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附10例报告)

张小东;杨敬进;朱海涛;王晓峰;侯树坤

关键词:尿失禁, 悬吊,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 方法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10例,平均年龄52岁.漏尿病史平均7年,其中8例为轻中度SUI,加压期尿道压力>10 cmH2O,2例为重度SUI,加压期尿道压力<10 cmH2O.经阴道前壁行无张力阴道吊带术. 结果 10例SUI均得到满意的控尿效果.1例患者术后剩余尿100 ml,但主观评价明显改善.随访13~21个月,无SUI症状复发,无排尿困难及尿路感染. 结论 TVT是一种简便、快捷的SUI治疗方法,疗效满意,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缩短住院时间.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二氢二醇脱氢酶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二氢二醇脱氢酶(DD)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DD亚型之一DD2在前列腺癌组织(11例)及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中的表达水平.应用密度扫描技术定量分析RT-PCR产物电泳条带的密度. 结果 DD2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吸光度比值0.550~1.018,中位数0.726;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吸光度比值0.248~0.420,中位数0.333.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DD2 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 结论 DD2 mRNA在前列腺癌中的高表达提示DD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宋卫东;周利群;梁莉莉;杨学贞;艾军魁;那彦群;张志文;郭应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精子低渗肿胀实验选择完全不活动精子行ICSI获成功妊娠一例报告

    患者,男,30岁.结婚4年不育,多次精液检查,精子数正常,但无活动精子或偶见活动精子,诊断为严重弱精子症.染色体检查G显带分析正常.内分泌检查均正常.体检男性性征未见异常.其配偶30岁,月经周期规则,妇科检查无异常,输卵管通液双侧输卵管通畅.

    作者:周颖;黄学锋;李澄棣;林金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膀胱肿瘤p53基因突变的预后意义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无功能性肾上腺恶性肿瘤(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肾上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无功能性肾上腺恶性肿瘤12例.其中6例有发热、骨痛等症状.肿瘤直径3 cm 1例,5~10 cm 9例,>10 cm 2例.有局部浸润和(或)转移者10例. 结果 5例行肿瘤切除或剜除,5例仅行活检,病理诊断皮质腺癌4例,转移癌4例,黏液脂肪肉瘤1例,淋巴瘤1例;2例未手术.住院期间死亡1例,2年内死亡10例,1例肾上腺皮质癌于术后3年复发,次年死亡. 结论无功能性肾上腺恶性肿瘤少见,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

    作者:李强;张佐良;瞿连喜;吴忠;丁强;张元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等待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后的逼尿肌不稳定评价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尿液中结核杆菌rspL基因突变与其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尿液中结核菌的链霉素耐药性与其相关基因突变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47株尿液结核菌rspL基因的突变状态,同时与结核菌的链霉素药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7株例尿液结核菌rspL基因均为阳性表达.28株耐药菌株中,19株(68%)有rspL基因点突变;19株敏感株则未发现有rspL基因畸变. 结论 PCR-SSCP检测尿液结核菌rspL基因状态能快速并较准确地发现和确定该结核菌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对临床的抗结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力;张江涛;赵美蓉;米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表阿霉素髂内动脉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髂内动脉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效果. 方法高危膀胱移行细胞癌保留膀胱手术86例,其中31例行表阿霉素髂内动脉化疗,55例未行化疗,用Cox模型分析方法筛选出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并用Kaplan-Merier无瘤生存曲线分析方法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髂内动脉化疗组9/31(29%)术后复发明显低于未化疗组的30/55(54%)(P<0.001).两组复发患者的复发时间分别为14.2和10.4个月.化疗组复发患者有2例接受了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未化疗组有9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多次复发伴细胞升级的肿瘤和术后髂内动脉化疗是影响肿瘤再次复发的显著因素,前者为危险因素,后者为保护因素(P<0.001). 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行表阿霉素髂内动脉化疗可以减低术后复发率、延长无瘤生存时间和降低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危险性.

    作者:黄晓波;曹成;徐涛;高健;王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肾上腺移植

    肾上腺移植种类较多,根据肾上腺组织的不同起源可分为肾上腺皮质移植和肾上腺髓质移植;根据免疫学反应可分为自体、同种异体和异种移植;根据移植方式不同可分为带血管蒂吻合血管的全肾上腺移植、肾上腺组织移植(种植)和肾上腺细胞移植;根据供体来源不同可分为胚胎供体肾上腺移植和成年供体肾上腺移植等.

    作者:王平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根治性经尿道电汽化术切除侵犯肌层膀胱肿瘤的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根治性TUV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中长期疗效. 方法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患者39例.采用根治性TUVBT治疗14例,获随访12例,时间34~66个月,平均44.6个月.参照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原则,汽化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25例,获随访22例,时间30~96个月,平均50.7个月.两组术后常规10-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2年. 结果根治性TUVBT组术后肿瘤复发率33.3%(4/12);膀胱部分切除术组复发率31.8%(7/22),死亡率4.5%(1/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对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根治性TUVBT可作为外科治疗的一种选择,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愿意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或开放手术者.

    作者:李爱华;周青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原位阑尾作输出道的可控回结肠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

    目的探讨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膀胱癌患者30例,行回结肠可控膀胱阑尾原位腹壁造口术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108~126个月,平均118个月. 结果本组远期并发症包括:贮尿囊容量过大5例,贮尿囊内结石形成6例,插管导尿困难4例,输尿管梗阻3例,贮尿囊内出血1例,高氯性酸中毒1例.针对发生的并发症作出相应处理,症状均得到控制. 结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阑尾原位腹壁造口术远期疗效可靠,但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戴宇平;郑克立;梅骅;陈凌武;孙祥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附25例报告)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及切口不缝合的术式经验. 方法上尿路结石患者25例,病程10个月~6年,结石直径1.2~3.1 cm.14例经ESWL无效,2例经输尿管镜取石失败.术前经膀胱镜插入带导丝的双J管至结石处,再行X线定位;行经腹膜后途径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切口不缝合,并将双J管推入肾盂. 结果 25例全部成功,手术时间60~190 min,平均105 min.术后恢复顺利,随访9~1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及切口不缝合,简化了手术操作,损伤小、安全有效、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湘;张轶痒;齐范;申鹏飞;傅方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脂质体介导的聚集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EJ细胞的作用

    目的探讨clusterin对膀胱癌EJ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方法应用脂质体包裹的cluster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EJ细胞,阻断其表达,通过3′端末端标记、MTT试验、伊红排斥实验等方法观察clusterin反义基因对EJ细胞增殖、凋亡、坏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转染clusterin反义寡核苷酸组(反义组)EJ细胞凋亡增加,第5天达峰,凋亡率80%,与转染clusterin正义寡核苷酸组(正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反义组细胞死亡率增加,以转染后1~4 d明显(13.8%~33.3%),显著高于相应正义组(P<0.05).反义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以转染后第6、7天明显,显著高于相应正义组(P<0.05). 结论 clusterin是重要抗凋亡因子,其表达与膀胱癌细胞的生存、增殖、抗凋亡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梁丽莉;张强;李钟;陈琳;丁义;张志文;郭应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肾盂旁囊肿23例报告

    1988年7月至2001年12月,我们收治肾盂旁囊肿2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泽良;孔垂泽;赵丹懿;王海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组内皮抑素与BB-94及阿霉素治疗小鼠膀胱癌种植瘤的协同作用

    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目前所知作用强的血管形成抑制剂.我们探讨内皮抑素与化疗药物阿霉素及血管形成抑制剂BB-94(batimastat)联合应用治疗小鼠膀胱癌皮下种植瘤的协同作用.

    作者:王亮;金锡御;宋波;潘进洪;陈昭颉;杨前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并发左肾上腺出血一例报告

    患者,女,60岁.1个半月前因上腹部剧痛伴排气、排便停止4 h入外院治疗.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剑突下为著,体温38~39 ℃.化验:血淀粉酶950温氏单位;KUB未见膈下游离气体;CT示胰腺肿胀、胰管扩张、胰腺周围液性暗区,诊为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复查血淀粉酶56温氏单位.CT示胰腺恢复正常,但发现左肾上腺4.2 cm×3.5 cm类圆形实质性肿物,CT值60 HU,诊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入我院治疗.患者无头痛、头晕、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等症状.查体:血压140/8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4次/min,未见阳性体征.化验:肾素0.1 g/L(正常值0.4~1.5 g/L),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24 h尿VMA、电解质均正常.

    作者:王旭光;孙光;郭战军;夏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儿茶酚胺增多症(附95例报告)

    目的提高儿茶酚胺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报告95例儿茶酚胺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其中嗜铬细胞瘤74例,肾上腺髓质增生21例.嗜铬细胞瘤组有高血压67例(90.5%),24 h尿VMA增高者62例(83.8%),尿儿茶酚胺增高者67例(90.5%);影像学检查均有阳性发现.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均有高血压,24 h尿VMA均增高,大部分(15/16)患者尿儿茶酚胺高于正常;21例中14例B超有阳性发现. 结果 7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异位嗜铬细胞瘤9例;病理及随访证实5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21例肾上腺髓质增生者中,1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单侧肾上腺切除,6例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髓质增生. 结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重点在定性诊断,而儿茶酚胺症的诊断难点在定位诊断.肾上腺髓质增生作为独立疾病概念的建立,丰富和完善了儿茶酚胺增多症的理论.

    作者:孙则禹;甘卫东;郭宏骞;李笑弓;戴玉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原醛症(附90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醛症的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并与开放手术作对比分析. 方法原醛症患者90例92侧,行后腹腔镜手术,与近期开放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腔镜组92例侧手术成功91例侧,平均手术时间93 min,开放组114 min;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36 ml,开放组87 ml;腔镜组术后1.6 d排气,开放组3.1 d;腔镜组术后2.1 d下地活动,开放组3.3 d;腔镜组术后平均住院6.8 d,开放组11.0 d,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治疗原醛症采用后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朱军;李黎明;林毅;强万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巨大嗜铬细胞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59岁.因右侧腹部逐渐增大包块3年,于2001年2月14日收入院.查体:BP 14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4次/min,腹部右侧明显隆起,可触及一包块,上界位于肋缘下,下界位于脐平面下四横指,内侧越过正中线位于左腹直肌外缘外二指,外侧于右腋中线处向外突出;质地坚韧,表面光滑,轻微活动,无压痛.挤压包块时血压升高.B超示右上腹23.0 cm×20.8 cm×18.5 cm混合性包块;CT示右侧腹膜后20.8 cm×18.5 cm×16.0 cm包块,形态不规则,有包膜,腔内密度不均,有分隔.MRI示右侧腹膜后21.0 cm×16.0 cm×15.0 cm包块,呈中低等混杂信号.影像检查均见肝脏受压向上移,肝门血管受压变形,下腔静脉向左前方移位,右肾被压向下方.生化检查:

    作者:陈海文;石涛;程伟;王中卫;周览;高彩霞;尹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单侧睾丸缺如37例报告

    单侧隐睾患儿经查体及手术探查未能发现睾丸称为单睾畸形或单侧睾丸缺如[1].我院1989至2001年手术治疗1 172例隐睾患儿,发现单侧睾丸缺如37例,发病率占隐睾的3.17%.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付臣;周晓康;徐雪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腔内导管超声诊断输尿管微结石四例报告

    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我们对32例不明原因的上尿路血尿患者采用膀胱镜下肾脏和输尿管超声检查,发现4例因输尿管微结石引起的特发性血尿,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炯;徐月敏;张心如;胡兵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