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李佩玲
目的:提高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结果.结果:3例均有典型的病侧舌肌萎缩,CT扫描见病侧舌下神经管扩大,MRI可清晰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3例分别经乙状窦后、枕下极正中和颈上部入路手术,均获全切.结论:舌下神经鞘瘤临床罕见.可分为颅内型、颅外型、颅内-外哑铃型和管内型4种.根据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肿瘤多能全切.
作者:兰新建;万凤凤;岑华;申存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BPH的方法有很多种,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国际公认的治疗BPH微创、安全、彻底、有效和病人痛苦较少的一种手术方法,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作者:任丽萍;孙玉华;曹杰;张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自制铁线抱膝环外固定治疗髌骨骨折67例.根据骨折复位、愈合和功能恢复程度判定,优62例,良4例,可1例.自治铁线抱膝环外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器材量体定做,骨折端稳定,可加强股四头肌舒缩活动,可外敷中药.与手术等其它治疗方法比较,有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作者:王永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们对2001~2007年度收治的98例阑尾周围脓肿按手术组和保守组随机进行治疗,并观察2组的优缺点,我们认为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治疗仍需根据病人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希望本文的治疗经验能为临床处理该疾病提供帮助.
作者:杨青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腹腔穿刺有两方面临床应用,一是诊断性,二是治疗性.腹腔穿刺诊断不清的闭合性腹部损伤、急腹症或慢性腹部疾病有腹腔出血或积液者,如肝脾破裂,包性阑尾炎穿孔,多种原因引起的腹水等 ,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我院2003~2007年应用诊断性腹腔穿刺辅助诊断急腹症,腹部闭合性损伤158例,经手术证实,诊断准确率在90%以上.本文就诊断性腹腔穿刺术(以下简称腹穿)的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陶爱军;杨忠武;于硕;刘亚芝;刘照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革兰染色检测妇科炎性反应阴道分泌物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革兰染色妇科炎性反应阴道涂片700例,观察滴虫、真菌、线索细胞(加德纳菌)、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球菌)、清洁度等;各种病原体相应地用生理盐水法、KOH湿片法、纸片法胺试验、淋菌培养法,分别作对照试验.结果:革兰氏染色法分别检出滴虫82例、真菌131例、线索细胞89例、革兰阴性双球菌36例,对照试验检出滴虫8l例、真菌130例、线索细胞88例、革兰阴性双球菌25例;染色观察清洁度增高者521例,占74.4%;其中杂菌2+以上者为215例,占30.7%.结论;革兰染色法可快速、全面地对妇科炎性反应患者做出初步判断,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病原体初筛手段,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吕晓伟;陆伟;张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孕桐是维持妊娠的重要因素,米非司酮通过与孕桐受体结合而起到阻断孕酮作用,从而引起蜕膜组织变性坏死,一维发绒毛组织变性坏死,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使LH下降,黄体溶解,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产生流产,还使子宫处于兴奋状态,对前列腺素敏感性增高,子宫肌出现收缩.此外还引起子宫胶原蛋白分解,使子宫颈软化扩张促进妊娠物排出.
作者:张杉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肝硬化病人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常合并精神症状.首精神症状的出现往往使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肝性脑病.而在临床上事实告诉我们,肝硬化出现肝性脑病虽有精神症状,但是,有精神症状的肝硬化病人并非仅仅是肝性脑病的表现,有些肝硬化病人的精神异常是与肝病毫无关系的精神反应.
作者:李清珠;邱碰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老年重症肺炎常因症状不典型或并发基础病、合并症而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从本例病人成功救治过程中我们体会到:(1)及时正确诊断,(2)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3)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并辅以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宋志坚;张明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兴奋,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方法.目前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日趋成熟,起搏治疗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虽然人工心脏起搏技术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一治疗,但其安置方法是一种创伤手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性.我科2005~2007年植入永久性起搏器36例,通过系统化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尹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门脉高压患者中发生的一种功能性的肾损害,其预后极差,特别是Ⅰ型HRS,只有肝移植治疗才能获得长期疗效.但是,近期的有关HRS以及腹水的一些病理生理研究进展,推动了对HRS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进展性肝衰竭和门脉高压时,以肾功能不全、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和动脉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急性肝衰竭患者也可发生.HRS是严重肝病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本研究对HRS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程立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2年3月~2008年5月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手法整复、闭合交叉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颗上骨折20例,按照Jupiter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肘关节功能优1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所有病例无Voklmann肌挛缩及骨化性肌炎发生.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疗法治疗儿童髁上骨折,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方法简便易于开发.
作者:陆洪军;王龙;陈士荣;李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对ICU新进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及夜班管理使其尽快掌握专业理论和操作,适应ICU工作,保证ICU护理质量.方法:对13名陆续进入 ICU护士分别进行为期2-4个月的理论、技术及风险管理内容培训、操作考核合格后,独立值夜班后的交接、检查、点评.结果:13名新进护士考核优秀 11名,良好2名,均能在ICU独立上岗.结论:对ICU新进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及夜班管理是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武爱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症,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CHF的治疗在临床上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肯定.我们从2007年4月~2009年5月对94例CHF患者应用卡维地洛(达利全)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段丽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比脑电图(EEG)和头颅核磁共振(MRI)的变化,分析2种检查方法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探讨EEG和MRI检查与脑性瘫痪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脑性瘫痪患儿在康复治疗前后各做1次EEG与头颅MRI,分析其改变及相关性.结果:103例脑性瘫痪患儿EEG异常率为74.8 %,异常表现以广泛性慢波异常为主.MRI异常率为86.41%,异常MRI表现有皮质-皮质下梗死32例(31.1%).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22例(21.4%),脑室旁白质软化(PVL)24例(23.3%),白质多发性脑病4例(3.9%),先天发育畸形7例(6.8%).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2),MRI无明显变化.MRI表现为皮质-皮质下梗死的脑性瘫痪患者脑电图异常表现以广泛性慢波异常为主,占62.5%,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EG和MRI作为脑性瘫痪的辅助检查,各具意义:EEG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脑瘫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变化,MRI对于脑性瘫痪脑损伤定位意义更大.
作者:王立苹;李晓捷;吕智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骨科病人主要是脊柱和下肢手术的病人术前排尿训练和术后排尿的护理干预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患者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方法:将200例行脊柱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术前3天练习床上卧位排尿训练,术后根据患者的个性进行良好的心理和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术前训练首次与末次排尿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表明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骨科病人主要是脊柱和下肢手术的病人术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王红;张润芝;王玉兰;刘艳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报告伸(足母)短肌岛状肌瓣修复胫骨下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4年9月~2008年1月,应用伸(足母)短肌岛状肌瓣修复胫骨下端软组织缺损6例,男4,女2.年龄23~44岁平均31岁,切取的肌瓣面积为2.5cm×3.5cm至3cm×4cm.在肌瓣上行1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足部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的肌瓣完全成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愈合.结论:该肌瓣具有的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而且较薄,适宜修复胫骨下端软组织的缺损.
作者:王勇;袁伟东;王天学;安永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注重操作前、中、后的护理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家长的满意程度.方法:对150例患儿在小儿静脉输液时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和几点护理方法.(1)穿刺技术.(2)固定方法对.(3)光线的选择.(4)药物渗漏的护理方法.(5)输液反应.结果:2009年1月~2009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150例患儿中,142例均是1次静脉穿刺成功,7例发生药物渗漏,1例发生输液反应.结论:掌握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可以保证静脉输液得顺利进行,可以促进护理质量提高,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张春艳;许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于截瘫尿失禁的男性卧床病人,接尿成为临床护理及家属护理中的一件难事.临床上多采用留置导尿或用避孕套连接引流袋引流,前者需要每日膀胱冲洗,经常更换尿管,易造成尿路感染,不宜久用;后者透气性差,胶布固定不当常易引起局部水肿,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慢性病人用小便器接尿影响翻身活动,易洒于床上,成功率低.我科采用1次性保鲜袋接尿,在临床使用了3年,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艳梅;杨瑞芳;王淑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近6个月来,我科在奥湿克、氨甲喋吟(MTX)基础上联合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剂治疗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均为符合ACRl987年风湿协会(ARA)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RA病人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
作者:邹青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