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葵娣
医院感染严重威胁着住院病人的健康和预后,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控制医院感染作为现代化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已刻不容缓。
作者:崔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分成2组,1组予以髋关节置换术,另外1组予以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术后效果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分级、术后Harris优良率、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2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是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
作者:肖海祥;李林(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油漆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超标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油漆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要求;对工作场所内10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大声强87.0dB(A),小声强66.0dB(A),平均76.2 dB(A),其中3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30.0%,不合格场所主要是包装、搅拌和铁盒岗位。结论:油漆厂作业岗位或工种接触噪声危害因素合格率较低,应该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刘国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期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92例明确诊断腰椎结核者术前正规抗痨治疗至少2周,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1期后路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正规抗痨9~24个月。结果: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2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腰背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复查血沉正常。结论:保守治疗效果差的腰椎结核患者采用1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孔维军;廖文波;俞海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医院职能的不断扩大,各大医院加紧实施院内护士轮转培训,培养护理复合型人才。目前医院内ICU的规模、监测仪器设备及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已成为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标志。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了提高我院普通病房护士的护理技能、培养护理骨干,自2008年10月开始,我院依托ICU,强化院内护士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桂花;房俊娜;崔桂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优质护理服务已在医疗机构实施3年多,各级医疗机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和推进,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医疗服务满意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采供血机构,自2011年4月起也尝试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选择在成分献血者护理服务中应用,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岗位不仅满足了献血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随着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献血护理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将优质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落到献血服务全过程。面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成分献血服务中应用,我们在实践中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操作水准,强化献血服务中的基础护理,更需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想献血者所想,急献血者所急,全心全意为每位献血者服务,切实把血站的人文主义精神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点上,把我们的感激送到每位献血者的心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血站人的优质服务,这也是我们采供血机构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需求。经过2年来的运行优质护理服务岗位得到成分献血者一致好评,献血者服务满意率也由2011年一季度的93.3%,提高到2013年一季度的97.4%,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提升了献血服务满意率,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现将我们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4204例自愿无偿成分献血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施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胸腰椎骨折在骨科临床中是较常见的骨科损伤,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非手术疗法及手术治疗[1],无论采用哪种治疗都面临长期卧床这一现实,围卧床期的治疗及护理是当前医护面临的关键的问题。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我院外科自2008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重症胸外伤患者37例病例资料汇总分析。结果:本组痊愈34例,死亡1例,转院2例。结论:及时、正确的护理是提高重症胸外伤治疗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作者:彭增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临床资料,探讨了解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使用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25例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随访半年~1.5年,对比2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技术辅助下治疗内踝骨折创伤小、复位准确、术后恢复快、效果佳,应以推广。
作者:高立;彤军强;张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恢复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3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性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要在常规性的护理之下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之后,心理状态和康复结果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系统新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身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陈爱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由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疗效。方法:45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并设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45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6例,总有效率7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维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确定。目前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紊等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和水土因素有关。大体类型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其中以结节型为常见,且多伴有肝硬化。巨块型肝癌呈单发的大块状。从病理组织上可分为3类: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二者同时出现的混合型。我国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癌(91.5%)。原发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经门静脉系统形成肝内播散;肝外血行转移多见于肺,其次为骨、脑等。淋巴转移至肝门淋巴结多[1]。
作者:文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本院自2011年9月至今,在心血管专家门诊引入共情,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效果,大大提高了心血管专家门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余蓉生;周金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光棒与直接喉镜协同下会厌囊肿手术气管插管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会厌囊肿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直接喉镜( A)组,光棒+直接喉镜( B)组,记录患者插管前后MAP、HR及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时、插管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诱导前后比较,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分钟、5分钟MAP、HR均有升高且A组高于B组( P<0.05),插管成功率A组86.7%,B组100%。插管时间A组35±12秒,B组22±8秒,B组与A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棒+直接喉镜在会厌囊肿手术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损伤小,时间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
作者:陈英勒;李顺元;林明霞;曾景阳;颜景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老龄人口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有所上升,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渐扩大,因此,在社区开展预防糖尿病足的社区健康教育,预防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陆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护理人员对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安全使用知识了解程度,发现护理人员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为规范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院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科室中,随机抽取临床一线的70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安全用药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我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安全用药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好;不同学历、工作年限及职称的护理人员对知识的掌握有差异(P<0.01)。结论:需加强对护理人员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等方面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培训。
作者:耿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脑电图(EEG)的特点。方法:主要以我院的脑电图结果、部分门诊和住院病历资料为线索,回顾性统计分析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脑电图异常表现。结果:精神发育迟滞脑电图有散在性5~20μV的多形性慢波活动、散在性或爆发性4~7Hz的70~250μV的θ波及发作性尖样放电、棘慢波2.5~5Hz的90~250μV多棘慢综合波、2~3.5 Hz的150~300μV弥漫性或爆发性出现的δ波,异常率高达90.4%,存在高度弥漫性异常。由于致病因素不详,很难确定智力低下程度特征性的脑电图表现。结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异常脑电图表现可客观反映脑细胞生物电活动及脑功能的情况,精神发育迟滞程度越重,EEG表现越异常,对临床具有一定的诊断和参考价值。
作者:董捍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 PU)的临床特征与内镜下特点。方法:将191例PU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老年组56例,非老年组135例,对照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结果:老年组消化不良、不规律性上腹痛、无症状、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心脑血管症状就诊及并发症的比例为42.86%、33.93%、14.29%、19.64%、30.36%和48.21%,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28.15%、9.63%、4.44%、7.41%、6.67%和19.26%(P<0.05),老年组胃溃疡及较大溃疡(直径>2cm)的比例为46.43%和30.36%,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28.89%和17.04%(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熟悉这些特征可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田巍巍;韩晓梅;王昌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各人群的HIV感染情况,为艾滋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统计分析2012年本市的艾滋病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抗体检测数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本区所有来源的HIV抗体检测血清标本,并分析数据。结果:2011~2012年全年检测标本中共计发现HIV感染11例,总感染率为0.21%。在自愿咨询检测、男同性恋者,医院就诊病人中发现感染者,其中男性行为者发现所占比例高。结论: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对有男性行为者应重点监测防控。
作者:李莎;曾春桂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面部软组织创伤的急诊整形修复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入院的176例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所有患者行急诊整形修复,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并且随访1年。结果:所有176例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患者,通过急诊整形美容修复,伤口均为Ⅰ期愈合,美容效果良好,通过术后随访观察1~12个月,未发现伤口瘢痕增生以及错位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急诊整形修复应用于面部软组织创伤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面部外观及功能得到大限度恢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临床推广。
作者:李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