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Ⅰ°压疮预防的1例报告分析

王庆锁

关键词:压疮预防, 椎体滑脱, 药物治疗, 神志清醒, 交通事故, 病例介绍, 四肢瘫, 诊断, 医院, 脱水, 受伤, 神经, 颈椎, 颈部, 昏迷
摘要:病例介绍冯某,男31岁.以颈5椎体滑脱合并四肢瘫两个月余7天入院.该患于2004年2月14日因交通事故致颈部受伤,当即昏迷.被急送至某医院行颈椎CT后诊断为颈5椎体滑脱,立即给予神经脱水药物治疗,九个小时后神志清醒.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性腹部外伤并小肠破裂68例临床分析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小肠所占腹部面积大,小肠损伤的发病率占空肠脏器伤的第一位,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闭合性腹部损伤伴小肠破裂68例,现就诊治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德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20例

    采用一期根治治疗肛周脓肿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男89例,女31例,年龄20岁~60岁;病程3天~16天.肛门周围脓肿73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1例,直肠后间隙脓肿5例.

    作者:曹洪军;高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癌症晚期的心理护理

    几年来,我科共收治了15例晚期癌症病人,我们从心理护理,止痛,营养支持及家属心理安抚几个方面,对他们实施临终护理,使他们安静地度过了人生的后时期,家属对此很满意.

    作者:遇红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ondy lona acumcnata CA)是由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uoma virus, HPV)感染引起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的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我国发病率明显上升,仅次于淋病居第二位,常与疾病同时存在.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降低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方法:总结62例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从病因出发,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迫,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采取预防性的抗凝治疗,以促进静脉回流等,并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一旦有DVT发生,及早治疗.结果: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2例中,仅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6.45%.结论: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可大幅度地降低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作者:梁晓芬;朱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技术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xis内固定系统对20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进行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操作技巧及术中并发症和处理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共置入螺钉92枚,其中准确置入有81枚,准确率为88%;有1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1枚疑有血管损伤,另有1枚术后出现神经刺激症状,余未发现有脊髓、神经及血管等损伤;有3枚螺钉在初次置钉后有松动感,虽经有效处理,但其中l枚在术后3个月出现退钉现象.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技术是安全可行的.熟悉颈椎解剖和手术操作技巧以及置钉个体化等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作者:项良碧;祖启明;周大鹏;韩天宇;陈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危重新生儿转运的配备及护理体会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危重新生儿存活率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缺少诊断或治疗危重新生儿的必要设备和技术力量,使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及妥善转运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项丽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甘露醇引起肾损害14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意外可引导颅内压升高,甘露醇可使组织脱水,降低颅内压,是目前临床上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物,但药用不当,可引起肾损害.现将我院2年内近18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在急性期应用甘露醇后出现肾损害14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伟;孙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复发性口疮150例临床观察

    微波以其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广泛应用于口腔粘膜病治疗中.我院口腔科自2002年起采用微波治疗复发性口疮,经1年~2年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苏毅;苏红;王军利;鞠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皮肤过敏患者1例心理护理体会

    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饮酒后酒精过敏,导致全身皮肤荨麻疹, 患者情绪抑郁,经药物治疗一周后,效果不明显.

    作者:邱燕;宋红梅;杨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高龄患者患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获得生活上的独立,提高生活质量.我院骨科自2002年~2005年实行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42例,术后患者功能佳,可自理生活,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福梅;王艳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侧开窗椎管内侧壁切除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术式,全椎板切除术后腰椎不稳,单纯开窗半椎板切除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避免术后腰椎不稳又达术中减压充分,自1999年~2005年9月,在半椎板切除对侧扩大开窗减压基础上演化为双侧开窗椎管内侧壁切除,共收治2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姜喜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羟基磷灰石充填拔牙创防止牙槽嵴吸收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拔牙后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防止牙槽嵴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拔牙后牙槽窝内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于术后1周、1月、3月、分别复诊,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观察牙槽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48例患者拔牙创均顺利愈合,未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羟基磷灰石微粒移位等术后并发症,同术前相比,46例牙槽嵴高度无明显降低,2例降低1mm.结论:拔牙后拔牙创内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可以维持牙槽嵴的高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为以后进行义齿修复及种植义齿提供了良好的基骨条件,而且操作简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田河;刘继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应用GSS-Ⅱ复位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观察GSS-II复位固定系统、神经根管减压、松质骨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前按Meyerding分类,I度11例,II度14例,III度3例手术彻底解除卡压神经根的致病因素后采用GSS-II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间隙置入矩形碳塑充松质骨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结果:28例平均随访14个月(8个月~24个月),滑脱复位率96%,椎间融合率100%,无滑脱丢失,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26例临床症状接近或完全缓解,2例人部分缓解.按LBOS标准评分,疗效优良率为93%,结论:用GSS-II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加松质骨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作者:黄强;董华祥;雷勇;张海云;石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继发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症、动作迟缓等原因,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采用手术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处理此类疾患106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陈又年;刘莉;陈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针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痛的病人随机分成3组:针康组、针灸组和康复组,针灸组只进行康复手法治疗,康复组只进行针灸治疗,针康组同时进行以上两种治疗.结果:经4周治疗后,针康组与针灸组,针康组与康复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针灸组与康复组无差异.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手法对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显著.

    作者:李晶;王艳;刘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降温毯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应用和护理

    2005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使用降温毯对15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进行躯体降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建芳;刘明霞;郭满;李爱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14例慢性肝炎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患了慢性病后,由于正常社会角色的转变,慢性疾病的折磨,住院环境的变化以及住院经费的困难等等,使病人产生了特殊的心理需要及心理反应.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颈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自1988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行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颈椎管狭窄45例,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万年宇;徐青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同进针角度的溶药研究

    目的:临床溶药想找到一种可减少橡胶塞微粒产生的操作方法.方法:我们通过变换针头斜面与瓶塞刺入角度进行了研究,分别为60°、90°、120°角.结果:针头斜面与瓶塞呈90°角进针时,液体中胶塞微粒少,效果佳,其次为针头斜面与瓶塞呈60°,针头斜面与瓶塞呈120°角差不宜应用.

    作者:梁艳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