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arietene ProGrip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与UHS补片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郭金培

关键词:复合补片, UHS补片, 疝修补术, 成人腹股沟疝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应用Parietene ProGrip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与UHS补片2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临床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90例成人腹股沟疝病人,均采用前路开放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137例病人采用Parietene ProGrip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153例病人采用UHS补片,按使用不同补片修补方式分为ProGrip组(比较组)和UHS组(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中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切口并发症(包括术后切口发生血肿、血清肿、切口感染)。结果:2组病人在手术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术后平均住院日上无显著性差异(P=0.825),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36)。结论: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使用Parietene ProGrip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2组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另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14天,实验组加采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91.4%,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只有60.0%,2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实验组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及胫神经运动传导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甲钴胺片的治疗效果,且联用药物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滨州市328例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V)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滨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间,共计328例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数据。对全部328例患者根据有无转移淋巴结转移等分为2组,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计197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组是131例,患者年龄分布42~65岁,年龄中位数54。2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V 与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淋巴转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水平为15.1(13.6~16.3)%,未见淋巴转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1.9(12.0~13.6)%,可见乳腺癌有淋巴转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水平显著高于未见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8673.500,P <0.05)。结论: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值的变化对判断乳腺癌是否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当乳腺癌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13.6%时,应警惕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所以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警作用。

    作者:刘观斌;崔向芹;段海玲;田文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儿童乳牙根尖周炎96例的临床治疗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儿童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6例乳牙根尖周炎患儿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研究组予以根管内注射Vi-tapex糊剂治疗,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7.08%,治疗后SBI、PD、PL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糊剂较之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改善牙周袋深度等临床监测指标水平。

    作者:张傲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2种方法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置换组和复位组2组,对置换组患者行肱骨头人工置换手术,对复位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手术。结果:置换组全部患者中,42例评分为优秀,14例评分为良好,优良率高达91.8%;复位组患者中,43例评分为优秀,11例评分为良好,优良率高达88.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2种方法对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秀超;时战岭;谢文聪;李燕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全程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前体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30分钟、术后及苏醒时体温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季天姝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冠心病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方法:择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参照组(37例)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TC、TG、LDL-C及HDL-C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7.3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3.51%)明显优于参照组(81.08%,35.14%),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

    作者:宋丽娟;宋孝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4例患者,其接受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2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术后感染、再手术率对比,差异均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叶切除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冬;边明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6月治疗的36例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36例结直肠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3±0.3天,平均出血量64.7±10.4mL,3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并未出现出血、感染、口漏、口狭窄等问题,患者正常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减少并发症出现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桂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对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成效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对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内容包括患者及家属的早期心理干预及死亡教育,疼痛、恶心、呕吐及其他症状的控制,环境改善等。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前及实施3个月后,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能提高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医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明显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玉贵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EMR)及粘膜剥离术( 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3例给予内镜黏膜剥离术( ESD术)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给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EMR)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黄金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中医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在术后进行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和中医康复护理,并对治疗和护理后的患者进行HSS膝关节评分和随访。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膝功能得到改善,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固定时效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和中医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患膝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乔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治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细菌培养平均转阴时间分别为8.5±1.3天和13.2±2.1天,观察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高、起效快、安全性好,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5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8)。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和肺功能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明显升高,丙二醛(MDA)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机体组织损伤,有利于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作者:曲伟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简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以刊登伤(病)残医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管理、预防、临床、康复、护理等工作的各级医疗机构的领导、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为宗旨。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4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亚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闭合牵引复位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老年患者均采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观察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位情况和疗效。结果: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术后疼痛部位明显减轻,随访时间6个月~1年,术后活动早,愈合时间早。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活动,操作简单,临床上较适合老年性手术的患者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地佐辛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并治疗骨科患儿中随机性抽取60例小儿骨折患儿进行研究和分析,ASAⅠ~Ⅱ级,并将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20例。 A组患儿给予地佐辛静脉镇痛,B组患儿给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C组患儿给予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观察并记录3组患儿在实施手术4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36小时以及48小时后的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实施手术以后,3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后的患儿,在手术中使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其效果好,术后疼痛指标和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孙晓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接收的117例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56例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61例予多潘立酮治疗,分析2组临床疗效、临床生理指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且临床生理指标各项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患者血管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划分为肾损害组与无肾损害组,并对2组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组年龄、尿酸和收缩压是脉搏波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或P<0.01);尿酸、收缩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是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组血管功能损害较无肾损害组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肾脏后,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尿酸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这些因素可进一步加重血管功能损害。

    作者:张媛;赵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