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造影在膀胱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杜联芳;李凡;白敏;夏术阶;路光中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 膀胱, 病变诊断, 对比脉冲序列, 占位性病变, 应用价值, 成像技术, 疾病诊断, 变化规律, 声诺维, 灌注
摘要: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我们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cadence 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 technology,CPS)观察研究32例膀胱占位性病变的造影剂灌注特点及变化规律,探讨SonoVue及CPS技术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癌睾丸转移一例报告

    患者,84岁.左侧阴囊内肿块进行性增大4个月于2005年10月20日入院.查体:左阴囊内扪及2 cm×3 cm肿块,质地较硬.B超示左阴囊内低回声肿块1.24 cm×0.96 cm,与附睾分界不清,左睾丸受压变形.诊断:左侧睾丸旁肿块.硬膜外麻醉下行探查术,术中见左侧睾丸旁肿块,质硬,与睾丸粘连紧密.行左侧睾丸高位切除术.病理报告:左睾丸低分化癌,血管内见癌栓.

    作者:金三宝;俞建军;司捷旻;刘章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西地那非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疗效分析

    1999年至2003年我们采用西地那非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28例,分析评估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智;孙玉成;欧彤文;许建军;李进;张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肾旁Castleman病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旁Castleman病(CD)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2例肾旁局灶型CD患者的诊治资料,复习文献讨论CD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进展.例1,男,43岁.右腰痛10 d入院.B超示右肾内侧7.5 cm×4.9 cm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示右肾下极内下方7.5 cm×5.0 cm实性软组织肿块伴钙化,增强扫描时肿块明显强化.例2,女,36岁.左腰痛7年入院.B超示左肾下方6.6 cm×4.3 cm低回声肿块,质地均匀,边界清楚;CT、MRI示左肾下极前方6.5 cm×4.0 cm软组织肿块,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结果 例1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例2行单纯肿瘤切除术.2例病理诊断均为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随访18个月无复发.结论 CD是一种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肾旁CD非常少见,手术切除是局灶型CD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是明确诊断的佳途径.临床医师应该意识到CD也可累及肾周,了解其特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广泛切除.

    作者:郝川;史舒;郭晓华;任来成;魏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泌尿外科术后切口引流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及处理

    泌尿外科术后切口引流管拔管困难,强行拔除易导致引流管断裂,残端遗留.1997年1月至2005年6月,我们采用牵拉引流管的方法处理拔管困难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建军;乔勇;谷宝军;谢弘;许小林;徐月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

    目的 探讨腹腔镜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手术治疗BPH患者25例.平均年龄68(62~78)岁,术前平均PSA 5.06(1.02~15.78)ng/ml,术前估算前列腺平均体积92(70~155)ml,平均剩余尿120(70~280)ml,合并膀胱结石15例.结果 25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80~230 min,平均140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失血80~400 ml,平均180 ml,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2~5 d,平均3 d.术后住院4~8 d,平均6.2 d.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分别为27.1±4.3(20~35)、5.2±1.8(3~14),平均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0±0.8(4~6)、1.2±0.7(0~2),大尿流率(ml/s)分别为4.12±3.56(0~8.5)、18.56±4.05(14.1~25.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随访3~1 2个月,未发生尿失禁及尿潴留.结论 腹腔镜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安全可行,为大体积BPH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杨江根;张轶庠;方列奎;黄健生;尹朝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性激素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二氢睾酮结合容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o)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二氢睾酮(DHT)结合容量的影响作用以及与BPH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27例BPH组织取自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制备组织提取液,乙醚萃取去除提取液中内源性类固醇激素,加入3H-DHT测定DHT结合蛋白的结合容量,并以3H-DHT等量和10倍量的T、E2、Po竞争结合蛋白从而影响组织DHT结合容,观察结合容量的变化,分析结合容量变化与BPH的关系.结果 BPH组织胞质单纯DHT结合容量为(0.0160±0.0031)nmol/g湿组织,等量T、E2、Po作用的DHT结合容量分别为(0.0107±0.0011)、(0.0093±0.0017)和(0.0145±0.0033)nmol/g湿组织,T、E2组结合容量低于单纯D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o组DHT结合容量与单纯DH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倍量T、E2、Po作用的DHT结合容量分别为(0.0102±0.0014)、(0.0096±0.0006)和(0.0121±0.001 6)nmol/g湿组织,低于单纯D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PH组织胞质有很高的DHT结合容量,T、E2、Po可以影响结合容量,继而作用于BPH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江洪涛;陈昭典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晚期前列腺癌睾丸切除及附睾成形术32例报告

    2005年3月至2006年8月,我们采用睾丸切除及附睾成形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卫列;赵永斌;邓志雄;邱晓拂;陈昊;张小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肾后性急性肾衰竭30例报告

    1997年4月至2006年4月我院采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后性急性肾衰竭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屈国欣;王丽琴;杨景勋;魏燕;郭清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腹膜后肾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肾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腹膜后肾外AML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诊断和治疗作初步探讨.男3例,女1例,年龄38~60岁.肿瘤位于左肾盂旁1例、右肾盂后下方1例、左肾上极内后侧与腹膜后间隙内2例.肿瘤直径2~20 cm.类圆形1例、不规则形状3例.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2例、腰部酸胀不适1例.4例行IVU、CT检查,3例行超声检查.IVU提示占位性病变2例.超声误诊为肾盂癌2例,误诊为脂肪瘤1例.CT确诊1例,3例分别误诊为肾盂旁囊肿合并出血、肾脏AML、腹膜后畸胎瘤.结果 4例均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手术探查,术中冰冻活检均示AML或良性肿瘤.行肿瘤切除术2例,肾和肿瘤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腹膜后肾外AML.术后CT随访6个月~8年,未见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 腹膜后肾外AML术前定性困难,需综合分析临床表现、查体及IVU、B超、CT等影像学表现诊断.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预后好,但应注意密切随访.

    作者:戴宇平;王飞;梁月有;孙祥宙;郑伏甫;罗道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新辅助化疗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90%为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美国发病率男性占第4位,女性占第9位;在我国男性占第8位,女性占第12位,在泌尿系肿瘤中位居首位[1].每年新诊断的膀胱肿瘤中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占25%,20%~30%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术后将发展为浸润性或转移性癌.

    作者:梁朝朝;刘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睾丸类癌一例报告

    患者,43岁.因右侧阴囊肿胀疼痛1周于2006年6月16日入院.查体:右侧阴囊内可触及7 cm× 4 cm×4 cm肿块,质硬、有压痛,睾丸、附睾触摸不清,透光试验(一).左侧睾丸、附睾未见明显异常,腹股沟及浅表淋巴结无肿大.B超示右侧睾丸形态饱满,内见49 mm×36 mm实质性不均质团块,肿块内彩色血流偏少,探及高阻动脉频谱;CT示右侧睾丸增大、密度不均,肿瘤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中央可见低密度无强化区.临床诊断:右睾丸肿块.硬膜外麻醉下行右睾丸根治性切除.手术顺利.

    作者:张熔熔;唐威;蔡颖;孙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盆腔血管瘤致肾积水并神经纤维瘤病一例报告

    盆腔血管瘤引发肾积水同时合并神经纤维瘤病者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孙卫兵;范治璐;于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联合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活化的杀伤细胞过继性治疗肾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肾癌患者外周血来源联合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RetroNectin)活化的杀伤细胞(RAK)体外杀伤肾癌细胞及裸鼠体内的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RetroNectin+抗人CD3单克隆抗体(CD3mAb)+白细胞介素2(IL-2)培养肾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产生RAK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25、CD16、CD56,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K分泌的细胞因子,乳酸脱氢酶法(LDH)定量检测RAK细胞体外杀伤肾癌细胞的能力,观察体内治疗肾癌荷瘤鼠抑瘤作用.统计学分析RAK培养前后分泌细胞因子浓度及荷瘤鼠治疗前后瘤体积的差异.结果 体外培养14 d,肾癌RAK细胞数由1×107扩增至3.2×109,以CD3+CD8+细胞为主,占50%以上,CD25表达由5%上调至36%,且能分泌高水平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培养上清中IFN-γ浓度900 pg/ml,TNF-α浓度90 pg/ml.RAK治疗组荷瘤鼠肿瘤平均体积为259.6 mm3,对照组为932.1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72.1%.结论 利用RetroNectin可以使少量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生成大量的RAK细胞,RAK可以在体外杀伤肾肿瘤细胞,并能在动物体内起到抑制肾肿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李琤;万云霞;石卫;王铮;田军;马建辉;徐矫健;曹春渝;加藤郁之进;李春;马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在膀胱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我们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cadence 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 technology,CPS)观察研究32例膀胱占位性病变的造影剂灌注特点及变化规律,探讨SonoVue及CPS技术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联芳;李凡;白敏;夏术阶;路光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超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在移植肾功能损害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3-2006年经皮移植肾穿刺活检52例.男3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岁.术前均行彩超检查,超声定位下用Magnum保险式自动活检穿刺枪穿刺.活检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六胺银染色,免疫荧光检查4μm冰冻切片,直接法行IgA、lgG、IgM和补体染色.依据Banff 97标准诊断.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为慢性/硬化性移植肾肾病(CAN)20例、急性/活动性排斥反应(AR)15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4例、环孢素(CsA)肾毒性反应(CsA-NT)8例、移植肾肾炎(TGN)4例、高血压肾病(HN)1例.AR、ATN、CsA-NT和高血压肾病共28例,其中15例AR患者均予甲泼尼龙冲击3 d,10例将CsA或吗替麦考酚酯加量,5例将CsA转换为他克莫司,1例因放弃治疗而失肾,余14例获逆转.4例ATN经血液透析治疗1~4周后移植肾功恢复正常.5例急性CsA-NT者CsA减量后肾功能恢复,3例慢性CsA-NT者CsA更换为小剂量他克莫司后血肌酐稳定.经针对性治疗后,移植肾功能逆转23例(82%)、稳定4例(14%)、恶化1例(4%).1例高血压肾病者经降压护肾治疗,移植肾功能稳定.CAN、TGN 24例,经反复调整治疗方案后移植肾功能逆转13例(54%)、稳定5例(21%)、恶化6例(25%).结论 超声定位下Magnum自动活检枪行移植肾穿刺安全可靠,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于肾移植术后肾损害的病因诊断、指导抗排斥反应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建宁;门同义;张晓明;李现铎;孙青;李青;魏学斌;李博;黄世明;赵庆利;李顺;王振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显微外科输精管附睾端侧吻合术治疗附睾淤积症21例报告

    附睾淤积症是输精管结扎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发病率0.9%[1].2001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2针横向附睾管缝合法施行输精管附睾端侧套叠吻合术[2]治疗附睾淤积症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天贵;吴荣国;李永财;陈德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对肾癌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肾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肾癌细胞株786-0,以不同浓度NS-398(25,50,100,150,200μmol/L)处理786-0细胞.MTT法检测NS-398对78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86-0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OX-2及Bcl-2表达,EI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 NS-398可抑制肾癌细胞786-0生长,24 h大抑制率为41.7%,48 h达50.4%;NS-398诱导肾癌细胞786-0凋亡,24 h细胞凋亡率达21.88%;NS-398可明显降低786-0细胞中产生的PGE2水平,下调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 NS-398通过抑制COX-2表达,减少肿瘤细胞中PGE2的产生、下调Bcl-2的抗凋亡活性,从而抑制肾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毕建斌;刘涛;孔垂泽;李泽良;杨绍波;王毅;李振华;杨春明;刘贤奎;宫大鑫;都书琪;赵伟;孙长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沉痛悼念孟广栋教授

    作者:黄晓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IVU未充分显影的上尿路梗阻性病变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IVU未充分显影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对52例经超声检查提示但IVU检查未能充分显影且血肌酐正常的上尿路梗阻性病变患者行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 52例多层螺旋CT诊断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6例、肾结核8例、输尿管结石10例、输尿管良性狭窄6例、输尿管癌4例、输尿管外压迫6例、巨输尿管2例.10例结石性上尿路梗阻中,输尿管镜证实8例,开放手术证实2例.42例非结石性上尿路梗阻中,2例诊断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压迫输尿管者,仅行输尿管内双J管植入术,未获得病理证实;2例诊断为前列腺癌侵及输尿管末段者,由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其余38例均行开放手术经病理证实.52例中有50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对IVU未能充分显影且血肌酐正常的上尿路梗阻患者,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在判断梗阻原因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殷波;孔垂泽;单立平;宋永胜;吴斌;高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术治疗小肾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总结对侧肾功能正常的小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术的疗效差别,为临床小肾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收集Medline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7年6月30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肾癌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Peto法系统分析.结果 入选的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比较的研究共有6项,其中国内1项,国外5项,共895例.2种手术方式术后肿瘤复发、手术并发症、肿瘤转移率和5年死亡率合并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1.81(95% CI 0.75~4.35)、1.38(95% CI 0.69~2.79)、0.89(95% CI 0.34~2.37)和0.76(95% CI 0.39~1.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现有研究资料,2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并发症和5年死亡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但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以大限度地保存残肾的肾单位和功能,是小肾癌患者有效和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利维;韩瑞发;刘春雨;张卫;卢炳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