有效率(CR+PR)为68.29%(28/41),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常规手术组R0手术切除率分别为75.61%和5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在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能够提高R0手术切除率,且耐受性良好。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接收的117例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56例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61例予多潘立酮治疗,分析2组临床疗效、临床生理指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且临床生理指标各项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观察组实施LC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对照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急性胆囊炎临床应用LC术,效果显著,安全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连小艳;李拉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正常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会阴保护接生技术,研究组应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会阴侧切率、产后会阴疼痛及会阴裂伤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的会阴完整率、会阴裂伤Ⅰ度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及术后会阴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第2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正常分娩中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能有效提高分娩质量,减轻会阴裂伤及产后会阴疼痛程度,减少会阴侧切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芬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DHS固定手术,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PFNA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手术时间和髋关节恢复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髋关节恢复等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0.05)。结论:PFNA与DHS这2种材料都能应用于股骨近端骨折进行固定,而PFNA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可以更牢靠的固定,可以使患者及早恢复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天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于2013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的9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抑郁、焦虑状态、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能够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兆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治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细菌培养平均转阴时间分别为8.5±1.3天和13.2±2.1天,观察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高、起效快、安全性好,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探讨针灸联合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面瘫的疗效

    目的:进一步探讨针灸联合红外线(TDP)加超短波治疗面瘫(周围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面瘫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2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瘫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丽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氨茶碱+酮替芬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氧驱雾化呼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组间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疗效满意,安全性较好,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该疗法。

    作者:孙一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肿瘤护理的隐患及对策

    目的:研究肿瘤护理的隐患及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把56例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加强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的事故发生率为%,护理差错率为%,护患纠纷率为%,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中的事故发生率为%,护理差错率为%,护患纠纷率为%。观察组患者护理中事故发生率、差错率、纠纷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护理工作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中的安全防范,能降低肿瘤护理中的安全风险,减少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使肿瘤患者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在对剖宫产术后出血预防时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次选取80例剖宫产患者,具出血高危因素,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术后宫腔填塞法(对照组,n=40)与采用子宫B-Lynch缝合(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止血所需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2.5%,子宫切除率为7.5%,产后病率为5%,对照组分别为55%,42.5%,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病例,采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可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术后病率,缩短止血所需时间,减少出血量,对保障剖宫产手术效果,确保患者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栗晓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行锥颅溶吸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锥颅溶吸术治疗术后护理。方法:本次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患者50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采用锥颅溶吸术治疗,在术后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选取的患者好转出院率为95%,死亡2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采用锥颅吸溶术治疗的患者,加强术后整体、全面护理,可大程度保持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宋鸿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普外科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我院的160例接受腹腔引流护理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临床中通过对引流管进行护理,增加了患者临床安全性,给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腹腔引流在外科手术中使用较多,能够及时的将血液和渗液排出,避免了患者的感染问题。临床中我们护理的时候除了满足患者的需求之外,对患者的心理给予关怀,提供健康指导也是职责之内的事情。

    作者:王洪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目的:深入探讨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增进其相关基本常识,改变其健康行为的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消化道出血原因,临床表现,急性出血期、恢复期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于疾病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也增强了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具备了一些防止疾病复发的小方法。此外,通过细心的护理,也让患者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认可。结论: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给予了患者极大的康复信心,客观上也提高了治疗效果,各方面都有一定成效,值得借鉴并推广。

    作者:曲丽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物质依赖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物质依赖患者的特点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对30例物质依赖患者的主要对药物依赖和酒精依赖患者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及护理住院10~450天后全部出院,复发住院5例,出院后5个月内复发住院16.66%。结论:护理人员应具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和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使病人早日脱瘾,全面康复。

    作者:周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使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效果,探讨哪种手术治疗更加优秀。方法:根据2012~2013年我院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均有25例,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依次为96.00%、4.00%、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0%、16.00%、8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临床中可以通过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进行治疗,而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比较多,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患者接受度高,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佟秉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频超声和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高频超声、X线钼靶、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联合诊断,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分析比较以上3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3.3%,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为74.4%,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为93.3%;超声、X线钼靶各自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高频超声联合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进行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高频超声与X线钼靶各有其优势,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姜洋;刘闯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旋覆代赭汤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旋覆代赭汤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应用旋覆代赭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旋覆代赭汤,能够获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孙立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医护理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措施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收集96例心血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护理周期为8周,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和心理状态改变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相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姜福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62例,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分析2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于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86例胸痹心痛患者中医特色护理总结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胸痹心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中选取86例为观察组,行中医特色护理,另选取同期该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满意度、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痹心痛患者护理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缓解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