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兰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4例患者,其接受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2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术后感染、再手术率对比,差异均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叶切除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冬;边明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可提高术后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静;郭凤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儿童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6例乳牙根尖周炎患儿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研究组予以根管内注射Vi-tapex糊剂治疗,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7.08%,治疗后SBI、PD、PL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糊剂较之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改善牙周袋深度等临床监测指标水平。
作者:张傲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在对剖宫产术后出血预防时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次选取80例剖宫产患者,具出血高危因素,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术后宫腔填塞法(对照组,n=40)与采用子宫B-Lynch缝合(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止血所需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2.5%,子宫切除率为7.5%,产后病率为5%,对照组分别为55%,42.5%,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病例,采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可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术后病率,缩短止血所需时间,减少出血量,对保障剖宫产手术效果,确保患者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栗晓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比相同剂量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与单纯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 EA)在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便更好地为此类手术的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中,随机抽取90例并分为3组,持续硬膜外麻醉组(Ⅰ组,n=30),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0.75%布比卡因:10%葡萄糖=2:1,Ⅱ组,n=30),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0.75%布比卡因:脑脊液=2:1,Ⅲ组,n=30),均选L3,4为穿刺点,分别给予不同的麻醉方法,观察3组高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Ⅱ组和Ⅲ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Ⅰ组,麻醉效果更完善(P<0.05);Ⅱ组起效时间快(P<0.05),Ⅰ组慢(P<0.05);3组均有不同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Ⅲ组平稳(P<0.05);Ⅲ组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结论:CSEA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中有较高的可行性,其安全性不亚于硬膜外麻醉,其中,等比重较重比重液起效时间更为缓和,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阻滞更完全更适合粗隆间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
作者:李晓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酒精中毒患者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酒精中毒患者14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1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干预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与临床依从性,并行统计学分析讨论。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期间跌倒共3例(4.2%),脱管共2例(2.8%),无坠床与误吸发生,临床依从率为94.3%,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积极提高患者的依从程度,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马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12月,在福州儿童医院就诊的新发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12例为病例组,同期非过敏性紫癜患儿112例为对照组。采用应用凝集法进行-MP检测,采用13C标记的尿素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无相关性。结果:病例MP阳性者34例,阳性率为30.35%,对照组12例,阳性率为10.71%;病例组C13呼气试验阳性者30例,阳性率为26.79%,对照组16例,阳性率为14.29%。病例组MP和C1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优时比OR=2.83。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相关性。
作者:林世光;曾晓明;吴雪梅;林珊;张忠龙;郭瑞官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正常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会阴保护接生技术,研究组应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会阴侧切率、产后会阴疼痛及会阴裂伤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的会阴完整率、会阴裂伤Ⅰ度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及术后会阴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第2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正常分娩中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能有效提高分娩质量,减轻会阴裂伤及产后会阴疼痛程度,减少会阴侧切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芬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护理体会。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全面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8例。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加强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全面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杨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86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把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以常规的护理方法,分析43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前的生命质量和不良反应,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43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后的生命质量和不良反应。2组患者生命质量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情况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不良的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仉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治疗下肢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治疗的3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3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评分等。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骨科护理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加快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云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简单全面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6名,用抽签的方法将这36名患者随机分为2个小组,即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在围手术期护理当中,我院为实验组予以舒适护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之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36名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和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n=18)采取舒适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n=18)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同时,实验组(n=18)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明显低于对照组(n=18)。结论:经过实验证明,在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当中采取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能够达到预期好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在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当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选取从2012年9月~2013年9月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其中有110位患者经过MRI检查以后确诊为脑梗死,有90位患者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并选取同期的100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对比。结果: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分叉部位内膜中层厚度方面,脑梗死组明显比对照组与TIA组高(P<0.05)。在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以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方面,TIA组低于脑梗死组,脑梗死组低于对照组。在血管搏动指数以及血管阻力指数方面,TIA组高于脑梗死组,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斑块是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内容,其中斑块的形成同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者:史艳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价血糖水平在预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在院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A、B2组,A组为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B组为在院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对2组患者在入院第2、4、7天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第2天血糖水平处在一个较高的范围,但在入院后第4天、第7天B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进行血糖水平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肺部感染,也说明高血糖是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的血液透析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保护性护理,分析2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平均使用寿命明显长于对照组,平均内瘘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护性护理措施能有效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叶永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与观察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直肠癌患者90例,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4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与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与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以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93.5%,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81.2%,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对比得知,2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痛苦。
作者:刘玉儿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2组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另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14天,实验组加采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91.4%,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只有60.0%,2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实验组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及胫神经运动传导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甲钴胺片的治疗效果,且联用药物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治疗)与观察组(联用运动疗法)各29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远期效果以及复发原因。方法:选择2003年4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接受自发性气胸治疗的患者48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1个月~125个月,分析其随访结果。结果:487例患者中有448例患者成功进行随访,随访率为91.99%,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12%。随访期间有31例患者气胸复发,复发率为6.92%,16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患者术后复发与年龄、肺大泡累及叶数以及拔管前肺复张程度有关,患者的手术方式、肺泡数目、肺泡大小以及位置等与复发无关。结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式为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仍可出现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症状。自发性气胸的术后复发与患者的肺复张程度、肺大泡累及叶数以及患者的年龄等有关,手术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肺均匀完全复张,从而防止气胸症状的复发。
作者:程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明显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玉贵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