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颗上骨折

陆洪军;王龙;陈士荣;李佳

关键词: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2年3月~2008年5月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手法整复、闭合交叉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颗上骨折20例,按照Jupiter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肘关节功能优1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所有病例无Voklmann肌挛缩及骨化性肌炎发生.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疗法治疗儿童髁上骨折,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方法简便易于开发.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东菱迪芙治疗外伤性急性脑梗死的观察

    作者:耿红梅;惠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关于减轻过敏原皮试中疼痛方法的研究

    如何减少或降低在过敏原皮试检查中产生的疼痛,是变态反应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们在近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以下方法来减轻皮试中产生的疼痛,得到广大过敏患者欢迎.现报告如下.

    作者:苑晓红;孙贰堂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舌下神经鞘瘤3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结果.结果:3例均有典型的病侧舌肌萎缩,CT扫描见病侧舌下神经管扩大,MRI可清晰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3例分别经乙状窦后、枕下极正中和颈上部入路手术,均获全切.结论:舌下神经鞘瘤临床罕见.可分为颅内型、颅外型、颅内-外哑铃型和管内型4种.根据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肿瘤多能全切.

    作者:兰新建;万凤凤;岑华;申存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

    据统计65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20%~30%,男性10%~20%发生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的主要并发症为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一旦发生髋部骨折,12%~20%的患者死于合并症,如肺炎及其他感染,50%的患者终生需他人护理,没有可能恢复到骨折前的生理功能水平[1].全世界每年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将从1990年的122万上升到2006年的260万,其中接近一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相比,其发病的平均年龄更高、患者全身状况更差,因此预后也较差[2].

    作者:常树松;王玉兰;龙云;刁振斌;海坤;宋银冬;崔明宇;张龙;沙宪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及腹部外伤中的应用体会

    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中,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大部分患者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B超、腹透等辅助检查均可明确腹膜炎原因及确定何种脏器损伤,经及时手术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通过以上检查,尚不能确定,笔者采取了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分析穿刺液的性质,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1996~2005年笔者对294例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性穿刺,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后证实了术前判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万利;邹青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谈骨科围手术期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骨科病种多,病情复杂,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伦理问题主要发生在围手术期,本文从术前,手术及术后3个时期阐述骨科围手术期的伦理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本文根据作者的从医经验仅从医患关系方面对其进行了肤浅的阐述,希望为避免及解决医患之间的伦理矛盾提供帮助.

    作者:费振国;郎金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和永;张才;朱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珍珠粉在治疗小面积浅度烫伤中的应用

    浅度烫伤的临床特征为:局部红、肿、热、痛明显,部分有大小不等的水泡,可伤及发生层及真皮乳头层,笔者经临床实践发展,采用珍珠粉治疗浅度烫伤,效果明显,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观察、抢救与护理

    有机磷农药理化性质及中毒机理,有机磷农药多为特殊气味的油状液体挥发性很强.少数为黄色固体,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或微溶于水.遇强硷性物质可迅速被分解破坏、毒性减低或消失.但美曲膦脂(敌百虫)例外,它在碱性溶液中能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作者:吕玉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刍议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对血压的影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其中高血压病是又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低剂量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利于减少单一药物可能存在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是控制高血压的策略的之一.本文笔者就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对血压的影响做一简要阐述.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鼻饲病人排便的护理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于2005年7月~2006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脑梗塞患者中,护理人员对于60例卧床并且给予鼻饲的病人在排便方面实行了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法.现将有关护理体会参报如下.

    作者:徐克;孙春彦;张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议脑梗死与糖尿病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糖尿病都是临床常见病,目前两者同时存在更是屡见不鲜.脑梗死是糖尿病的常见及严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它也是不少糖尿病患者早的临床表现.高血糖不但可影响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营养代谢,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刘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病原菌分析

    本文对于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痰培养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此类疾病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占75%,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5%.从中看出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细菌感染的特点, 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中抗生素选择,以适量、敏感抗生素治疗,以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李双平;赵金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不同检测方法,为MP感染提供新的快速的诊断方法.方法:对疑诊MP感染的110例患儿进行咽拭子咽部分泌物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形态学检查,同时进行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MP特异性抗体.结果:咽部分泌物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形态学检查对MP检出率为85.4%,血清MP特异性抗体对MP检出率为64.5%,且前者与病程无关(p>0.05).结论:咽部分泌物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形态学检查,为MP感染提供新的,陕速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瑞芹;王秀娟;戚拥军;宋晓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门诊输液室患者用药安全存在问题及防范

    输液室是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集中场所,患者多、周转快、用药复杂,是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地方,如何做到患者安全用药就显得相当重要.现将几年来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郑玲;郭茹;冯秀丽;杨淑茵;孟宪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谈提高痰结核菌检出率经验体会

    肺结核病人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人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的可靠标准,因此,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为提高痰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现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春雷;辛宝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偏瘫患者的异常心理与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异常心理及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法:对56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患者观察,采取各种护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结果:偏瘫患者的情感思维心理障碍逐渐减轻并康复,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正确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是确保偏瘫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

    作者:季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30例巧用大头针分离幼女小阴唇粘连的护理体会

    目的:提高门诊巧用大头针分离幼女小阴唇粘连的护理疗效.方法:对门诊采用大头针分离幼女小阴唇粘连手术护理配合外,还要做好心理护理,卫生宣教和家庭护理指导.结果:30例巧用大头针分离幼女小阴唇粘连效果好,损伤小.结论:对采用大头针分离幼女小阴唇粘连的患儿实行全方位护理,提高治愈率,减少再次发病机会.

    作者:刘菲;吕华;马淑凤;李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测意义

    视觉系统重要的功能是形觉,即不仅能看到物体,而且能分辨其形状.目前在临床上评价形觉的主要手段是视力表,但单纯用视力表检查视角大小,只能反映黄斑对高空间频率小目标的分辨能力.而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CS)代表人眼对不同空间频率的分辨力,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用视力表还不能查出视力减退时就已表现出对比敏感度曲线的异常,所以CS检查是更全面的评价视功能的指标.我们应用微机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对伴有或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视觉对比敏感度的测定,以评价其视功能的损伤程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门诊胃镜检查患者 120例 ,随机分为无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n=60),麻醉组静注丙泊酚注射液,对照组仅予咽喉部表面麻醉. 对照观察2组患者在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患者接受程度和检查前、中、后的呼吸、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无痛胃镜组患者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P<0.01) 检查中血压、心率下降(P<0.05),但无需处理,检查结束后可恢复正常,检查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普通胃镜组检查中血压、心率明显升高(P<0.05),与无痛胃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晶;张爱良;陆金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