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的软组织侧貌变化

徐涛

关键词:错合, 美学指标, 头影测量, 软组织侧貌
摘要:目的:用5项软组织美学指标,评价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的软组织变化.方法:对22例安氏Ⅱ类一分类错合畸形患者用肌激动器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片进行分析,对比前后软组织的5项美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早期肌激动器矫形治疗,患者大多数美学指标接近正常范围,但也有部分患者的软组织得改善不明显.结论:肌激动器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但存在个体差异,部分病例仍需要二期治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

    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细胞学检查依据.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赵培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复发性口疮150例临床观察

    微波以其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广泛应用于口腔粘膜病治疗中.我院口腔科自2002年起采用微波治疗复发性口疮,经1年~2年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苏毅;苏红;王军利;鞠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皮肤过敏患者1例心理护理体会

    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饮酒后酒精过敏,导致全身皮肤荨麻疹, 患者情绪抑郁,经药物治疗一周后,效果不明显.

    作者:邱燕;宋红梅;杨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外伤性耳聋的ABR及40HzAERP临床应用

    听觉诱发电试者主观位是一种不受受试者主观意识和行为影响的客观测听法,其结果客观、可靠,在外伤性耳聋尤其是非器质性耳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立新;辛玉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上消化道大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病变, 出血量在1000毫升或循环血量丢失20%以上者.临床以呕血黑便为主要表现.

    作者:王丽梅;逯淑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危重新生儿转运的配备及护理体会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危重新生儿存活率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缺少诊断或治疗危重新生儿的必要设备和技术力量,使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及妥善转运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项丽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ondy lona acumcnata CA)是由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uoma virus, HPV)感染引起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的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我国发病率明显上升,仅次于淋病居第二位,常与疾病同时存在.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闭合性腹部外伤并小肠破裂68例临床分析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小肠所占腹部面积大,小肠损伤的发病率占空肠脏器伤的第一位,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闭合性腹部损伤伴小肠破裂68例,现就诊治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德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救治583例小儿烧伤的经验

    我烧伤中心于1993年1月到1997年1月共收治小儿烧伤583例,取得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绍成;梁明;段体武;马克娴;陈从云;付晋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置管术探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所以在儿科应用广泛.

    作者:丹桂平;杨希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首例肝穿活组织检查患儿的护理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以它的快速、安全、操作简单和成功率高而得以普遍开展,为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的观察和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科首例行肝穿活组织检查获得成功,通过临床治疗和精心护理未出现迸发症.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周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Comfort Care)[1]是-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愉快的程度.

    作者:杜华;杜培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我科自开展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以来,发现老年手术患者因机体组织器官的衰老而导致整体调节机能减退、适应能力下降,存在特殊的心理反应.为提高对老年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质量,我们对70岁以上的住院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心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对策.

    作者:刘明霞;蒋建芳;李爱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同进针角度的溶药研究

    目的:临床溶药想找到一种可减少橡胶塞微粒产生的操作方法.方法:我们通过变换针头斜面与瓶塞刺入角度进行了研究,分别为60°、90°、120°角.结果:针头斜面与瓶塞呈90°角进针时,液体中胶塞微粒少,效果佳,其次为针头斜面与瓶塞呈60°,针头斜面与瓶塞呈120°角差不宜应用.

    作者:梁艳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技术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xis内固定系统对20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进行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操作技巧及术中并发症和处理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共置入螺钉92枚,其中准确置入有81枚,准确率为88%;有1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1枚疑有血管损伤,另有1枚术后出现神经刺激症状,余未发现有脊髓、神经及血管等损伤;有3枚螺钉在初次置钉后有松动感,虽经有效处理,但其中l枚在术后3个月出现退钉现象.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技术是安全可行的.熟悉颈椎解剖和手术操作技巧以及置钉个体化等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作者:项良碧;祖启明;周大鹏;韩天宇;陈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重度心力衰竭中镁的治疗价值

    近年来,镁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量资料证明心力衰竭病人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内镁显著降低.我院于1999年6月~2005年1月对100例重度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了血镁监测,并随机对其中50例进行硫酸镁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于景峰;郭景源;贾艳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出血致偏瘫患者的护理

    如今危及人类健康的疾病很多,脑出血就是常见的危及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且发病率较高并常伴有偏瘫的发生.患者肢体与动发生障碍,同时护理工作也就更加复杂,相对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黄亦红;蒋荣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肌腱编织缝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临床观察

    目的:介绍三肌腱编织缝合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中的应用.方法:1995~2004年以胫后肌腓骨长肌腱胫骨前肌联合编织缝合26例,42只足,男16例,女10例,年龄3岁5个月~4岁10个月,所有病例均同时行跟腱延长跖腱膜切断及软组织松解.结果:全部病例均茯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5个月,其中优良23例38只足,可3例4只足,优良率90.5%.结论:年龄3~5岁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畸形较柔韧,无固定挛缩畸形,应用三肌腱编织缝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胡元军;武玉睿;冯立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腹部并发症引起的发热

    门静脉高压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其中约有63%的病人,死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目前内科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治疗与预防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外科疗法对消除脾功能亢进、治疗或预防食管与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虽有一定疗效,但除手术病死率较高外尚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肝性脑病、脑功能衰竭以及再出血等.

    作者:胡志才;李文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降低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方法:总结62例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从病因出发,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迫,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采取预防性的抗凝治疗,以促进静脉回流等,并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一旦有DVT发生,及早治疗.结果: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2例中,仅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6.45%.结论: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可大幅度地降低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作者:梁晓芬;朱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