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插入深度探讨

郭茹;冯秀丽;郑玲;杨淑茵

关键词:胃肠减压, 外科患者, 长度研究, 胃管置入, 置入胃管, 有效引流, 血液循环, 切口疼痛, 功能恢复, 缝线张力, 方法, 插入深度, 鼻尖, 消化道, 盲目性, 教科书, 压力, 身高, 临床, 改进
摘要:通过对腹外科患者胃肠减压时,置入胃管的长度研究其能否保持有效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缝线张力及切口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的方法.那么,胃管置入的长度就是保持胃肠减压通畅的关键.以往由于身高的不同,插入深度很具盲目性.按教科书上规定插入的长度为45~55 cm,临床上多采用发际到剑突或耳垂至鼻尖再加鼻尖至剑突的长度.但两种方法均不能达到完全有效引流,因此我们对胃管置入的长度进行了改进和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摘除术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EBN),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目前循证护理正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中.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LDH)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方法,手术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疼痛、活动受限很容易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压力,我科在对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的患者按照实施循证护理4个连续过程进行: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实施循证护理取得良好.

    作者:杜金芬;张颖;高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30例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

    本文收集了我院2007~2009年门诊及住院的30例脑血管病后出现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3~85岁,平均66.5岁;小学文化6例、初中12例、高中8例、大学4例:临床诊断为脑梗塞22例、脑出血8例.本组患者大多是因患脑血管病后出现精神症状从综合医院转往我院者.

    作者:于希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激光治疗预后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预后.方法: 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Ⅲ及以上)的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3~6个月监测视力变化,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检查,酌情补充光凝.随访6~30个月.结果:经过激光光凝治疗后82%病人糖网病变稳定.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R后预后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是挽救其视功能的关键.

    作者:黎国英;徐瑶;段惠静;苏晓华;袁士仿;田虹;顾灵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银杏蜜环口服液致消化系统毒性反应1例

    银杏蜜环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改善心脑缺血性症状.研究对象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属中风病中经络风痰血症患者.服后致消化系统毒性反应较少见,现有1例报告如下.

    作者:姜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在胫骨下段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应用透视下或者术中摄片复位及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4例,其中闭合骨折24例.结果:22例获得随访,平均3~15个月,终结果评分采用Johner Wruh评分标准,优20例,良4例,无1例感染.骨折全部愈合,无锁钉及髓内钉松动、断裂,膝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对于胫骨下段不稳定骨折的治疗,闭合交锁髓内钉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作者:高志成;郭素银;陈晓斌;郝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肺复苏的护理要点

    心肺复苏是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作者:陈国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加强法律意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法律与护理专业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精神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的病人和处于精神不稳定的状态且对精神病缺乏认识的家属,势必在许多问题上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也就潜在着许多的法律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使精神科护理人员能依法从事护理服务,保证护理工作的稳定性及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在护理工作范围内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付丽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对老龄患者术前宣教的作用体会

    目的:探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前宣教,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和良好手术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55岁以上需要做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平均年龄58.7岁(55~73岁),其中22例为卵巢囊肿,16例为子宫肌瘤,2例为子宫内膜癌,全部进行术前宣教.结果:3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一年,平均9个月.根据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和康复情况,良好的35例,一般的2例,较差的1例,良好率为92.1%.结论:对老龄患者进行术前宣教能获得患者良好的配合和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顾秀丽;张春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

    静脉输液是各医疗机构在治疗、预防疾病、抢救危重病人过程中广泛应用的快速有效的护理技术,静脉穿刺的成功则是及时、准确静脉用药的关键.通过观察发现,由于病人、药物、疾病、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因而影响给药剂量的精确,加重病人的痛苦,使患者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同时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也给病人增加心理负担,引发医疗纠纷.

    作者:赵焕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重症肝炎病院内感染败血症原因及防护措施探讨

    重型肝炎继发败血症可直接导致严重后果.病死率极高,是医院临床治疗和护理中的棘手问题,本文分析了败血症的细菌种类、诱因等;重点就切断入侵途径的措施介绍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红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性瘫痪患儿脑电图与头颅磁共振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脑电图(EEG)和头颅核磁共振(MRI)的变化,分析2种检查方法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探讨EEG和MRI检查与脑性瘫痪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脑性瘫痪患儿在康复治疗前后各做1次EEG与头颅MRI,分析其改变及相关性.结果:103例脑性瘫痪患儿EEG异常率为74.8 %,异常表现以广泛性慢波异常为主.MRI异常率为86.41%,异常MRI表现有皮质-皮质下梗死32例(31.1%).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22例(21.4%),脑室旁白质软化(PVL)24例(23.3%),白质多发性脑病4例(3.9%),先天发育畸形7例(6.8%).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2),MRI无明显变化.MRI表现为皮质-皮质下梗死的脑性瘫痪患者脑电图异常表现以广泛性慢波异常为主,占62.5%,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EG和MRI作为脑性瘫痪的辅助检查,各具意义:EEG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脑瘫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变化,MRI对于脑性瘫痪脑损伤定位意义更大.

    作者:王立苹;李晓捷;吕智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作者:刘亚芝;陶爱军;单金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150ml/min,才能保证透析效果.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血流缓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要求,深部静脉如股静脉可提供它充足血流量,但穿刺针不易固定,易造成血肿或出血,动脉血流量大,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能反复使用,临床将桡动脉与头静脉作直接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吻合方式包括:端侧吻合法、端端吻合法、侧侧吻合法,这样内瘘流动动脉血静脉化,血流量充分,且易于穿刺.

    作者:苏亚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人工韧带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不同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对7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情况、术后回访进行总结.结果:在良好的护理配合下,膝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缩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关节恢复较好.结论:准确熟练的手术配合可以提高手术效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作者:唐文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荧光素钠过敏病人的护理体会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为眼底病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所用染料为20%荧光素钠,静脉注射的荧光素已高度提纯,排出药物杂质引起反应的可能,但仍有少数人对荧光素发生过敏反应.做好细致的询问解释工作,精心护理,严格制度,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008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共进行眼底荧光造影1171例,仅42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无重症病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都亚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165例血脂测定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脂质代谢的异常情况.方法: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采用氧化酶法.试剂由日本和光株式会社提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直接法.试剂由上海科华股份有限公司提供.APOAl/APOB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试剂由上海科华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脂6项测定结果对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脂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早期观察脂质检测水平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治及预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香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肺炎性假瘤罕见X线表现

    肺炎性假瘤是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肺内肿瘤样病变,典型的X线表现呈圆或椭圆形肿物,边缘锐利,可有或无浅分叶,密度均匀肺炎性假瘤可有多种不典型X线表现.

    作者:赵宏宇;赵凯;赵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青光眼的护理

    青光眼是指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及视乳头萎缩、凹陷.青光眼是我国常见病,占致盲眼病的第4位,青光眼失眼后是不可能复明的,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眼组织损害,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所以对青光眼的护理要求也较高,熟悉青光眼的分类、症状,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等,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

    作者:赵立英;赵红伟;宋兆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探讨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按1:1比例,以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同社区健康人作为对照.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ewenstein Occupational,Therapy Congnitive Assessment,LOTCA)为评定工具,于卒中后3个月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LOTCA各项及总得分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2)高年龄、低学历、饮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大病灶患者的LOTCA认知得分较低(P<0.05或P<0.01),不同性别之间和卒中半球的LOTCA认知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等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2)其认知功能改变与年龄、学历、卒中病灶大小、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谱等相关.

    作者:刘秋菊;盛雪平;陈万民;吴国宁;杨文博;轩熙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谈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工作的配合

    手术室护理工作与麻醉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它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的一个方面,是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有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麻醉是使患者手术中镇静,肌肉松弛,无痛感,手术操作顺利,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和敏捷的反应能力,随时注意术中情况,和麻醉医生一起积极地预防意外和正确处理意外,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1].

    作者:宿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