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宗国宾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探索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治疗的更为有效、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28例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及观察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分析对比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⑴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85%)(P<0.05);⑵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⑶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肺部感染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胸部外伤所致的肺部感染既有诊断价值又有治疗价值,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智;王军岐;张保平;雷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保胎灵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保胎灵单药治疗组和联合黄体酮治疗组,对照分析2组患者保胎成功率、雌孕激素的升高作用等。结果:孕周<8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84%(65/77)、81%(62/77),孕周≥8周时分别为79%(61/77)、66%(51/77),总保胎成功率73.4%。观察组患者不同孕周雌孕激素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保胎灵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迪丽努尔·达吾提;帕提曼·肉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联合降压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顽固性高血压患者2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用活血通络汤和抗高血压药2-3类小剂量联合用药,对照组仅使用抗高血压药2-3类小剂量联合,疗程8周,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存在。结论:活血通络汤联合降压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张新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技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4例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合并伤的同时,早期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内固定手术。结果:18例存活,3例死于胸腔出血、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随访3个月~18个月,17例恢复独立行走,2例患者在拐棍的辅助下恢复行走能力。结论: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的骨盆骨折合理应用 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简单,有效,急诊骨盆前环外固定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对大部分病人,可以作为终的治疗手段,起到很好的疗效。
作者:陈华龙;贺友生;李思云;黄晓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在手术治疗前后及过程中实施配套护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手术配合护理措施。结果:36患者成功治愈,死亡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死亡原因主要包括颅脑严重挫裂伤、脑干严重损伤及并发严重脑病。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严重疾病,临床手术及时治疗是减少死亡的关键因素。但正确有效的临床配套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的必要措施。
作者:徐风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及其安全性的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纳洛酮应用。将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动脉压力、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对照组PaO27.32±0.82 kPa,PaCO27.52±0.82 kPa,PASP6.41±0.98 kPa;观察组PaO27.31±1.21 kPa, PaCO27.58±1.03 kPa,PASP6.36±0.97kP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aO28.24±0.95,PaCO26.48±0.92 kPa,PASP5.62±0.35kPa;观察组PaO210.72±1.22 kPa,PaCO26.02±0.40 kPa,PASP9.83±1.89kP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28%,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禹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利用闭合手法和手术开放整复跖跗关节骨折以及脱位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42例,其中进行闭合手法整复的有20例,进行手术开放整复治疗的有22例,对患者治疗后走访1~2年,对患者的足形、功能等进行对比评定。结果:采用闭合手法进行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60.5%,采用手术开放治疗的有效率为75.3%。结论:除了少数轻微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在复位之后,通过石膏外固进行治疗可以痊愈,在临床上应该对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徐海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对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鼻窦炎口服液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2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窦炎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良好,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艳芳;李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以CT技术诊断癫痫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共收治71例确诊为癫痫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先行脑电图(EEG)检测,再行颅脑CT检测,综合对比2次检测的差异。结果:检出率对比显示,EEG检测下,阳性率为88.7%(63/71),CT检测下,仅为71.8%(51/71),2组对比,CT效果明显更差,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CT诊断能进一步检测出患者的具体病因,51例阳性患者中,有脑梗死11例、颅内肿瘤12例、脑出血5例、脑寄生虫病2例、脑血管病9例、颅内钙化7例、先天畸形3例、脑萎缩2例。结论:CT诊断在癫痫检出率上并不占有优势,但却能很好地检测出具体病因,这对疾病的针对性治疗有积极意义,因此需要合理地采用。
作者:刘梁新;简忠庆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面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70例,电脑随机分成A、B 2组,A组患者接受序贯疗法,即先服用埃索美拉唑和阿莫西林5天,后服用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5天。B组患者接受传统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服用10天)。治疗结束1个月后,患者复查,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结果:接受序贯疗法的A组患者治愈率为88.57%,远优于三联疗法治疗的B组患者治愈率62.86%,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A组发生率为8.57%,B组为14.29%,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三联疗法,序贯疗法是更为有效的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掌朝;孟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临床对策。方法:2013年4月我院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2例,搜集其临床护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经过临床积极治疗与有效护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天,安全出院。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临床并发症的预防,积极配合临床医师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李鲁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治疗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因创伤性休克来院急诊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2例是由急救车送入院,并给予院前急诊治疗,94例是由患者家属送入院,未施行院前急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急诊入院组抢救成功率93.8%,高于家属送入院组的74.5%;MODS发生率5.4%,低于家属送入院组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院前急诊治疗干预有利于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MODS发生率。
作者:陈志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AFP、AFU、CA-199、CEA等肿瘤标记物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对照分析不同大小肿瘤直径的肝癌于肿瘤标记物之间的关系,评估肿瘤标记物在肿瘤与非肿瘤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差异。结果:AFP、AFU、CA-199的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逐渐升高,而CEA与肝癌肿瘤直径的大小关系不大。AFP和AFU的联合检测提高PHC的诊断率,CA-199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病灶的大小及肿瘤分期。结论:AFP、AFU、CA-199联合检测提高PHC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及假阳性率,可以作为诊断PHC的常规联合项目,而ECA不能作为PHC诊断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艾买提江·克日木;阿不都拉·热合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高频超声探查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征象及价值。方法:对103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高频及低频探头对右下腹及全腹进行超声检查,对异常回声进行仔细观察,进行必要测量记录,分析总结声像特征,对宜行急性手术者行阑尾切除术,随后送材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经手术证实病理9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6.3%(82/95)。结论: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为临床提供科学、客观的诊断价值,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性,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建国;刘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随着我国面临老龄化问题,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1】。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方面变化,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差的特点【2】,在透析中更易发生并发症,给治疗护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做好老年患者护理,对于提高老年患者透析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菊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妊高征产妇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妊高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全面的心理护理,细致的病情观察及药物护理等。比较2组患者分娩方式,胎儿结局和疾病控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病情控制更理想,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更高,产妇难产、子痫、先兆子痫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全面、规范、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妊高征患者病情,减低产妇子痫发生概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应推广于临床。
作者:焦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手足口病在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它是由数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感染所致引起的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2011年7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住院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共计167例,选择早期并无神经系统受累而在恢复期出现易惊现象者共6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2天,体温38.5℃左右,无寒颤及抽搐;皮疹多见发热1天后出现,分布于手心、足底、臀部,约4天后逐渐消退;口腔内可见红色疱疹;无头痛及呕吐,无昏迷及肌肉震颤,无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将其随机分为2组,以甘露醇治疗为治疗组,以钙剂治疗为对照组,观察手足口病恢复期患儿出现易惊时的疗效。
作者:李萍;何培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38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1.5%,实验组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生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胰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华东;曹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靶控输注和七氟烷吸入2种麻醉方式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唇裂患儿30例分为2组,每组15例。 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6u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ng/ml;S组:吸入七氟烷,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ng/ml。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手术开始即刻、术中30分钟、拔管后1分钟时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麻醉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诱导前相比P组术中30分钟MAP、HR均明显降低,S组拔管后1分钟MAP、HR均明显增高,2组BIS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间比较拔管后1分钟MAP、HR、BIS均有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P组术后躁动1例,S组有8例;恶心呕吐S组有1例。结论:异丙酚TCI组术后清醒质量高;七氟烷组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二者均能安全有效应用于婴儿唇裂修复术。
作者:李艳清;杨狄;商春梅;骆龙坤;赵越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