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曲丽明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 健康教育, 护理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增进其相关基本常识,改变其健康行为的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消化道出血原因,临床表现,急性出血期、恢复期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于疾病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也增强了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具备了一些防止疾病复发的小方法。此外,通过细心的护理,也让患者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认可。结论: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给予了患者极大的康复信心,客观上也提高了治疗效果,各方面都有一定成效,值得借鉴并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可提高术后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静;郭凤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在对剖宫产术后出血预防时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次选取80例剖宫产患者,具出血高危因素,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术后宫腔填塞法(对照组,n=40)与采用子宫B-Lynch缝合(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止血所需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2.5%,子宫切除率为7.5%,产后病率为5%,对照组分别为55%,42.5%,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病例,采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可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术后病率,缩短止血所需时间,减少出血量,对保障剖宫产手术效果,确保患者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栗晓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37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内脏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更适宜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邱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治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细菌培养平均转阴时间分别为8.5±1.3天和13.2±2.1天,观察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高、起效快、安全性好,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PE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 PE)治疗各类急慢性重症肝炎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情况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结果:PE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 PA)、胆碱脂酶( 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升高(P<0.05),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下降(P<0.05),提示生化指标等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PE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PE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是重症肝炎治疗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琴;赵媛;张建军;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于我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试验组病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实施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AS、SDS 评分的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负性情绪,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田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与鼻腔结构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展过程中鼻腔结构的异常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527例,根据鼻息肉级别分为A组:鼻窦炎伴单发鼻息肉;B组:鼻窦炎伴多发鼻息肉;C组:全组鼻窦炎伴多发鼻息肉。通过鼻窦CT、鼻内窥镜及手术过程中的解剖情况,记录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泡状中鼻甲、中鼻甲反张的解剖变异情况。结果:A、B、C 3组患者中,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及钩突肥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中鼻甲反张、泡状中鼻甲检出率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鼻腔结构异常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异常为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及钩突肥大。

    作者:杨中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机制及法医学应用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机制及法医学应用,为道路交通颅脑损损伤残评定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法医医学理论和统计学软件系统性分析研究交通道路事故颅脑伤伤临床法医鉴定资料。结果: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12月份、1月份、6月份,造成颅脑损伤的肇事车辆主要是机动车辆,颅脑损伤152例为脑组织挫伤,其他颅脑损伤包括颅脑骨折、硬膜下出血、脑神经损伤等,不同肇事车辆的轻微伤、轻伤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6<0.05,重伤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残评定时间主要集中在伤后半年。结论: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主要发生在25~60岁人群,不同车辆导致的颅脑损伤特点各不相同,在后期伤残评定中一般放在伤后半年。

    作者:祁翼;刘岳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对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简单全面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6名,用抽签的方法将这36名患者随机分为2个小组,即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在围手术期护理当中,我院为实验组予以舒适护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之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36名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和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n=18)采取舒适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n=18)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同时,实验组(n=18)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明显低于对照组(n=18)。结论:经过实验证明,在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当中采取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能够达到预期好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在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当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方法:2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将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9.15±5.03天,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5.63±5.32天。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8,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9,P<0.01)。结论:在治疗肺心病、冠心病的基础上,还接受肺部感染治疗,保持肺部通畅,并接受适当营养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兆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肿瘤护理的隐患及对策

    目的:研究肿瘤护理的隐患及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把56例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加强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的事故发生率为%,护理差错率为%,护患纠纷率为%,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中的事故发生率为%,护理差错率为%,护患纠纷率为%。观察组患者护理中事故发生率、差错率、纠纷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护理工作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中的安全防范,能降低肿瘤护理中的安全风险,减少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使肿瘤患者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逆转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就诊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解痉、抗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 FVC)、呼气流速( mPEF)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测量肺功能显示2组的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的FVC、mPEF、FEV1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应用孟鲁司特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延缓气道重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62例,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分析2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于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模式用于骨折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许文秀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57例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总结了57例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胃肠道准备,术后胃管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出院指导等。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宁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治疗)与观察组(联用运动疗法)各29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普外科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我院的160例接受腹腔引流护理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临床中通过对引流管进行护理,增加了患者临床安全性,给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腹腔引流在外科手术中使用较多,能够及时的将血液和渗液排出,避免了患者的感染问题。临床中我们护理的时候除了满足患者的需求之外,对患者的心理给予关怀,提供健康指导也是职责之内的事情。

    作者:王洪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局麻下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麻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11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35~105分钟,平均55分钟;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小时~24小时,平均10小时;总住院天数3~7天,平均4.5天。其中3例出现脂肪液化,4例出现皮下瘀血,3例出现阴囊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治愈;均无切口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麻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少,其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陈锭光;詹尚欣;黄国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的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2013年开展的1262余例LC手术对病例的选择,手术方法及技巧的体会。结果:LC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各方面比较优势明显。结论:胆囊的良性疾病均可行LC术,但并非均适用LC。

    作者:刘武;唐德涛;邓兵;艾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接收的117例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56例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61例予多潘立酮治疗,分析2组临床疗效、临床生理指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且临床生理指标各项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