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新杰;牛云飞
目的 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结节间沟下固定治疗老年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al anterior and posterior,SLAP)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肩关节镜治疗的35例Ⅱ、Ⅳ型老年SLAP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结节间沟下关节外固定17例(A组),男9例、女8例,年龄51~68岁,平均58.6岁,左侧7例、右侧10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关节内固定18例(B组),男11例、女7例,年龄51~68岁,平均59.8岁,左侧8例、右侧10例.术后循序渐进行功能康复锻炼,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ASES)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术后的ASES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结节间沟下关节外固定治疗老年SLAP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加松;汪国友;曾胜强;暴丁溯;沈骅睿;扶世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移位明显的肱骨近端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钢板螺钉、髓内钉、肩关节假体置换、克氏针等.然而迄今为止,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仍缺乏共识.钢板螺钉固定是髓外偏心固定,钢板难以对抗术后肩袖牵拉作用产生的内翻应力,易出现复位丢失,导致螺钉穿出肱骨头.钢板螺钉难以固定大结节,大结节畸形愈合发生率高,且由于广泛的软组织剥离而影响肱骨头血运,导致肱骨头创伤性坏死率高.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成为目前的热门话题.但也有其自身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有骨折复位不良即内/外翻位打入髓内钉,髓内钉入钉点位置及深度不佳,插入髓内钉前必须通过肩关节正位和肩胛骨Y位透视,确认导针位于肱骨头中央并与肱骨近端解剖轴线相吻合;髓内钉与国人肱骨近端解剖的匹配性欠佳,对使用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把握欠佳.肱骨近端骨折累及肱骨头是髓内钉治疗的禁忌证.髓内钉近端需要有完整的软骨环包绕,髓内钉的外侧缘与肱骨头边缘之间至少存在0.8cm的距离,才能使近端压配式固定的髓内钉获得初始稳定.术前CT检查是避免选择内固定方法不当的关键.
作者:吴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肘关节清理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42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全部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术后第1天即在疼痛控制下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比较手术前后肘关节主动活动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术后肘关节ROM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改善较为明显,6~12个月改善幅度降低.在MEPS评分方面从术前的(69.5±15.5)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90.4±22.4)分,平均改善了20.9分(P<0.001).术后MEPS评分结果为优22例,良17例,中3例,优良率达92.86%.术后较术前VAS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术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一个很好的治疗方式,创伤小,疼痛轻,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改善肘关节功能.
作者:王思成;李全;吴献民;李广峰;曹烈虎;曹中华;张鑫;杨国庆;张友忠;苏佳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分析带线锚钉弹性内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及并发症并进行比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CNKI、VIP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中文知名骨科杂志的相关文献.查阅锚钉内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对照研究.提取各研究中观测指标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 经筛选后终纳入10篇文献,共纳入患者6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式在疗效、优良率、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内固定物失效、再脱位等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锚钉弹性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优良率均优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方式.带线锚钉弹性内固定产生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内固定物失效、再脱位等并发症方面少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方式.
作者:李广峰;曹烈虎;王思成;尹志峰;曹中华;李全;苏佳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损伤并无通用的概念,欧洲地区将巨大及不可修复的肩袖损伤定义为:多根肩袖撕裂(3根以上)或单根肩袖撕裂,断端回缩3cm以上,或者断裂肩袖的退变程度达到Goutallier3级或4级[1];而北美地区将巨大肩袖损伤定义为撕裂的直径>5cm[2].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损伤由于慢性病程导致的肩袖肌肉内脂肪浸润、肩袖组织萎缩等因素,导致巨大损伤修复的失败率高达94%.清除无血管组织后,把上臂置于体侧内收位时,肌腱组织的质量很差,以至于不能直接行肌腱—骨修复.它的特征包括:肩峰—肱骨头距离<6cm,固定的肱骨头上方半脱位,肩关节MRI显示肌肉严重萎缩,进展性的脂肪侵润[2-3].
作者:叶鹏;李奉龙;姜春岩;杨海波;朱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LCP)前侧微创与外侧切开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溧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80岁,平均51.2岁.分别采用干骺端LCP前侧微创经肱肌中外1/3入路(A组)和外侧经肱桡肌与肱肌间隙解剖桡神经入路(B组)治疗,两组各1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医源性桡神经麻痹发生率、切口感染的发生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臂、肩、手功能障碍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两组患者在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医源性桡神经麻痹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低于B组(P<0.05);A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臂、肩、手功能障碍功能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 采用干骺端LCP前侧微创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外侧切开.
作者:周金华;戴峰;刘杰;郑志良;袁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实施的肩关节置换术的例数迅速增长,其中包括部分或全肱骨头表面置换术、半肩关节置换术、全肩关节置换术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1].根据新公布的数字,1998~2008年,肩关节置换术的数量增加了2.5倍,从19 000例增长至47 000例[1].总的来说,全肩关节置换术是多见的类型,在过去的10年里其数量已超过半肩关节置换术[1].
作者:张晓萌;陈建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锁骨钩板内固定联合Endobutton喙锁韧带重建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锁骨钩板内固定联合Endobutton喙锁韧带重建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2~65岁,平均(37.50±8.7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d,平均(4.50±1.95)d,均为闭合性损伤.损伤机制:直接暴力损伤9例,间接暴力损伤2例.对11例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35~100min,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为1/甲级愈合.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60±6.6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锁骨钩脱落、断裂.术后10~18个月取出内固定,钢板取出后无再脱位等并发症.按美国肩肘外科协会标准化肩关节评定量表(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urgeons standardized shoulder assessment form,ASES)评价疗效,优(100~90分)9例,良(89~75分)1例,一般(74~51分)1例,差(≤50分)0例,优良率90.91%.结论 锁骨钩板内固定联合Endobutton喙锁韧带重建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培训;马明太;刘中砥;王依林;付中国;陈建海;薛峰;韩娜;寇玉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尺骨鹰嘴骨折是上肢创伤中的常见疾病,约占所有上肢骨折脱位的10%[1].致伤原因通常是直接暴力,但也存在许多间接暴力,如三头肌强烈收缩导致的关节外撕脱骨折.大多数尺骨鹰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因此,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则是尽可能避免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必要条件[2-3].另外,对于尺骨鹰嘴骨折的固定必须足够坚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肘关节僵硬.
作者:东靖明;刘林涛;田旭;王烨明;王广宇;张博;刘俊阳;马宝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反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是指肩关节假体的球形关节面放置于肩胛骨关节盂侧,而盂杯放置于肱骨近端的半限制性人工全肩关节.反肩置换术的特点是利用三角肌来替代肩袖的功能.三角肌的前束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中束收缩时可与冈上肌协同外展肩关节,后束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反肩假体的特点是球形关节面假体与基底直接接触并且使肩关节旋转中心内移.内移后的旋转中心位于肩胛盂表面,从而减少了作用在基座、肩胛盂之间的剪切力,降低了肩胛盂假体的松动发生率.关节假体的颈干角为155°,从而使肱骨干略有下移,肱骨干下移加大了参与肩关节外展的三角肌的张力.这样的假体设计在生物力学上的优点在于通过旋转中心内移使更多的三角肌纤维参与了肩关节外展和前举运动,通过肱骨侧假体下移使参与肩关节活动的三角肌处于更大的张力状态.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目的在于在肩袖缺失情况下能更好地发挥三角肌的功能.反肩置换的适应证包括无法修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合并骨缺损)、半肩关节置换失败翻修、陈旧性锁定前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骨折、合并有肩袖功能障碍/严重骨质疏松症的肱骨近端骨折等,而腋神经损伤或三角肌功能不良的肱骨近端骨折是反肩置换的绝对禁忌证.
作者:付中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人工肘关节置换早期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破坏和关节退行性改变,随着新型假体的开发以及手术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如今已应用于治疗创伤性关节炎、创伤后不稳以及老年新鲜或陈旧性肱骨远端骨折.肘关节置换的目标是使肘关节稳定性提高、疼痛感减少、功能恢复良好,但是其术后伤口感染、假体不稳、尺神经损伤以及肌力下降等并发症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题,尤其在手术的适应证、假体选择、手术入路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争论.本文查阅近十年有关人工肘关节置换的治疗文献和临床病例(表1),从人工肘关节置换的历史、假体的选择、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要点和入路、并发症和人工肘关节置换的关节功能评价等方面作如下综述,为后续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洪新杰;牛云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肩关节手术合并神经损伤时有发生,常损伤的神经有腋神经、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肩胛下神经等.为避免损伤到相关神经,手术医师应对肩关节周围的神经走形了然于胸.腋神经起自颈5/6神经根,从臂丛后束发出,在肩胛下肌前方走行,伴旋肱后血管向后外方走行,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主要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腋神经与肩胛下肌关系密切,在肩胛下肌下缘处易受损.肩胛上神经发自臂丛的上干,在冈上窝发两个分支支配冈上肌,在冈下窝支配冈下肌,同时有部分感觉支进入关节囊.肌皮神经发自臂丛外侧束,向外下方走行斜穿喙肱肌,后于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沿途发支支配以上三肌.肱骨上中段骨折时可导致该神经的损伤,表现为屈肘无力以及前臂外侧部分皮肤感觉的减弱.肩胛下神经发自臂丛后束,主要支配肩胛下肌和大圆肌.术中损伤神经的原因有牵拉、挤压、挫伤、撕裂、无意缝合等.在选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时,牵拉联合建时应避免过度用力,同时避免任何在联合建内侧的切割,以免损伤肌皮神经.在切开肩胛下肌时应保存期下部的纤维,此处易损伤腋神经.内收外旋肩关节可以使腋神经相对远离术区.经三角肌入路注意保护腋神经,尤其是肩峰下5cm处.在选用后侧入路行肩关节手术时应注意保护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术中如需切开下方关节囊时,尽可能在靠近盂唇1cm的范围内操作,以免伤及肩胛上神经.
作者:孙鸿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肘管综合征的症状常常是迫使患者寻求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因.虽然肘管综合征的诊断相对容易,但是要实现完全的缓解症状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回顾了肘管综合征相关的解剖结构、临床表现及诊断,并重点介绍肘管综合征现今治疗的研究成果.
作者:张一翀;王艳华;张殿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术后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创伤性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患者10例(10个肘),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4.8岁(20~67岁).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价肘关节功能.定期复查X线片,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退行性关节炎X射线分级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肘关节骨折3个月后获得愈合,肘关节活动稳定,8例无疼痛症状,1例静止时偶有疼痛,1例活动时疼痛.肘关节活动伸直平均角度(29.6±11.4)°,屈曲平均角度(113.6±10.2)°,旋前平均(55.2±13.6)°,旋后平均(40.2±9.2)°.1例术后2个月开始出现骨化性肌炎,半年后予以手术松解,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根据MEPS评分结果优7例、良1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80%.结论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一期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殷照阳;殷建;孙晓;霍永峰;盛路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