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强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及安全护理的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7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方式进行转运,观察组患者使用风险管理方式进行转运,比较2组患者转运意外情况发生的几率,观察2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对照组患者9例发生转运意外情况,转运意外发生的几率为25.71%;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转运意外情况,转运意外发生的几率为2.86%,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转运满意度评分方面,对照组患者为85.32±3.15分,观察组患者为95.87±3.56分,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过程中,使用风险管理这种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车根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氨茶碱+酮替芬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氧驱雾化呼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组间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疗效满意,安全性较好,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该疗法。
作者:孙一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4例患者,其接受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2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术后感染、再手术率对比,差异均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叶切除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冬;边明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价血糖水平在预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在院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A、B2组,A组为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B组为在院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对2组患者在入院第2、4、7天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第2天血糖水平处在一个较高的范围,但在入院后第4天、第7天B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进行血糖水平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肺部感染,也说明高血糖是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护理体会。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全面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8例。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加强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全面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杨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使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效果,探讨哪种手术治疗更加优秀。方法:根据2012~2013年我院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均有25例,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依次为96.00%、4.00%、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0%、16.00%、8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临床中可以通过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进行治疗,而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比较多,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患者接受度高,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佟秉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12月,在福州儿童医院就诊的新发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12例为病例组,同期非过敏性紫癜患儿112例为对照组。采用应用凝集法进行-MP检测,采用13C标记的尿素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无相关性。结果:病例MP阳性者34例,阳性率为30.35%,对照组12例,阳性率为10.71%;病例组C13呼气试验阳性者30例,阳性率为26.79%,对照组16例,阳性率为14.29%。病例组MP和C1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优时比OR=2.83。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相关性。
作者:林世光;曾晓明;吴雪梅;林珊;张忠龙;郭瑞官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展过程中鼻腔结构的异常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527例,根据鼻息肉级别分为A组:鼻窦炎伴单发鼻息肉;B组:鼻窦炎伴多发鼻息肉;C组:全组鼻窦炎伴多发鼻息肉。通过鼻窦CT、鼻内窥镜及手术过程中的解剖情况,记录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泡状中鼻甲、中鼻甲反张的解剖变异情况。结果:A、B、C 3组患者中,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及钩突肥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中鼻甲反张、泡状中鼻甲检出率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鼻腔结构异常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异常为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及钩突肥大。
作者:杨中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分析彩超检查诊断壶腹部、胰头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56例胰腺壶腹部、胰头部占位病变患者,均应用彩超进行检查,并通过病理实验确诊。结果:术前彩超检查确诊:腹部癌者24例,胰头癌者26例,误诊为壶腹结石者2例;总胆管下段结石者2例,慢性胰腺炎误诊成胰头癌者2例。与病理实验确诊结果相比,彩超诊断的符合率约为89.29%。结论:彩超检查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品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深入探讨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增进其相关基本常识,改变其健康行为的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消化道出血原因,临床表现,急性出血期、恢复期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于疾病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也增强了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具备了一些防止疾病复发的小方法。此外,通过细心的护理,也让患者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认可。结论: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给予了患者极大的康复信心,客观上也提高了治疗效果,各方面都有一定成效,值得借鉴并推广。
作者:曲丽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以及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2个小组,每组42例患者,并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并将2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取得的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但实验组患者取得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其术前心理恐惧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结论:对于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取得确切的应用效果,降低患者术前恐惧心理的发生,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鑫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具体包括血管通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干预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5个方面。结果:43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7例放弃治疗或转院者,1例死于高血压脑病,1例死于肺内感染,均未出现内瘘部位感染,出现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心力衰竭等急性并发症,经及时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针对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患者的临床特点,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配合给予积极系统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确保血管通路良好,及时纠正急性并发症,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莉;刘益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2组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另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14天,实验组加采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91.4%,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只有60.0%,2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实验组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及胫神经运动传导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甲钴胺片的治疗效果,且联用药物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共7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治疗组,患者为36例,该组患者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药物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35例,该组患者采用口服西咪替丁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4个星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得出: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其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胜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应用奥美拉唑药物的治疗方式对其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史佳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比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DHS固定手术,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PFNA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手术时间和髋关节恢复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髋关节恢复等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0.05)。结论:PFNA与DHS这2种材料都能应用于股骨近端骨折进行固定,而PFNA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可以更牢靠的固定,可以使患者及早恢复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天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治疗下肢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治疗的3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3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评分等。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骨科护理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加快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云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比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半全髋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6%,对照组为88.9%%,2组治疗优良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疼痛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疼痛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中,全髋置换术更具优势。但对于耐受能力差的患者宜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作者:张成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单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和临床治疗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帅;郭魏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物质依赖患者的特点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对30例物质依赖患者的主要对药物依赖和酒精依赖患者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及护理住院10~450天后全部出院,复发住院5例,出院后5个月内复发住院16.66%。结论:护理人员应具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和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使病人早日脱瘾,全面康复。
作者:周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相关性,减少由于心血管病而导致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方法:对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与病症相关性。结果:本组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均采取早期治疗,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有效率为100%,并未发生并发症与死亡情况。结论: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调整生活方式,临床合理用药,均能获得一定效果。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