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单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和临床治疗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帅;郭魏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羊水栓塞的诱发因素及临床诊断,探讨预防抢救措施。方法:对5例羊水栓塞的发病诱因、诊断、抢救经过、产妇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抢救成功,2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40%。以呼吸困难、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起病的病例,抢救成功率低;以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迟发性病例,抢救成功率高。结论:严格遵守产科操作常规,早诊断、早治疗,快速建立呼吸通路,多条循环通路,及早行子宫切除术是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和挽救孕产妇生命的关键。
作者:胡玉娥;高海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4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3.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 PE)治疗各类急慢性重症肝炎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情况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结果:PE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 PA)、胆碱脂酶( 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升高(P<0.05),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下降(P<0.05),提示生化指标等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PE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PE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是重症肝炎治疗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琴;赵媛;张建军;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51例基于对照组加用负荷深呼吸训练,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5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肺功能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传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总结30例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采用病情观察、控制血糖、疼痛护理等护理方法,总结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实施针对性计划性护理,血糖均控制在正常水平。随访1~2年,根据断肢再植的功能标准进行评定,有2例患者断肢虽初成活,但是功能恢复不够理想确认为手术失败,根据标准评分,25例成活并功能恢复为优良,有3例成活但功能恢复较差为中,另有2例再植失败为差,成活率为93.33%。结论:针对断肢再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点而制定特殊护理方案,能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断肢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志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比相同剂量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与单纯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 EA)在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便更好地为此类手术的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中,随机抽取90例并分为3组,持续硬膜外麻醉组(Ⅰ组,n=30),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0.75%布比卡因:10%葡萄糖=2:1,Ⅱ组,n=30),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0.75%布比卡因:脑脊液=2:1,Ⅲ组,n=30),均选L3,4为穿刺点,分别给予不同的麻醉方法,观察3组高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Ⅱ组和Ⅲ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Ⅰ组,麻醉效果更完善(P<0.05);Ⅱ组起效时间快(P<0.05),Ⅰ组慢(P<0.05);3组均有不同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Ⅲ组平稳(P<0.05);Ⅲ组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结论:CSEA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中有较高的可行性,其安全性不亚于硬膜外麻醉,其中,等比重较重比重液起效时间更为缓和,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阻滞更完全更适合粗隆间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
作者:李晓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以刊登伤(病)残医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管理、预防、临床、康复、护理等工作的各级医疗机构的领导、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为宗旨。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针灸联合红外线(TDP)加超短波治疗面瘫(周围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面瘫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2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瘫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红外线加超短波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丽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与观察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直肠癌患者90例,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4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与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与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以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93.5%,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81.2%,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对比得知,2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痛苦。
作者:刘玉儿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2种方法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置换组和复位组2组,对置换组患者行肱骨头人工置换手术,对复位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手术。结果:置换组全部患者中,42例评分为优秀,14例评分为良好,优良率高达91.8%;复位组患者中,43例评分为优秀,11例评分为良好,优良率高达88.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2种方法对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秀超;时战岭;谢文聪;李燕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电喉镜下射频治疗与CO2激光治疗咽喉部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咽喉部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电喉镜下射频治疗者20例,纳入观察组,行CO2激光治疗者1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咽喉部功能恢复情况及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61,P=0.02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3.3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x2=8.023,P=0.018)。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00%,而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0.00%,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x2=9.258,P=0.006)。结论:电喉镜下射频治疗咽喉部乳头状瘤,术后患者咽喉部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马金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儿童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6例乳牙根尖周炎患儿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研究组予以根管内注射Vi-tapex糊剂治疗,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7.08%,治疗后SBI、PD、PL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糊剂较之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改善牙周袋深度等临床监测指标水平。
作者:张傲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7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和31例乳腺癌患者,对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高频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89.66%,乳腺癌的符合率为90.32%。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相似性,但典型表现差异明显。乳腺纤维瘤的0级、1级血流信号高于乳腺癌,2级、3级血流信号低于乳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纤维瘤、乳腺髓样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胡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4例患者,其接受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2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术后感染、再手术率对比,差异均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叶切除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冬;边明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腰间盘突出症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肢体功能锻炼,加强基础护理,对病情进行观察,做好康复指导。结果:50例患者经过科学的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加强腰间盘突出症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丛广霞;于丽敏;赵艳丽;张桂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分析彩超检查诊断壶腹部、胰头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56例胰腺壶腹部、胰头部占位病变患者,均应用彩超进行检查,并通过病理实验确诊。结果:术前彩超检查确诊:腹部癌者24例,胰头癌者26例,误诊为壶腹结石者2例;总胆管下段结石者2例,慢性胰腺炎误诊成胰头癌者2例。与病理实验确诊结果相比,彩超诊断的符合率约为89.29%。结论:彩超检查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品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2组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另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14天,实验组加采用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91.4%,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只有60.0%,2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实验组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及胫神经运动传导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长春西汀与甲钴胺片联用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甲钴胺片的治疗效果,且联用药物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社区中心就诊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生的肺炎。 CAP患者的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均为经验性治疗,初始抗菌药物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和总体诊疗费用均产生很大的影响。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是氨苄西林为半合成的光谱青霉素,属氨基青霉素类。系通过与细菌主要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起作用特点是光谱,不耐青霉素酶。舒巴坦本身抑菌作用较弱,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抑制药,与氨苄西林联合应用后,可增加氨苄西林抗多种β内酰胺酸降解的能力,对氨苄西林产生明确的增效作用。左氧氟沙星是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阻断DNA复制,防止细胞体、细胞核的分裂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起到杀菌作用。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不仅有效覆盖CAP的主要致病菌即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而且对厌氧菌、分枝杆菌等也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我社区中心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治疗的 CAP成年患者100例,年龄20~70岁,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的成年CAP诊断标准,无心、肝、肾、造血系统合并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例,对照组头孢替唑钠注射液50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药费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凤桐;王英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析甲状腺癌进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甲状腺癌患者7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进行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进行甲状腺近全切术,比较2组的临床有效率、转移、复发、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5%、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15.52,P<0.05)。结论:甲状腺癌进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海彦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