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艳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收治的住院高血压患者80例临床护理估计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80例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通过临床护理估计及干预,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减少及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丛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将我院急诊部2013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20例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珊;王志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钼靶检查对早期乳腺癌微钙化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对常规检钼钯查中发现的45例可疑恶性乳腺微钙化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45例可疑恶性乳腺微钙化病变中,良性7例,恶性38例,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钼钯诊断正确率84.4%。结论:通过钼钯检查可清晰显示乳腺钙化灶的分布和形态,从而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姜微;陈志仁;梁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针对老年精神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精神科住院的6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参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要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06%,参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6.47%。2组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针对在老年精神科病房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减少护患纠纷情况。
作者:李建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子宫楔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子宫腺肌病行子宫楔形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年临床症状均较前明显改善,痛经消失或明显改善、月经量明显减少。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子宫楔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有效方式。
作者:王九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50例不同部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头颅CT定位下行简易立体定向锥颅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结果:50例患者术后存活43例,存活率86%。存活者采用ADL分级:Ⅰ级为9例,Ⅱ级为10例,Ⅲ级为15例,Ⅳ级为5例,Ⅴ级为4例。恢复良好( ADLⅠ级+ADLⅠⅡ级+ADLⅢ级)者达68%。结论: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适应证广泛及廉价等优点,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提高生存质量。便于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文刚;马忠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早期乳腺癌患者5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切除乳房原发灶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的生存率为96.0%,对照组为92.0%,2组的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皮缘坏死、切口感染、上肢淋巴性水肿和上臂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会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直肠癌是外科较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佳的治疗方法,其中50%~60%需要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结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正常的排便方式,需终身使用人工肛门,这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因而,结肠造口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冯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心理压力又称心理应激、心理紧张。它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所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1]。随着不断发展的医疗事业,社会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医患关系紧张,尤其是儿科,因为儿科工作有其特殊性。本文认为儿科医护工作者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儿科疾病特点、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紧张的医患关系、工作繁重,人力资源不足,这必然会造成儿科医护人员情绪不稳及不良的心理状态,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所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或缓解这种压力,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医疗的要求,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
作者:张晓红;孙德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1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采用膝关节活动范围( ROM)和Lysholm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优16例,良7例,优良率92%;对照组优4例,良5例,优良率3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ROM和Lysholm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综合康复的介入能使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作者:崔国良;王延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超声应用于血液透析造瘘术前血管进行观察、评价。方法:对52例患者,使用PHLIPS DH11型彩超,在造瘘术前对动静脉进行血管方面的超声检查。依据术后52例患者情况,对术前超声评价的标准进行总结。结果:⑴手术中放弃8例:其中2例头静脉位置太深、内径太细约1.2mm以内;2例桡动脉管壁钙化;4例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显著狭窄。⑵进行造瘘术的有44例:造瘘失败4例,成功40例;失败原因:2例通过血管的血流量不足,透析无法满足,2例术后形成血栓。⑶评价术前超声的标准。结论:运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对造瘘术前动静脉血管声像图表现进行检查、评价血管的标准,对适宜造瘘的患者进行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廖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手法矫正联合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30例腰椎间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法矫正联合推拿按摩治疗,治疗组单独运用推拿按摩治疗。治疗1个月后,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标尺法评分进行比较。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视觉模拟标尺法评分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半年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采用手法矫正联合推拿按摩治疗的方案,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且复发率较低,在临床中可考虑借鉴使用。
作者:郭永红;刘海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6月诊断为小儿腹泻的患儿80例,将其随机的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补液,口服蒙脱石散,使用微生态调节剂,纠正酸碱平衡离子紊乱以及其他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天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临床效果好,值得借鉴。
作者:曾召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体会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进行X线、CT扫描、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3种不同骨折检查方法对患者骨折情况显示比较,总检查有效率每2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性比较,X线与CT扫描、CT扫描并三维重建之间准确性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扫描与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T扫描并三维重建对损伤的骨关节可直观显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骨关节损伤诊断方法,对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那些必须行切开复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24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病例,男16例,女8例,年龄6~11岁,平均8.5岁。术前常规化验、心电图、胸片、患肢肘关节正侧位片,全麻或臂丛麻醉,取肘关节前内侧L型切口,先探查修复肱动脉、正中神经,然后显露并复位肱骨髁上骨折,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前臂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拍片见骨痂后撤石膏、克氏针,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4例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活动良好,21例肘关节屈伸达正常范围,1例较正常范围小10度,1例较正常范围小20度,1例轻度肘内翻。结论:对于手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前内侧入路优于其它入路,值得推广。
作者:刘祥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究Ivor-Lewis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013年我院收治入院的186例食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资料,其中使用Ivor-Lewis手术的患者98例,称为观察组,采用其他手术方法的是88例,称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的死亡率、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康复时间。结果:采用Ivor-Lewis手术的病人术中出血量相对其他手术相差无几,其他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Ivor-Lewis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治疗食管癌的佳方式。
作者:潘忠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临床病例探讨产后出血原因以及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所有3032产妇资料及16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产后出血原因以及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结果:分析临床资料可知,产妇的缩宫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的162例患者中出现缩宫乏力患者73例,占总数的45.06%,其他因素包括产妇年龄、胎次、贫血、胎盘前置情况以及生产方式的选择。产前进行孕期保健及护理干预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概率显著低于未进行孕前干预护理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临床资料,探讨了导致临床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上提前预防该情况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阿米娜·哈斯木汗;李晓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索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12月在本院治疗的24例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本院同期治疗的糖尿病前期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治疗的同时实施行为转变理论进行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患者进行回访和调查,对患者的满意度、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结果: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0%、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良率为95.8%;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8.0%、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良率为75.0%,经统计学分析,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患者的满意度、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并且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可以有效的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时的配合程度,患者的满意度和疗效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作者:李妙玉;王展;王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a-2b干扰素(a-2b IFN)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72周时的临床疗效。方法:恩替卡韦(用药4周)联合a-2b干扰素治疗120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疗程72周。检测120例患者在治疗48周、72周时HBV DNA及HBeAg、HBsAg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120例患者的HBV DNA 不可检测率为93.3%,HBeAg阴转率为93.3%,HBeAg转换率56.7%,HBsAg阴转率0;治疗72周后,120例患者的HBV DNA不可检测率为97.5%,HBeAg阴转率为94.1%,HBeAg转换率70.8%,HBsAg阴转率33.3%。结论:恩替卡韦用药4周后联合a-2bIFN治疗高病毒载量CHB,随疗程由48周延长至72周,疗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志敏;季宝玉;李琳;张聪敏;陈凤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药物咨询在药学服务中的实践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开展药物咨询前后各2年间的各10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开展药物咨询前的1000名门诊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药物咨询后的1000名患者设为试验组,对2组患者的用药差错情况及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共计发生用药差错22例次,用药差错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中共计发生用药差错87例次,用药差错发生率为8.7%,试验组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发现,试验组有967名患者对药学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有765名患者对药学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为76.5%,试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学服务中开展药物咨询能有效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田俊发;郭忠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