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亚芳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EMR)及粘膜剥离术( 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3例给予内镜黏膜剥离术( ESD术)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给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EMR)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黄金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共7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治疗组,患者为36例,该组患者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药物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35例,该组患者采用口服西咪替丁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4个星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得出: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胜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应用奥美拉唑药物的治疗方式对其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史佳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良的置放条件对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等小型的检验仪器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和超速离心机置于同一试验台,比较微震荡状态下(A组)和相对静止状态(B组)的结果,A组将离心机模拟至日常工作模式:处于反复启动、停止的使用状态,并非一直运转。这样在离心机启动加速时及停止减速时会对实验室台面及相邻的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造成一定的震荡。结果:2组之间PT、TT和APTT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的PT、TT和APTT结果分别有15、11、17份结果与B组的结果有显著差异,误差比例分别为10.0%、7.3%、11.3%,对这些误差加大的标本进行重复检验,发现大多检测结果与B组结果相近,与A组相差较大,验证了A组结果的不稳定性。其结果误差的发生概率无规律可循,但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相对会加大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结论:离心机工作时,特别是在离心机开始运转和结束运转时的震荡,会直接干扰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的磁珠正常的震动幅度从而产生一定的随机误差,进而影响PT、TT、APTT的检测结果。因此各种小型检验仪器与离心机置于同一试验台这一做法并不科学,不仅会造成检测结果的随机误差,而且也会因震荡而影响分析仪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稳定性,造成仪器性能的下降和使用寿命的缩短,各实验室应严格规范中、小型检验仪器的放置。
作者:杨利红;彭小燕;赵换青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AI~Ⅱ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 A)和硬膜外麻醉组( B),每组各40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评分评估患者术前24小时、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认知功能。结果:A组患者MMSE值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72小时恢复至术前24小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MMSE值在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B组相比,A组MMSE值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比硬膜外麻醉更容易引起老年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术后24小时内POCD的发生。
作者:石世坚;何忠承;朱元嵩;邢祖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使用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和可靠性。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8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和影像诊断来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JOA和VAS评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2组患者相比其之前有所变化(P<0.05)。术后Cobb角比治疗前有改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和矫正丢失度比对照组优秀( 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比其治疗前的前后缘相对高度有明显改善( P<0.05)。矫正度和矫正丢失度比较为观察组优秀(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比跨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要好一些,患者获得的预后效果优秀,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赵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总结30例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采用病情观察、控制血糖、疼痛护理等护理方法,总结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实施针对性计划性护理,血糖均控制在正常水平。随访1~2年,根据断肢再植的功能标准进行评定,有2例患者断肢虽初成活,但是功能恢复不够理想确认为手术失败,根据标准评分,25例成活并功能恢复为优良,有3例成活但功能恢复较差为中,另有2例再植失败为差,成活率为93.33%。结论:针对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点而制定特殊护理方案,能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断肢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志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接收的117例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56例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61例予多潘立酮治疗,分析2组临床疗效、临床生理指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且临床生理指标各项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比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半全髋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6%,对照组为88.9%%,2组治疗优良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疼痛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疼痛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中,全髋置换术更具优势。但对于耐受能力差的患者宜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作者:张成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药物再灌注治疗及急诊介入再灌注治疗仍然是STEMI的主要治疗策略【2】。早期的紧急救护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现将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文君;戴新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物质依赖患者的特点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对30例物质依赖患者的主要对药物依赖和酒精依赖患者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及护理住院10~450天后全部出院,复发住院5例,出院后5个月内复发住院16.66%。结论:护理人员应具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和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使病人早日脱瘾,全面康复。
作者:周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性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手术室感染的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率为1.32%,对照组为感染率为10.5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6.05%,对照组为86.84%(P<0.05)。观察组空气中的菌落数、刷手完毕时的菌落数、空气中的菌落数均小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手术室感染的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艳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单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和临床治疗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帅;郭魏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与观察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直肠癌患者90例,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4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与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与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以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93.5%,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81.2%,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对比得知,2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痛苦。
作者:刘玉儿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在对剖宫产术后出血预防时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次选取80例剖宫产患者,具出血高危因素,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术后宫腔填塞法(对照组,n=40)与采用子宫B-Lynch缝合(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止血所需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2.5%,子宫切除率为7.5%,产后病率为5%,对照组分别为55%,42.5%,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病例,采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可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术后病率,缩短止血所需时间,减少出血量,对保障剖宫产手术效果,确保患者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栗晓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超声理疗止痛贴对治疗内科慢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内科慢性腹痛患者采用超声理疗止痛贴治疗腹痛,对其止痛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60例慢性腹痛患者中,完全缓解35例,轻度缓解16例,无效9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理疗止痛贴对治疗内科慢性腹痛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且方法简单,对内科慢性腹痛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冯丽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分析彩超检查诊断壶腹部、胰头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56例胰腺壶腹部、胰头部占位病变患者,均应用彩超进行检查,并通过病理实验确诊。结果:术前彩超检查确诊:腹部癌者24例,胰头癌者26例,误诊为壶腹结石者2例;总胆管下段结石者2例,慢性胰腺炎误诊成胰头癌者2例。与病理实验确诊结果相比,彩超诊断的符合率约为89.29%。结论:彩超检查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品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 PE)治疗各类急慢性重症肝炎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情况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结果:PE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 PA)、胆碱脂酶( 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升高(P<0.05),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下降(P<0.05),提示生化指标等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PE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PE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是重症肝炎治疗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琴;赵媛;张建军;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讨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80例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保肝护肝、补充白蛋白,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其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计算各组患者HBV-DNA转阴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80.0%和57.5%,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肝功指标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同时发挥迅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恢复的作用,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秀岩;段海霞;郭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方法:2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将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9.15±5.03天,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5.63±5.32天。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8,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9,P<0.01)。结论:在治疗肺心病、冠心病的基础上,还接受肺部感染治疗,保持肺部通畅,并接受适当营养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兆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许文秀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