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刘武;唐德涛;邓兵;艾萍

关键词:LC, 病例选择, Calot三角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的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2013年开展的1262余例LC手术对病例的选择,手术方法及技巧的体会。结果:LC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各方面比较优势明显。结论:胆囊的良性疾病均可行LC术,但并非均适用LC。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量元素补锌治疗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补锌治疗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入组患者分为单纯补钙治疗组(对照组)与补钙治疗的基础上补锌治疗组(观察组),对照分析2组患者补锌治疗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结果:观察组1、3、6个月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20%(12/60)、63%(38/60)、97%(68/60),对照组分别为11%(6/54)、20.3%(11/54)、94%(51/54)。观察组骨密度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合理的微量元素补锌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明显的止痛、改善骨密度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阿依努尔·买买提明;阿米娜·买买提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EMR)及粘膜剥离术( 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3例给予内镜黏膜剥离术( ESD术)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给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EMR)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黄金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氨茶碱+酮替芬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氧驱雾化呼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组间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疗效满意,安全性较好,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该疗法。

    作者:孙一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针对性护理对急诊科酒精中毒患者临床依从性的影响探索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酒精中毒患者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酒精中毒患者14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1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干预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与临床依从性,并行统计学分析讨论。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期间跌倒共3例(4.2%),脱管共2例(2.8%),无坠床与误吸发生,临床依从率为94.3%,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积极提高患者的依从程度,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马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在儿科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儿科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19例患儿(常规护理组)和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患儿(优质护理组)作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组患儿住院期间予以基础性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环境护理、体位护理、加强常规护理重点、加强陪护管理、实施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等优质护理措施,对2组患儿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对2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胜任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儿的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皮肤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优质护理组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病房巡视、反应时间评分及护理胜任力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胜任力。

    作者:李爱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上颌牙齿前突拔牙矫治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探讨从手术护理前准备、手术中护理协调配合、手术后巡回护士医疗器械处理3个环节,形成完善的上颌牙齿前突拔牙矫治手术护理体会。结论用于日后做好全面系统的护理配合相关工作,从而提高矫治手术的质量和效率,避免手术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5月期间内接收并进行上颌牙齿前突拔牙矫治术患者20例病例进行收集,回顾性的分析和理论研究,对收集2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评估,研究探索错牙合机制,制定有效的矫治方案,降低拔除双侧上颌第1双尖牙齿,运用方丝弓矫治器开展矫治工作。结果:患者在正畸矫治前后上颌前牙突度产生变化,向前突出上牙进行内收,前牙覆盖关系正常,患者软组织凸面得到改善。结论:患者上颌牙齿经过前突矫治后有助于上颌和上牙弓突出程度的降低,使软硬组织之间的形态结构相统一,对于上牙弓的改善是肯定并且持续的。

    作者:付宇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于我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试验组病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实施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AS、SDS 评分的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负性情绪,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田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结果比较

    目的:对比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半全髋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6%,对照组为88.9%%,2组治疗优良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疼痛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疼痛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中,全髋置换术更具优势。但对于耐受能力差的患者宜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作者:张成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中医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在术后进行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和中医康复护理,并对治疗和护理后的患者进行HSS膝关节评分和随访。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膝功能得到改善,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固定时效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和中医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患膝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乔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机制及法医学应用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机制及法医学应用,为道路交通颅脑损损伤残评定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法医医学理论和统计学软件系统性分析研究交通道路事故颅脑伤伤临床法医鉴定资料。结果: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12月份、1月份、6月份,造成颅脑损伤的肇事车辆主要是机动车辆,颅脑损伤152例为脑组织挫伤,其他颅脑损伤包括颅脑骨折、硬膜下出血、脑神经损伤等,不同肇事车辆的轻微伤、轻伤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6<0.05,重伤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残评定时间主要集中在伤后半年。结论: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主要发生在25~60岁人群,不同车辆导致的颅脑损伤特点各不相同,在后期伤残评定中一般放在伤后半年。

    作者:祁翼;刘岳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的研究

    目的:对比相同剂量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与单纯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 EA)在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便更好地为此类手术的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中,随机抽取90例并分为3组,持续硬膜外麻醉组(Ⅰ组,n=30),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0.75%布比卡因:10%葡萄糖=2:1,Ⅱ组,n=30),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0.75%布比卡因:脑脊液=2:1,Ⅲ组,n=30),均选L3,4为穿刺点,分别给予不同的麻醉方法,观察3组高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Ⅱ组和Ⅲ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Ⅰ组,麻醉效果更完善(P<0.05);Ⅱ组起效时间快(P<0.05),Ⅰ组慢(P<0.05);3组均有不同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Ⅲ组平稳(P<0.05);Ⅲ组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结论:CSEA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中有较高的可行性,其安全性不亚于硬膜外麻醉,其中,等比重较重比重液起效时间更为缓和,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阻滞更完全更适合粗隆间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

    作者:李晓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骨科卧床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9例骨科卧床排尿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35例,对照组为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上加上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排尿成功率与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排尿成功率为94.2%,对照组患者的排尿成功率为88.2%,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1.7%,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骨科卧床排尿困难患者的排尿成功率,降低尿路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在骨科卧床排尿困难的临床护理上推广使用。

    作者:任庆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奥美拉唑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共7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治疗组,患者为36例,该组患者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药物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35例,该组患者采用口服西咪替丁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4个星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得出: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胜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应用奥美拉唑药物的治疗方式对其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史佳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舒适护理在治疗下肢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治疗下肢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治疗的3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3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评分等。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骨科护理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加快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云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康复率。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腹腔镜手术经护理后并未出现并发症,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疼痛和不适,预防术后并发症等,对患者康复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姚英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局麻下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麻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11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35~105分钟,平均55分钟;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小时~24小时,平均10小时;总住院天数3~7天,平均4.5天。其中3例出现脂肪液化,4例出现皮下瘀血,3例出现阴囊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治愈;均无切口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麻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少,其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陈锭光;詹尚欣;黄国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无创呼吸机在COPD急性发作早期和延迟治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COPD急性发作早期和延迟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23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15例患者采用早期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法,对照组115例患者则采用延迟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法。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疗效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患者病情好转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在COPD患者早期使用的治疗效果高于延期使用,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86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把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以常规的护理方法,分析43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前的生命质量和不良反应,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43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后的生命质量和不良反应。2组患者生命质量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情况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不良的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仉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进展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药物再灌注治疗及急诊介入再灌注治疗仍然是STEMI的主要治疗策略【2】。早期的紧急救护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现将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文君;戴新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谈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中的作用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选取从2012年9月~2013年9月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其中有110位患者经过MRI检查以后确诊为脑梗死,有90位患者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并选取同期的100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对比。结果: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分叉部位内膜中层厚度方面,脑梗死组明显比对照组与TIA组高(P<0.05)。在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以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方面,TIA组低于脑梗死组,脑梗死组低于对照组。在血管搏动指数以及血管阻力指数方面,TIA组高于脑梗死组,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斑块是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内容,其中斑块的形成同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者:史艳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