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静;董崇杰
目的:分析阴道彩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站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阴道彩超诊断图像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阴道彩超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查出68例异位妊娠患者,查出率为90.7%(68/75);误诊4例,误诊率为5.3%(4/75);漏诊3例,漏诊率为4%(3/75)。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阴道彩超诊断,具有图像简单清晰、诊断快捷、定位准确等多种优点,能够用作异位妊娠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将我院急诊部2013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20例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珊;王志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护理记录常见缺陷,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方法:抽查195份出院病案护理记录,对存在问题进行统计。结果:65份病历护理记录存在缺陷,缺陷频次152次。结论: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护、患间的沟通;重视护理人员的在岗教育;加强病历环节质量控制;落实奖惩制度。
作者:李焱莎;黄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针对脑瘤患者术前开展护理干预对其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瘤患者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于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前便开展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与术后满意程度,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的SAS评分为35.6±1.7分,护理总满意程度为95.3%,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瘤患者开展术前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延长生存期。
作者:陈明莹;朱瑞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模式,试验组采用清肺饮加减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疹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皮疹严重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仅有1名患者出现局部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中有4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光敏感、2例局部瘙痒和1例局部刺激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皮疹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体会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进行X线、CT扫描、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3种不同骨折检查方法对患者骨折情况显示比较,总检查有效率每2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性比较,X线与CT扫描、CT扫描并三维重建之间准确性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扫描与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T扫描并三维重建对损伤的骨关节可直观显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骨关节损伤诊断方法,对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术,对照组常规进行小切口超声乳化方法并人工晶体术。结果:治疗组的视力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治疗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好,对于预后生活质量有很大促进改善作用。
作者:孙朝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都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的视力都有明显提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明显( 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2.5±1.7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26.5±3.2mm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改善视力,降低眼压,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戴新;骆军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近5年来择期剖宫产持续上升的原因,并对其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89例择期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成立由2位高年资妇产科主治医师、1名助产士、2名护士组成的调查研究小组,分析病历,明确手术指征,对每位患者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询问主管医生剖宫产的具体原因,对产妇、家属及产科医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深入了解并分析,分析各项数据及信息。结果:89例有医学指征实施择期剖宫产的为12例,占13.48%;因社会因素实施择期剖宫产的为77例,占86.52%。结论:社会因素是现阶段择期剖宫产的主要原因,给产妇和婴儿带来严重的医疗隐患。对围生保健和孕产妇积极加强系统管理,在产前积极进行健康教育,使孕产妇及家属树立阴道分娩的信心;只有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伊文军;陈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癌肾脏全部切除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肾癌患者40例,全部采用腹腔镜下肾脏全部切除,搜集其临床护理方法。结果:40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无任何临床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肾脏全切属于微创手术,术后加以精心的临床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其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长爱;王君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急性阑尾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并需要手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中观察患者的出血量,手术后观察患者的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的时间。结果:分析上述102例患者的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优于开腹手术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但两者各有优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
作者:张海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阐述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治疗体会,为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80例膀胱肿瘤手术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腔镜组和非腔镜组,每组各40例患者。腔镜组行经尿道电切术进行治疗,非腔镜组行传统开放性膀胱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情况。结果:腔镜组患者疗效优于非腔镜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术后复发率低。对比2组患者对应项目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显著,具有术后复发率低,治疗好等优点,因此,应在膀胱肿瘤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吾坦·木塔力夫;唐津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同程度骨骼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汇总观察泉州市第一医院血液科2000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65例,按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为化疗联合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对照组仅单纯化疗。按疼痛分级标准比较治疗前后骨痛缓解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钙水平变化情况,比较骨骼X线影像学的改变,以及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骨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血钙浓度正常率为71.43%,对照组为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X线摄片结果无明显变化,对照组5例在治疗后骨质病变程度较前进展。结论:在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帕米膦酸二钠能有效缓解骨痛,降低血钙水平,值得尽早应用。
作者:黄涛;刘德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94例,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患者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2组AMD、SSS、FMA评分及睡眠质量改善率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情况及睡眠质量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在脑梗死后抑郁症中具有积极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俊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2年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儿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随机抽取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60例作为实验组,对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并分析2组护理效果的不同。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中使用优质护理能提高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华明;张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NICU收治的多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及重症患儿,其免疫功能尚未健全,抵抗力差,容易发生感染,是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部门,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4.5~11.4%【1】。而医院内感染又是构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起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的案例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预防与控制,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及防控感染的措施,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魏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使用零感氧连接面罩进行雾化吸入的有效性及用氧安全。方法:对32例采用零感氧连接面罩行雾化吸入的患者进行护理总结、分析。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无1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零感氧连接面罩的使用能提高雾化的有效性,减少患者的护理痛苦,降低人工气道的感染率,从而降低人工气道患者的医疗费用。
作者:李秀萍;丁雪梅;魏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MRI平扫、增强及灌注成像,观察分析成像结果。结果:45例肝癌患者,41例在T2WI和FIR脂肪抑制上呈稍高信号,其余则表现为等信号;TIWI则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分别为31例、5例和9例。在表现形态方面,17例在T2WI或TIWI显示为完整或不完整假包膜。TIWI则动态增强扫描,7例门静脉癌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不均匀的低信号,动脉期信号无明显变化。结论:磁共振成像不仅能清楚显示解剖图像,还能反映肝癌及肝组织病变血供特点,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胡明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正确性,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冠脉造影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比较2组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结果:60例患者中,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47例,占78.3%;心电图检查<50%狭窄程度冠心病与狭窄程度50~70%无明显差异,P>0.05,与狭窄>70%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狭窄程度狭窄50~70%患者冠心病检查正确率低于狭窄>70%,P<0.05。结论:心电图对冠心病中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在狭窄程度>70%的冠心病患者中检查正确率高于狭窄<50%及50~70%患者,临床应加以重视。
作者:张叶杭;刘晓玲;牛向东;周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新生儿湿肺的临床特点及X线特点,了解剖宫产与新生儿湿肺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妇科娩出的新生儿湿肺病例共15例,分为剖宫产组及自然分娩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严重程度、X线特点。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湿肺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组,其严重程度也高于自然分娩组。结论:剖宫产是新生儿湿肺发生的主要原因,具有症状持续时间长、程度重、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特点,临床上应对这部分患儿予以重视。
作者:刘英姿;李新宇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