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患者血管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张媛;赵清

关键词:关节炎, 类风湿, 心血管疾病, 血管功能
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划分为肾损害组与无肾损害组,并对2组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组年龄、尿酸和收缩压是脉搏波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或P<0.01);尿酸、收缩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是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组血管功能损害较无肾损害组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肾脏后,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尿酸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这些因素可进一步加重血管功能损害。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52例急性出血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4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3.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性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手术室感染的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率为1.32%,对照组为感染率为10.5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6.05%,对照组为86.84%(P<0.05)。观察组空气中的菌落数、刷手完毕时的菌落数、空气中的菌落数均小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手术室感染的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艳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目的:深入探讨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增进其相关基本常识,改变其健康行为的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消化道出血原因,临床表现,急性出血期、恢复期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于疾病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也增强了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具备了一些防止疾病复发的小方法。此外,通过细心的护理,也让患者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认可。结论: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给予了患者极大的康复信心,客观上也提高了治疗效果,各方面都有一定成效,值得借鉴并推广。

    作者:曲丽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探讨外置环境对PRECLL C2000-4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良的置放条件对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等小型的检验仪器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和超速离心机置于同一试验台,比较微震荡状态下(A组)和相对静止状态(B组)的结果,A组将离心机模拟至日常工作模式:处于反复启动、停止的使用状态,并非一直运转。这样在离心机启动加速时及停止减速时会对实验室台面及相邻的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造成一定的震荡。结果:2组之间PT、TT和APTT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的PT、TT和APTT结果分别有15、11、17份结果与B组的结果有显著差异,误差比例分别为10.0%、7.3%、11.3%,对这些误差加大的标本进行重复检验,发现大多检测结果与B组结果相近,与A组相差较大,验证了A组结果的不稳定性。其结果误差的发生概率无规律可循,但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相对会加大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结论:离心机工作时,特别是在离心机开始运转和结束运转时的震荡,会直接干扰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的磁珠正常的震动幅度从而产生一定的随机误差,进而影响PT、TT、APTT的检测结果。因此各种小型检验仪器与离心机置于同一试验台这一做法并不科学,不仅会造成检测结果的随机误差,而且也会因震荡而影响分析仪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稳定性,造成仪器性能的下降和使用寿命的缩短,各实验室应严格规范中、小型检验仪器的放置。

    作者:杨利红;彭小燕;赵换青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局麻下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麻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11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35~105分钟,平均55分钟;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小时~24小时,平均10小时;总住院天数3~7天,平均4.5天。其中3例出现脂肪液化,4例出现皮下瘀血,3例出现阴囊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治愈;均无切口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麻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少,其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陈锭光;詹尚欣;黄国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腰间盘突出症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腰间盘突出症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肢体功能锻炼,加强基础护理,对病情进行观察,做好康复指导。结果:50例患者经过科学的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加强腰间盘突出症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丛广霞;于丽敏;赵艳丽;张桂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探讨循证护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以及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2个小组,每组42例患者,并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并将2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取得的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但实验组患者取得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其术前心理恐惧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结论:对于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取得确切的应用效果,降低患者术前恐惧心理的发生,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鑫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57例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总结了57例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胃肠道准备,术后胃管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出院指导等。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宁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行锥颅溶吸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锥颅溶吸术治疗术后护理。方法:本次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患者50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采用锥颅溶吸术治疗,在术后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选取的患者好转出院率为95%,死亡2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采用锥颅吸溶术治疗的患者,加强术后整体、全面护理,可大程度保持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宋鸿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符合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入组条件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1例。术前行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方案化疗2个周期,进行化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符合手术切除标准者再进行胃癌手术切除。另有43例常规手术组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新辅助化疗+手术组41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有效率(CR+PR)为68.29%(28/41),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常规手术组R0手术切除率分别为75.61%和5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在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能够提高R0手术切除率,且耐受性良好。

    作者:胡建鹏;辛庆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糖水平检测在预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血糖水平在预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在院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A、B2组,A组为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B组为在院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对2组患者在入院第2、4、7天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第2天血糖水平处在一个较高的范围,但在入院后第4天、第7天B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进行血糖水平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肺部感染,也说明高血糖是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86例胸痹心痛患者中医特色护理总结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胸痹心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中选取86例为观察组,行中医特色护理,另选取同期该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满意度、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痹心痛患者护理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缓解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3年6月,应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的手术方式,对30例踝关节慢性不稳患者进行治疗。应用AOFAS评分进行术前及术后临床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膝关节AOFAS评分术前51.25±2.23分,术后2年临床功能评分分别为:86.43±4.63分,术前与术后临床功能评分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踝关节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效果肯定、能够延缓关节炎发展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国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4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亚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旋覆代赭汤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旋覆代赭汤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应用旋覆代赭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旋覆代赭汤,能够获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孙立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氨茶碱+酮替芬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氧驱雾化呼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组间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疗效满意,安全性较好,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该疗法。

    作者:孙一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于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相关性,减少由于心血管病而导致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方法:对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与病症相关性。结果:本组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均采取早期治疗,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有效率为100%,并未发生并发症与死亡情况。结论: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调整生活方式,临床合理用药,均能获得一定效果。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普外科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我院的160例接受腹腔引流护理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临床中通过对引流管进行护理,增加了患者临床安全性,给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腹腔引流在外科手术中使用较多,能够及时的将血液和渗液排出,避免了患者的感染问题。临床中我们护理的时候除了满足患者的需求之外,对患者的心理给予关怀,提供健康指导也是职责之内的事情。

    作者:王洪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2组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另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14天,实验组加采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91.4%,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只有60.0%,2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实验组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及胫神经运动传导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甲钴胺片的治疗效果,且联用药物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肿瘤护理的隐患及对策

    目的:研究肿瘤护理的隐患及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把56例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加强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的事故发生率为%,护理差错率为%,护患纠纷率为%,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中的事故发生率为%,护理差错率为%,护患纠纷率为%。观察组患者护理中事故发生率、差错率、纠纷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护理工作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中的安全防范,能降低肿瘤护理中的安全风险,减少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使肿瘤患者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