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佳巍
目的:探讨超声理疗止痛贴对治疗内科慢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内科慢性腹痛患者采用超声理疗止痛贴治疗腹痛,对其止痛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60例慢性腹痛患者中,完全缓解35例,轻度缓解16例,无效9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理疗止痛贴对治疗内科慢性腹痛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且方法简单,对内科慢性腹痛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冯丽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共7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治疗组,患者为36例,该组患者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药物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35例,该组患者采用口服西咪替丁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4个星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得出: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胜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应用奥美拉唑药物的治疗方式对其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史佳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节段性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对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我院治疗的112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节段性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节段性固定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伤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椎管容积与Cobb’ s角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优的例数28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7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良、中、差的例数无明显差异。结论:节段性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比仅用节段性固定治疗的手术效果更好,值得在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上被推广采用。
作者:王小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治疗)与观察组(联用运动疗法)各29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3年6月,应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的手术方式,对30例踝关节慢性不稳患者进行治疗。应用AOFAS评分进行术前及术后临床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膝关节AOFAS评分术前51.25±2.23分,术后2年临床功能评分分别为:86.43±4.63分,术前与术后临床功能评分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效果肯定、能够延缓关节炎发展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国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于2013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的9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抑郁、焦虑状态、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能够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兆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的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2013年开展的1262余例LC手术对病例的选择,手术方法及技巧的体会。结果:LC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各方面比较优势明显。结论:胆囊的良性疾病均可行LC术,但并非均适用LC。
作者:刘武;唐德涛;邓兵;艾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性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手术室感染的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率为1.32%,对照组为感染率为10.5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6.05%,对照组为86.84%(P<0.05)。观察组空气中的菌落数、刷手完毕时的菌落数、空气中的菌落数均小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手术室感染的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艳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PFNA内固定术治疗髖部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髋部骨质疏松患者共92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46例以及对照组4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方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46),对照组总有效率67.4%(31/46)。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45%(2/46),对照组为6.5%(3/4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具有术后关节恢复时间短,患者创伤较小等诸多特点,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雄;钱腾飞;张东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价氢氧化钙糊剂和碘仿糊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4年1月在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10例8~20岁的患者的126颗牙根未发育完全的患牙,随机分为Ca(OH)2组和vi-tapex糊剂组,分别应用Ca(OH)2糊剂和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随访2年并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Ca (OH)2组总有效率82.8%,糊剂总有效率9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tapex糊剂在临床上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根尖诱导材料。
作者:梁雪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2型糖尿病( T2DM)下肢动脉闭塞( PAD)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4例糖尿病性PAD患者,按照随机数列表分为对照组48例,住院期间给予前列地尔、甲钴胺、羟基红花素注射液、西洛他唑联合治疗7~14天,出院后单独给予西洛他唑口服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住院或出院均给予首次600mg,后150mg/d连续7天,后改为75mg/d连续8周。评价氯吡格雷治疗DM所致的PAD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下肢溃疡坏死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0%vs 54.3%, P=0.036)、总有效率(95.8%vs 80.4%, P=0.0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6个月内再次发生溃疡坏疽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3.0%,2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ABI改善程度(0.94±0.23 vs 0.72±0.31)、足背动脉血流速度(38.2±3.9 vs 33.5±2.8),腘动脉血流速度(68.2±8.9 vs 56.8±5.8)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7.3±14.8%vs 38.4±12.6%),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2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DM所致的PAD具有一定的疗效,可用于预防下肢溃疡发生率。
作者:李林;何永城;李旭盛;李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取石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胆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均分为2组,其中采取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的35例设为A组,采取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取石术的35例设为B组,对比2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中转开腹率与结石残留率明显较A组高(P<0.05),其余各项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组并发症率依次为31.43%与25.71%,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胆漏发生率相对更高,而急性胰腺炎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B组相对较高。结论: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取石术均为保胆取石的微创手术,临床应用各具优势,进行术式选择时应依据患者客观需求,并注重减轻其痛苦与提升疗效。
作者:董志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方法:2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将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9.15±5.03天,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5.63±5.32天。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8,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9,P<0.01)。结论:在治疗肺心病、冠心病的基础上,还接受肺部感染治疗,保持肺部通畅,并接受适当营养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兆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方式治疗。对比2组患者疼痛消失程度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治疗模式而言,中医中的针灸以及穴位注射能够更好的从内在加以调理,改善患者疼痛感,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庆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划分为肾损害组与无肾损害组,并对2组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组年龄、尿酸和收缩压是脉搏波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或P<0.01);尿酸、收缩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是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组血管功能损害较无肾损害组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肾脏后,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尿酸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这些因素可进一步加重血管功能损害。
作者:张媛;赵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治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细菌培养平均转阴时间分别为8.5±1.3天和13.2±2.1天,观察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高、起效快、安全性好,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简单全面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6名,用抽签的方法将这36名患者随机分为2个小组,即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在围手术期护理当中,我院为实验组予以舒适护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之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36名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和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n=18)采取舒适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n=18)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同时,实验组(n=18)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明显低于对照组(n=18)。结论:经过实验证明,在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当中采取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能够达到预期好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在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当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药物再灌注治疗及急诊介入再灌注治疗仍然是STEMI的主要治疗策略【2】。早期的紧急救护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现将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文君;戴新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介入溶栓治疗。随机方法分组,围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6月治疗的36例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36例结直肠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3±0.3天,平均出血量64.7±10.4mL,3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并未出现出血、感染、口漏、口狭窄等问题,患者正常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减少并发症出现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桂俊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