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张华;高加萍;刘丽;王雅琴;石东文
目的:探讨先天性空回肠盲端型(ⅡI型)肠闭锁的可能病因、病变的宫内演变过程、临床表现的共同点与多样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手术证实的空回肠盲端型肠闭锁新生儿病例,收集其发病时间、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所见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合文献报告,对其病变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均于生后24h内表现症状,主要为呕吐,腹胀,部分有胎便排出.X线检查显示肠梗阻征象,钡灌肠可见胎儿型结肠.术中见系膜小肠某处断开,两端盲闭,肠系膜多有V型缺损,部分远侧盲端内壁可见息肉样物.结论:先天性空回肠盲端型闭锁可能主要由宫内肠套叠所引起,闭锁发生在胚胎不同时期,可出现不同的表现而可能带来诊断上的困难.
作者:唐耘熳;刘文英;李福玉;胡廷泽;郎诗民;钟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手指辗压撕脱离断伤是手外伤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后常不能进行断指再植术,如处理不当,不但可影响手部的外观,且还常使手的功能部分丧失,从而增加了手指的伤残率,也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因此手指辗压撕脱离断伤的修复甚为重要.我科自1995年以来应用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包裹已离断的指骨急诊再造手指18例(19指),术后效果均较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孟庆刚;郝天军;王剑;李兵;安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1例颅脑损伤合并出现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6例病人纠正了高渗状态,其中恢复正常生活、工作2例,生活自理3例,长期昏迷1例.死于高渗生休克5例.结论:注意防止颅脑损伤所致的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是降低死亡率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梁鄂;林炳锵;张锡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重症哮喘患儿的抢救与护理配合.方法:对本组16例重症哮喘患儿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是:24h后症状不同程度缓解,6天以内全部出院.结论:重症哮喘惠儿在首选呼吸道局部用药的基础上,配合输液、氧疗等处理,可使惠儿症状在短时间内获得迅速缓解.
作者:史艺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凯时注射液(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治疗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凯时注射液治疗23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中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为观察指标,评价疗效.结果: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及血浆比粘度均无明显改变(P>0 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1),总显效率达87%.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与血液粘稠无明显相关性,应用凯时治疗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荆俊杰;王守森;王如密;李琦;张锡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0年8月至1998年9月,我科共收治陈旧性肘关节脱位27例,其中19例采用切开松解复位,用上臂下段带蒂筋膜瓣移位衬垫于肘关节内,防止关节再粘连,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波;程建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手术问题.方法:对我院1996年~1999年经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中治愈62例,好转3例,死亡1例.术后切口感染、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高达9.1%~10.6%.结论:老年人对急诊胆囊手术一般都能耐受,早期手术及防治术后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大伟;金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综合干预对智力低下儿童的智能发育的影响,探讨对智力低下儿童的行之有效的临床冶疗方法.方法:将61例智力低下儿童分为轻度智力低下组,中度智力低下纽和重度智力低下纽,给予药物、食物、智力运动机能训练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自身对照,采取韦氏智力测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bayley婴幼儿智发育量表进行检测.结果:重度智力低下纽(智商值IQ为0~25)干预后IQ均值比干预前提高7.2分(P<0.01);中度智力低下组(智商值IQ为25~50)干预后IQ均值比干预前提高8.7分,(P<0.01);轻度智力低下组(智商值IQ为25~70)干预IQ均值比干预前提高10.3分,(P<0.0I).结论:综合干预有助于智力低下儿童的智力水平的提高.
作者:白馨芝;崔岚巍;刘云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以及台疗方法的评价.方法:收集1989年~1992年共573例完整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手术+放疗、手术+化疗、手术+放疗+化疗、非手术组.对病例的一般临床特点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35岁~55岁者占408例,发病部位外上象限为333例,病理实性癌占375例.不同治疗方法的生存率分5年和10年如下:手术组78%、62%,手术+化疗72%、45%,手术+放疗57%、40%,手术+放疗+化疗60%、45%,非手术组35%.结论乳腺癌高发病率年龄组为中年,病变多位于外上象限,病理多为浸润性非特殊性癌.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适当地配合放、化疗等.
作者:邢国庆;王春波;王瑞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67例进行总结.结果:非手术治疗40例(占60%),均治愈.平均住院日23.9天,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治疗27例,死亡3例(总死亡率4.5%).平均住院日23.8天,其中自体血回输12例.结论:凡生命体征平稳,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病人,均可试行保守治疗.手术以行肝破裂修补+大网膜填塞术(16例)止血确切,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少.明胶海棉填塞止血不确切,术后易发热,可能有继发出血等并发症.纱布填塞止血不确切,并发症多,应尽量避免使用.术中若无空腔脏器穿孔,自体血过滤后回输可做为常规.
作者:王荣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对严重烧伤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小剂量肝素治疗18例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观察患者用药前后DIC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率72%),患者DIC临床症状消失,出血停止,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死亡5例,(无效率28%).结论:小剂量肝素防治严重烧伤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确切.
作者:霍丽贞;刘锡麟;梁达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对应用多枚螺纹针固定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16例进行回顾生分析以期了解经上述方法治疗后,骨折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情况.方法本组16例,平均年龄31.5(20-45)岁,其中头下型l0例,经颈型6例,均采用多枚螺纹针固定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术后制动12周,平均随访1年6个月.结果 16例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l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良好的骨折复位,高质量的内固定以及重建股骨头血运,早活动晚负重,是股骨颈骨折早期愈合,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忠奎;赵庆云;李帮平;徐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门诊所遇误诊病例类型、原因,探索如何提高诊断质量.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年8月~2000年8月所遇误诊病例33例.结果:发现骨的转移肿瘤误诊为普通运动系统疾患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误诊为下肢骨折后伴发水肿等6例,带状疱疹误诊为肌筋膜炎,偏头痛等5例,颈椎病(神经根型、脊髓型)误诊12例,脊髓空洞症误诊2例.误诊时间2天~1年余.结论:为防止误诊,:医务人员要认真、负责地接诊患者,医院需合理安排人力,避免单位时间内医生接诊病人过多.综合医院康复医学门诊所遇常见误诊病种可能为骨的转移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带状疱疹,颈椎病等.
作者:许伟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髓完全性损伤的治疗问题.方法:报告了8例外伤性无颈椎骨折脱位型颈髓完全性损伤非手术治疗结果.结果:按Frankel分级,8例中仅有3例进步至B级.文中分析了颈髓完全性损伤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并探讨了颈髓在无颈椎骨折脱位情况下出现颈髓损伤的临床机制.结论:通过对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分析,认为一过性损伤是造成无骨折脱位型完全性颈髓损伤的主要因素.
作者:万少华;郑常青;黎秀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并发症的紧急救活与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88年~1998年收治36例伤情较重的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中,并发各种多发伤25例,占69.44%;休克20例,占55.55%.而单纯性骨盆骨折11例中,并发休克4例,占36.36%;腹膜后血肿12例,占33.33%;死亡1例,占2.27%.结论:迅速判断出血部位,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作者:杨树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介绍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系统康复治疗及其疗效,强调功能练习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发作期以腰椎牵引与硬膜外封闭为主,缓解期强调以功能练习为主,辅以卧床,中药熏洗、针灸及口服药物等治疗.结果:经11月~26月回访53例病人未再复发,而恢复正常工作者49例,转手术治疗4例,复发率约7.54%.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坚持长期功能练习可有效地防止腰椎间盘脱出症再发.
作者:胡慧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婴幼儿II1度烧伤创面早期手术与康复治疗的经验.方法:分别于伤后3天~10天,实施切痂网状皮片移植术,并辅以康复治疗.结果:172例患儿共接受手术治疗18l例次,移植皮片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术区外形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后期整形手术率仅8%.结论:早期切痂网状皮片移植术是适用于婴幼儿I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良好方法,若辅以系统的康复治疗则有益于外形与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毅;钟晓玲;朱云;于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索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治疗的整体护理方法.方法:提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及转归不断提出新的护理问题.术前着重进行心理护理,疾病的知识教育,并给予营养支持疗法,下肢的被动运动,肌肉按摩,便秘的处理.褥疮的预防.使确诊后能够早日手术,并为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打下良好的基础.术后从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上下功夫,有效地避免伤口局部、椎间隙、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的发生,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的预防,并进行双下肢被动与主动的功能锻炼,膀胱、排便功能的训练等.结果:本例病人经应用围手术期的护理程序使原有症状减轻或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整体护理能够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军;张华;高加萍;刘丽;王雅琴;石东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外固定支架起始于1840年,由Malgaigen首创,经历单钉、双钉靠全皮带连接,发展为固定架和固定架可调节型.1931年Bover始有不锈钢,直至50年代~70年代以Hoffmann、IliZoVoV等为代表发展为近代各类不同支架.70年代国内首先由李起鸿教授等引进.支架分类为①单边或称单侧半针外固定支架;②双边式外固定支架;③四边式;④半环、全环三角式外固定支架.
作者:张志勇;朱文存;陈太林;朱兴元;田顺林;刘晓冬;张卢;吴连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和电切手术治疗BPH121例.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后3月6个月随访,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标准平均为8.5分,大尿流率平均12.5ml/s,剩余尿量平均26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气化和电切结合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兴伟;于法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