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为亚;单建芳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46例)及开腹组(24例).对比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开腹组瘤体大径(6.883±1.100)cm较腹腔镜组(4.091±0.259)cm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腹腔镜手术时间(P=0.017)及总体住院费用(P=0.014)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但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切口大小(P=0.000)、术中出血量(P<0.05)、术后切口疼痛评分(P=0.000)、术后胃肠功能恢复(P=0.017)及总体住院时间(P=0.001)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手术安全性好、创伤小,术后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谢黎;张守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行自我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共计12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疗效,研究组要求患者进行临床自我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行为实行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情况要好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安排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闫雪华;朱珺;秦毅;陆小平;崔剑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改良询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询证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询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讲究时间、恢复时间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讲究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几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行改良询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并且还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郑丽;向小燕;王兴志;李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平台的改进及体检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正成为体检中心增强自身竞争力,满足不断增强的体检客户需求的主要手段之一.结合我科体检报告管理流程的现状,在体检报告4级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体检报告管理流程规范化培训,分析原有体检报告整理流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改进方法,与信息科紧密合作沟通,正确规范使用体检软件,规范报告管理工作流程,严格限制总检报告的短时间和长时间.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改进,提高了体检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达到了质量控制的目的.规范了标准化体检报告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标准,建立科学的体检报告管理体系,健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体检报告管理的关键.
作者:杨丽仙;孔亚梅;张姣;胡天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高流量治疗仪与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高流量治疗仪组30例、无创呼吸机组30例.两组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进行常规治疗,高流量治疗仪其组成包括以下4部分:使流量保持在设定值的流量感受器及涡轮系统、主动加热湿化器、内置加热线路的呼吸管以及与患者端连接的鼻塞.无创呼吸机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通气功能和临床表现,并予血气分析检查.结果 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组患者较无创呼吸机组刺激较少,舒适感好,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血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方面表现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治疗仪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推广价值高.
作者:周来知;万佳;谭武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出现切口感染的相关情况和处理手段.方法 对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72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产生切口感染的具体原因.结果 切口出现感染的具体原因有年龄、肥胖、糖尿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因素的影响.结论 医护人员应对切口感染因素具有合理的认识程度,使病人的切口长度被降低,手术中具有较大的熟练度与精确度,并应掌握无菌操作的理念,使病人术后使用引流管的概率大幅度降低,并且可以运用抗生素方法来使切口感染率被降低.
作者:孙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时间范围在2017年1月19日-2018年1月18日的68例肝癌切除患者,遵循信封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4例(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34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各项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拔除胃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各项数据上明显差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癌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欧阳惠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丹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4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各7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丹参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切口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具有改善血管微循环,抗菌、抗炎及抗肿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溃疡性疾病治疗中.本研究通过给予患者丹参药物,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切口,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行化疗治疗后氟尿嘧啶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转移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行FOLFOX化疗方案,于每周期氟尿嘧啶持续滴注开始后12 h,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患者的氟尿嘧啶的浓度,连续测定3个周期,依据血药浓度平均值进行分组,即<25 ng/mL组(A组),25 ng/mL-35 ng/mL组(B组)和>35 ng/mL组(C组),比较该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药浓度为(23.7±2.2)ng/mL,B组为(32.8±2.5)ng/mL,C组为(38.4±4.0)ng/mL,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病情控制率为、B组为,C组为,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氟尿嘧啶血药浓度在25 ng/mL -35 ng/mL间预后效果,安全性较高.
作者:焦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一组进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外一组进行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评估得出,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实施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其心功能水平得到良好改善,该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阿衣先木?艾合买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实施心脏彩超诊断的作用及多病因心力衰竭实施左室诊断的价值.方法 取本科室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16年1月-2017年12月)设为心衰组,另取同期门诊7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测,分析总结检测结果.结果 心衰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心衰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心衰组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患者(P<0.05).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心脏彩超可有效辅助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但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因此不能用左室射血分数单一诊断多病因心力衰竭.
作者:王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静脉留置针在输液室患者中应用与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我院输液室的3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钢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考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在输液室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合理的护理方式也有积极影响,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王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整体护理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分析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分为常态组与科研组,每组各2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科研组患者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3个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常态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采取整体护理进行干预后,能有效改善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护理效果及预后评价,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应用效果理想.
作者:周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于我院治疗的102例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诊治时间均为2014年5月-2018年5月,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施(对照组)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结果.结果 两组手术情况、引流管的引流量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管的引流量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管引流量更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经统计学分析后,t值分别为7.88、12.94,P值均为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能够改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的引流更通畅,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华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电针疗法,对照组仅给予电针疗法,观察其JOA脊髓功能评分变化,以及临床疗效对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治疗组患者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4.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电针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王振亚;张浩浩;栾继耀;郭艳幸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在传染病护理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传染病20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按照患者进院治疗时间纳入分组,第一组100例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第二组100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护理效果展开分析和对比.结果 第二组在本次研究中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第一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传染病的护理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进一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何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借助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以对比治疗的模式展开,所选择病例共计为90例,均属于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所接诊病例,任意选择组中45例,以常规药物展开治疗,即展开利尿等治疗,而余下45例患者则需要在常规治疗对策的层面上,以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即观察组.对两组疗效间差异展开分析.结果 结合对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平均肺动脉压以及心率变化对比可知,在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且结合对患者综合疗效以及并发症对比可知,观察组同样存在优势(P<0.05).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借助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可对患者心功能指标进行有效改善,提升综合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
作者:郭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世界各地均致力于病人安全的推动及医疗品质提升,手部卫生已是落实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策略之一,本文针对社区护理人员对于手部卫生执行护理服务进行研究.
作者:王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B超引导下复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7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39),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n=39),B超引导下复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VAS评分:术后2 h、4 h、8 h和24 h,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并发症:实验组发生率为5.1%(2/39),对照组为20.5% (8/39),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B超引导下复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可推广.
作者:郑振萍;张永国;何锴;吴帮昌;罗正勇;龙明波;姬魁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微创点状剥脱术对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9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n=49)、对照组(n=49).观察组采用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剥脱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采用微创点状剥脱术,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贺占财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