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睾丸畸胎瘤一例报告

曹辛;洪伟;吴骏

关键词:睾丸畸胎瘤, 阴囊皮肤, 患儿, 现报告如下, 无痛性, 囊实性, 光试验, 肿块, 营养, 临床, 界限, 结节, 家长, 附睾, 发育, 查体
摘要:睾丸畸胎瘤临床罕见,2003年8月12日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6个月.家长偶然发现患儿阴囊右侧无痛性肿大20 d入院.查体:患儿发育营养好,阴囊皮肤未见异常,阴囊右侧大,可触及3.0 cm×2.0 cm×1.5 cm肿块,呈囊实性,有结节感,无触痛,附睾界限不清,透光试验(-),左侧睾丸未见异常.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B超及CT诊断肾脏小肿瘤的临床价值(附48例报告)

    目的探讨B超、CT诊断肾脏小肿瘤(直径≤3 cm)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8例肾脏小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B超、常规CT、螺旋CT薄层扫描和冰冻切片的诊断结果.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49岁.其中无临床症状者43例,血尿2例,腰痛2例,血尿伴腰痛1例.结果48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肾细胞癌(RCC)3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7例,嗜酸细胞腺瘤4例,后肾腺瘤1例.B超诊断正确率为75%(36/48),常规CT为81%(39/48),螺旋CT薄层扫描为91%(20/22),术中冰冻病理为95%(19/20).结论肾脏小肿瘤的偶发率和良性率较高,B超和常规CT鉴别其良恶性有一定难度,螺旋CT薄层扫描和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杨培谦;吕文成;杜林栋;刘丽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关于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一些说明

    作者:眭元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国人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核酸原位杂交(ISH)方法检测40例PCa、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2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标本PSCA蛋白和mRNA表达,半定量法计算PSCA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数和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各组织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Ca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PCa、BPH、PIN组织PSCA中度阳性到强阳性表达分别为85%(34/40)、20%(4/20)和35%(7/20);PCa组织PSCA表达水平与BPH和P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与P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织PSCA表达水平随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结论人PCa组织有PSCA蛋白质和mRNA的过表达,且与PCa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可能对PCa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潜在价值.

    作者:王剑华;李建明;赵志刚;方江胜;尚吉文;丛娟;贾宝国;杜鹏羽;亢铨寅;卫焘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列腺上皮内瘤诊治分析(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分析13例PIN患者的临床资料.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PIN 4例(HGPIN 1例,LGPIN 3例),行TURP手术3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1例;前列腺癌并发PIN 8例(均为HGPIN),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5例,TURP手术3例;体检发现LGPIN 1例,因血PSA持续升高,TURP术后给予雄激素全阻断治疗.结果13例均经病理确诊,血PSA检测、直肠指诊和经直肠B超等检查对PIN诊断无意义.4例BPH合并PIN患者均健康存活(3~5年),1例1年后随访活检发现进展为前列腺癌,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5例前列腺癌并发PIN患者随访2~5年后健康存活,1例死于其它疾病,2例失访;体检发现者3个月后血PSA明显下降.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PIN的惟一方法.对PIN应进行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并密切随访,定期穿刺活检是早期发现PIN恶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蔡建良;叶章群;杨为民;陈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附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无特异表现,肿瘤大小分别为7.6 cm × 8.5 cm×6.8 cm、10.0 cm×11.5 cm×9.8cm、10.0 cm×8.0 cm×6.8 cm,分别位于左肾下极、右肾上极、右肾下极.CT扫描肿瘤密度均匀一致,瘤体中央有星状结构.术前均诊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结果肉眼观察瘤体边界清楚,切面呈棕色或棕褐色,均质状,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管状,胞质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电镜下胞质内见大量线粒体.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EMA(+),Vimentin(-).3例患者随访16~3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良性实质性上皮肿瘤,临床无特异性,诊断需依据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综合判断.

    作者:撒应龙;徐月敏;徐佑璋;李涛;金重睿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睾丸畸胎瘤一例报告

    睾丸畸胎瘤临床罕见,2003年8月12日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6个月.家长偶然发现患儿阴囊右侧无痛性肿大20 d入院.查体:患儿发育营养好,阴囊皮肤未见异常,阴囊右侧大,可触及3.0 cm×2.0 cm×1.5 cm肿块,呈囊实性,有结节感,无触痛,附睾界限不清,透光试验(-),左侧睾丸未见异常.

    作者:曹辛;洪伟;吴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双侧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3例诊治体会

    1997年至2003年我院共收治双侧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43例,采取输尿管镜下气压弹导碎石、ESWL碎石、开放手术等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东升;徐苗;成泽民;何俊;杜义堂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钬激光治疗复杂肾结石(附38例报告)

    2001年1月至2004年2月我科采用微创经皮肾镜(PCNL)技术治疗复杂肾结石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9~74岁,平均44岁.经KUB及IVU、B(彩)超检查显示孤立肾鹿角状结石2例,双肾鹿角状结石5例,肾多发性结石17例,巨大肾结石14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合并息肉6例,合并异物1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34例,曾行开放手术3例.

    作者:葛金山;孟宪涛;陈文彬;张伟玲;刘建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缺血再灌注对肾细胞内钙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肾细胞游离钙([Ca2+]i)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分组建立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应用Fura-2/AM荧光指示剂测定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细胞[Ca2+]i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细胞凋亡率.结果缺血再灌注1、2、24 h肾细胞Ca2+超载水平分别为156.2、181.6和260.6 nmol/L,与对照组(109.7 n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24 h肾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58%、9.79%和11.23%,与对照组(1.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细胞Ca2+超载与肾细胞凋亡率有正相关趋势(r=0.83,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肾细胞呈现Ca2+超载,与肾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趋势,提示肾细胞钙超载可能是再灌注损伤肾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作者:傅耀文;张文岚;薛立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重建在肾癌术前血管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广泛开展,对肾癌的术前影像学评估要求不断提高.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MRA)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我们对28例肾癌患者术前进行了3D-MRA检查,探讨其在术前血管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王林辉;杨波;杨庆;杨明;陈文政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腹膜后苗勒管残留囊肿腺癌一例报告

    患者,女,51岁,因左侧腰部及下腹部疼痛3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04年1月2日入院.查体:体温:37℃,血压:120/80 mm Hg,腹部软,脐左可触及一约6 cm×10 cm包块,质硬,活动性差,腹部无明显压痛.妇检:左侧附件可及一包块,压痛不明显,活动度差.B超示子宫后方不均质包块,左侧中下腹囊性包块,左肾积水.腹部CT检查示左侧卵巢占位性病变累及子宫,左肾输尿管积水,盆腔少量积液,左腹膜后囊性占位,胆囊结石.初步诊断为:①左腹膜后囊性占位,②左肾输尿管积水,③左侧卵巢占位.

    作者:居小兵;吴宏飞;夏国伟;张杰秀;宋宁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山东省首届三次男科学学术会议暨学习班召开

    作者:周尊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影响因素再认识(附600例报告)

    目的再认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疗效影响因素,提高TURP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熟练掌握技术后6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TURP资料.年龄52~92岁,平均64.8岁.术前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16.3~210.4 ml,平均46.2 ml.大尿流率(Qmax)平均8.4 ml/s,平均尿流率(Qave)平均4.3 ml/s,剩余尿量(RU)平均75 ml.IPSS评分平均23分.结果600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31.8 g,电切时间平均51 min,术中输血38例,无因穿孔或无法控制的出血需改行开放手术的病例,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先兆4例,无TURS发生.508例(85%)患者随访1~32个月,Qmax平均增至16.9 ml/s,Qave平均增至10.8 ml/s,RU平均降至15 ml.IPSS平均8分.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充分认识TURP疗效影响因素,使TURP规范化,可进一步提高TURP质量.

    作者:尹杰;何国伟;陈向新;麦能斌;林靖波;麦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上尿路移行上皮癌的内镜治疗:适用性和成功率的预测因子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本刊征订启事及编辑部电子信箱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列腺癌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群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含有4366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基因芯片研究一组前列腺癌及正常前列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同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前列腺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287条,未知基因165条,已知基因122条.已知基因中有显著差异表达基因56条,其中上调基因20条,下调基因36条.结论生物信息分析显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与肿瘤的发病机理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习小庆;胡映波;潘正跃;吴勇;黄红卫;刘芳明;葛根;彭瑞元;应康;谢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膀胱癌系统化疗临床研究新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15%左右的膀胱癌患者初诊时即存在局部或远处转移病灶,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0%~40%的浸润性膀胱癌出现远处转移,20%~30%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将发展为浸润性或转移性癌,远期疗效不佳[1].85%~90%的膀胱恶性肿瘤为移行上皮细胞癌(TCCs),属化疗敏感性肿瘤,系统化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现就膀胱癌化疗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姚欣;王华庆;马腾骧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糖尿病的膀胱功能障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欢迎订阅《中华男科学杂志》

    作者:《中华男科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手术治疗(附四例报告)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胡桃夹现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男性患者4例,年龄16~2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肉眼血尿,1例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膀胱镜下均可发现左侧输尿管口喷血尿,B超及CT三维重建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明显受压,肾静脉近端扩张.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治疗.结果4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均行左肾静脉重建手术,术后血尿消失,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及9个月分别复查B超、CT三维血管重建,4例患者肾脏大小正常,重建肾静脉通畅,受压现象消失,尿常规正常.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特点为肾静脉高压,肉眼或镜下血尿,精索静脉曲张.左肾静脉重建手术是治疗血尿的有效方法.

    作者:洪宝发;符伟军;卢锦山;杨勇;蔡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