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患者感觉障碍的康复治疗体会

盛岩松

关键词:中风, 康复治疗, 感觉障碍
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患者感觉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对30例中风患者感觉障碍康复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自述症状消失,与健肢比较无明显差异15例,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70%。结论:中风患者主要为感觉障碍严重影响康复水平,通过感觉的相关训练,即便是中风数年之后的患者仍有恢复。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风患者感觉障碍的康复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感觉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对30例中风患者感觉障碍康复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自述症状消失,与健肢比较无明显差异15例,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70%。结论:中风患者主要为感觉障碍严重影响康复水平,通过感觉的相关训练,即便是中风数年之后的患者仍有恢复。

    作者:盛岩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镜下止血治疗。结果: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后,有效止血的患者有19例,有效率为63.3%;实验组进行内镜下止血的治疗方法后,有效止血的患者有28例,有效率为93.3%,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且创伤性小、不良反应少,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阿米那.买买提吐尔逊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基于超声对血液透析造瘘术前血管的观察和评价

    目的:对超声应用于血液透析造瘘术前血管进行观察、评价。方法:对52例患者,使用PHLIPS DH11型彩超,在造瘘术前对动静脉进行血管方面的超声检查。依据术后52例患者情况,对术前超声评价的标准进行总结。结果:⑴手术中放弃8例:其中2例头静脉位置太深、内径太细约1.2mm以内;2例桡动脉管壁钙化;4例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显著狭窄。⑵进行造瘘术的有44例:造瘘失败4例,成功40例;失败原因:2例通过血管的血流量不足,透析无法满足,2例术后形成血栓。⑶评价术前超声的标准。结论:运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对造瘘术前动静脉血管声像图表现进行检查、评价血管的标准,对适宜造瘘的患者进行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廖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迁延性腹泻病的护理

    迁延性腹泻病常见于3岁以下的婴儿,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除胃肠道症状外,常伴有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我科从2010年8月~2012年8月,共收治32例,在治疗过程中,饮食、输液、观察等的良好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瑞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恩替卡韦联合a-2b干扰素抗乙肝病毒72周的疗效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a-2b干扰素(a-2b IFN)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72周时的临床疗效。方法:恩替卡韦(用药4周)联合a-2b干扰素治疗120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疗程72周。检测120例患者在治疗48周、72周时HBV DNA及HBeAg、HBsAg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120例患者的HBV DNA 不可检测率为93.3%,HBeAg阴转率为93.3%,HBeAg转换率56.7%,HBsAg阴转率0;治疗72周后,120例患者的HBV DNA不可检测率为97.5%,HBeAg阴转率为94.1%,HBeAg转换率70.8%,HBsAg阴转率33.3%。结论:恩替卡韦用药4周后联合a-2bIFN治疗高病毒载量CHB,随疗程由48周延长至72周,疗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志敏;季宝玉;李琳;张聪敏;陈凤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早期先兆流产的护理方法配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的护理方法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2012年8月~2013年9月选择在我院妇产科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6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2组都给予常规用药与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综合性护理干预,周期为2周。结果:治疗组的成功率为96.9%,对照组为84.4%,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肝、肾功能与尿常规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对早期先兆流产病人,在专科治疗的同时需要加强护理配合,从而使得孕妇顺利度过妊娠期。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刊首语--浅谈伤残医学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并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2年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儿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随机抽取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60例作为实验组,对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并分析2组护理效果的不同。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中使用优质护理能提高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华明;张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平衡疗法”理念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观察“平衡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平衡疗法”和常规按摩干预。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得分均明显增加(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GMFM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与常规按摩干预相比平衡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值得从事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治疗师和特教老师们借鉴和参考,以更好地促进脑瘫患儿功能的康复。

    作者:邱继文;李志锋;王怀林;付春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骨关节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骨关节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以手术治疗,对照组以保守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5%,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伤口窦道不愈合。结论:骨关节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具有显著疗效和各自优势,因此在治疗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义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来氟米特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的IgA肾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的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抽选肾病临床分析患者56例,2组均以激素治疗作为基础,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加用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加用环磷酰胺静脉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82.14%(23/28),高于对照组的75.00%(21/2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8%(4/28),低于对照组的21.43%(6/28),2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在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组内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是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的IgA肾病一种疗效确切的药物,且不良反应小,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吴玉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HbAlc、GLU的关系

    目的:观察肿瘤标志物CA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与代谢性疾病中2型糖尿病患者关系。方法:收集5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与5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标本,分别测定其血清CA199、HbAlc、GLU的值,用成组t检验方法检验统计2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Bivariate Correlations Pearson Two ~tailed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CA199、与HbAlc、GLU的相关性。结果:CA199在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A199与HbAlc、GLU浓度呈正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99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组CA199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GLU)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鞠鹏;白媛媛;张雪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运动想象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下肢痉挛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3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 n=15)和对照组( n=15)。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治疗(45min/次,1次/d)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经改良的 Ashworth评定表(MSS)、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10m快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 MWS)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在MSS、MWS 2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下肢的痉挛改善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作者:朱晓明;商晓英;甘露;代丽娟;刘萍;姜静;黄亮;杨佳滨;毛铁;马晨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8例经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28例,对其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并就其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10.2分钟,平均术后住院4.6±1.5天。28例患者临床效果均十分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的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效果显著,同时由于手术的创伤小、手术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特点,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可作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王传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分析及对策

    目的:研究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分析及对策。方法:针对微生物耐药性的监测与医院的感染控制做出相应的分析并做出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结果:通过本次针对微生物耐药性的监测以及针对意愿的感染控制所作出的相应的分析,我组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论:通过对微生物耐药性的测定并加以分析,可以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感染范围,针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医院内部的感染,从而使院内环境更加安全。

    作者:谢可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零感氧连接面罩在人工气道患者雾化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使用零感氧连接面罩进行雾化吸入的有效性及用氧安全。方法:对32例采用零感氧连接面罩行雾化吸入的患者进行护理总结、分析。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无1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零感氧连接面罩的使用能提高雾化的有效性,减少患者的护理痛苦,降低人工气道的感染率,从而降低人工气道患者的医疗费用。

    作者:李秀萍;丁雪梅;魏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皮肤疮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皮肤疮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难治性皮肤疮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采用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显效27例,占总数的67.5%,有效12例,占总数的30.0%,无效1例,占总数的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显效21例,占总数的52.5%,有效10例,占总数的25.0%,无效9例,占总数的22.5%,总有效率为77.5%,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皮肤疮疡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宋永卫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鼻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实施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全部病人顺利拔除胃管并经口正常进食,无1例发生误吸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体重增加。结论:系统性的吞咽功能训练及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翟景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Ivor-Lewis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013年我院收治入院的186例食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资料,其中使用Ivor-Lewis手术的患者98例,称为观察组,采用其他手术方法的是88例,称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的死亡率、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康复时间。结果:采用Ivor-Lewis手术的病人术中出血量相对其他手术相差无几,其他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Ivor-Lewis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治疗食管癌的佳方式。

    作者:潘忠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利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56例,随访1年,搜集其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临床反应,优41例,占73.2%,良好13例,占23.2%,无效2例,占3.6%。结论:依据临床辅助检查,做出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正确诊断,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王凤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